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91329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经济发展(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区域经济发展1(2012 年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图 34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图 341(1)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位于草原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3)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点拨:看清题目要求:“气候类型的特点”与“气候类型”。应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

2、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建立生态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合理规划载畜量等方面着手。答案:(1)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2)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水分(3)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2(2011 年四川卷)图 342 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图 342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点拨:题干中明确指出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气候包括两要素气温和降水,它们决定了作物熟制、

3、物种和农业生产方式。首先要确定最南和最北两区域的气候特征,然后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答案: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3(2011 年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图 343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过程。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点拨:产业结构调整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实现的。产业转移加快了周边地区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又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周边地区发展。首先结合区域图判断 S 市是上

4、海市,城市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周边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答案: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工业和农业两大产业考查。在知识的考查上,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当前人们关注的粮食问题和农业自然灾害,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评价、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布局、存在问题,确定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图表材料,考查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专题内容和农业

5、区位选择、工业区位选择以及城市化部分,联系密切,往往结合在一起考查。在能力上侧重从材料图表中获得有效信息对区域发展方向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回归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上,在综合考虑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基本思路是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找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问题,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进行农业发展方向规划。2商品性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图 344(2)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

6、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的比重,全面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典例 1】(2012 年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 345 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 345 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图

7、 345(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 俄 罗 斯 拟 出 租 土 地 所 在 区 的 主 要 地 带 性 植 被 是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地水分含量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审题指导】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地带性植被,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分析等知识。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样的地区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破坏植

8、被,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量取水引起水资源短缺加剧;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第(2)题,该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受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影响,热量和降水条件制约该地农业的发展。全球变暖使得该地区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延长了地区的农业生长期,扩大了农业种植范围,同时伴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善,降水量也会有相应的增加。第(3)题,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和市场需求庞大是租地的主要原因。第(4)题,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将减轻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的压力,将有利于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答案】(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

9、样性减少)。(2)亚寒带针叶林高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3)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源充足;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大。(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典例 2】(2012 年全国卷)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C机械化水平高B生产规模大D人口较少【调用知识】黑龙江省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的 2 倍多,有利于推广机械化操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食商品

10、率。【答案】D【变式训练】(2011 年广州二模)图 346 是我国 19782005 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 12 题。图 346)B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 C牧业D水产业 )B2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A气候变化B城市化 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 点拨:从图上获取信息,从 1978 年到 2005 年种植业比重在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在上升,林业比重变化不大。牧业和水产业比重都是上升的,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两种产业的发展可能是依托城市化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在城郊地区大力发展的结果。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

11、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来看,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城市化也会促进工业化。相反,工业化超前或滞后于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从而限制工业化的发展。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2)产业升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此时的主导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模式过程

12、珠三角模式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东北模式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靠近大城市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云南德宏模式 边境贸易发展城市化3我国城市化的主要模式:4.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产业升级困难(可能的因素:政策优势不明显、技术水平以及人才限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腹地小等因素)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2)环境污染严重,三废问题突出治理环境问题,同时加强规划与管理。(3)城市群产业趋同,城市重复建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等问题突出区域

13、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典例 3】 (2012 年上海卷)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图 347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 2010 年常住人口约138.9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 82.6%。据 2009 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 16.31 万人,比 1999 年减少了约 25%。材料二:2009 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 858 个,比重为 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 811 个,比重为 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 715 个

14、,篮球场 506 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 100%。(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审题指导】本题借助图表和文字材料主要考查读图提取信息、根据材料筛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化主要促进措施;城市化意义和城市问题等重要内容。【答案】(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 业人员

15、 2009 年比 1999 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 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显著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升高。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 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 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任 答两点即可)【典例 4】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

16、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 348 中、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图 348(1)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提取信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走廊为沿江发展走廊。【思路整理】走廊沿长江分布,相对于远离长江的、走廊,水路运输较便利。【答案】B(2)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调用知识】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发展的优势因地制宜,既要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