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表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88198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纲辨证表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纲辨证表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纲辨证表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纲辨证表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纲辨证表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纲辨证表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纲辨证表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纲辨证-表里 内二科 乔娴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红舌:主热证。 绛舌:主热盛、主瘀。 青舌:主阴寒,瘀血。 紫舌:主气血瘀滞、瘀血。 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重轻。 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腐腻:主要反映中焦湿浊情况。知识回顾望舌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盛衰 舌质红 润,气血旺盛;舌质淡白 ,气血亏虚;舌苔薄白而 润,胃气旺盛,舌光无苔 ,胃之气阴衰败。 2、辨病位深浅 舌苔薄白 ,疾病初起,病位在表; 舌苔厚,病邪入里,病位 较深;舌质绛,热入营血 ,病情危重。 3、区别病邪性质 白苔多 主寒症,黄苔常主热证; 腐腻苔多主食积、痰浊。 青紫舌或舌边的瘀点、瘀

2、斑属瘀血。4、推断病势进退 舌苔自白转黄 ,变为灰黑色,表示病邪由表入 里,由轻到重,病情发展;舌苔 由润转燥,多是热邪渐盛而耗伤 津液;舌苔由厚变薄,由燥转润 ,常常是病邪渐消,精液复生。 5、估计病情预后 舌胖瘦适中, 活动自如,淡红润泽,舌面有苔 ,是正气内存,胃气旺盛最后多 加,预后多佳;若舌质枯晦,舌 苔骤剥,舌强或偏歪等,多是正 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危重, 预后多凶,多属正气亏损,胃气 衰败,病情危重,预后多凶。表证与里证的关系目 录辨证概述八纲辨证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辨证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 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辨证的 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 出

3、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 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性质 和邪正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 程。中医学的辨证方法主要有八纲辨证、脏 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 焦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 总纲。八纲 辨证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 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 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 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 上,可以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 ,可以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 上,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 纲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 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所致的外感

4、病初起阶段。表证多具有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1)主症:恶寒(或恶风),发热 ( 或无),头身痛,舌苔薄,脉浮。或 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喉咙痒痛、 咳嗽等症状。(2)护理原则 :辛散解表。(3)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寒热、汗出情况、舌 苔脉象变化,以区别表寒、表热、表虚、表 实。表寒证,无汗,恶寒重,发热轻,苔薄白 ,脉浮紧;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有汗, 苔薄黄,脉浮数;表虚证,恶寒或恶风,苔薄 舌质淡,脉浮细无力。2)生活起居护理:居处宜通风,保持空气清 新,但忌汗出当风,汗湿衣物及时更换。对感 受疫疠邪气致病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共计29100元表证3)服药护理:

5、表证多使用解表发 汗之剂,虽然有辛温、辛凉之别, 但多属于辛散轻浮之品,不宜久煎 ,药宜温服,服药后静卧。药后可 饮适量热汤、热粥,以助汗出。服 药后12小时,重点观察汗出情况 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因过汗伤 正。如汗出热退,表解身凉,不必 再进解表药。如汗出过多,即停服 ,并根据情况及时处理。表证表证4)饮食护理:适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 或软食之类的食物,忌肥甘油腻、生冷之 品,以免恋邪伤正。表寒证,多食辛温解 表之品,如可用生姜、葱白、淡豆豉等, 以辅助药力散寒祛邪;表热证,可适量饮 用清凉饮料或多食水果;表虚证,宜益肺 固卫,可适量用药膳,如黄芪粥等。5)对症处理:头痛者交替按压合谷、 太

6、阳、风池35分钟;或压耳穴(脑、 额、枕、神门),每次取23穴;咽 痛、口干者可用芦根3060g煎汤代茶 ;发热者,应注意忌用冷敷法和酒精 擦浴法进行降温,以免寒凉避寒,邪 遏于里不得外达。表证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 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邪 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所 谓“直中”为病;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 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 ,气血津液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证候。里证包括的证候范围很广,临床表现多种 多样,概括起来则以脏腑的证候为主。里 证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可与表

7、 证相鉴别。外邪由表内传,尚未达于里;或里 证出表,尚未至于表,邪正搏于表里 之间的一种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称 为少阳证)。其证候表现为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 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护理原则:和解法,和解表里。半表半 里证表证与里 证的关系1、表里同病 表证和里证同时出现在一个病 人身上出现,称为表里同病。如病人既有发 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 便秘、小便黄等里证,此即为表里同病。表 里同病,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入里, 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亦有旧病未愈,复感 外邪所致。2、表里转化 表证、里证可以相互转化, 即所谓”“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当机 体抵抗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 当,或失治误治等因素,皆能导致表证 转化为里证。凡病邪由表入里,表示病 势加重;病邪由里出表,表示病势减 轻。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