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8709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1课 像山那样思考第1课时目标定位1掌握从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2品味饱含诗意而富于思辨的语言。注意在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3体会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培养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的意识。 嗥叫 鬼哭狼嚎嘎啦 戛然而止艾蒿嵩山 竹篙毛骨悚然竦立 危言耸听蜿蜒 婉转惋惜湍急瑞雪惴惴不安逸兴遄飞 嬉戏 嘻嘻哈哈含义 内涵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嗥叫:迸发:透支:嬉戏:大声叫(多指豺狼等)。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存户经银行同意在一定时间和限额内提取超过存款金额的款项;开支超过收入;预先支取工资;比喻精神、体力过度消耗,超过 所能承受的程度。游戏、玩耍。蜿蜒:闪烁:饿殍:毛骨悚

2、然:蠕动:蛇类爬行的样子;(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的延伸。(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如:闪烁其词。饿死的人。形容很害怕的样子。像蚯蚓爬行那样动。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同学们欢乐的歌声在校园里_。A荡漾 B激荡解析 二者都有“水波浮动”的意思,但“荡 漾”是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如“湖水荡漾”;也可以比喻其他有类似特点的事物,如“歌声荡漾”、“春风荡漾”。“激荡”指因受冲击而动荡,如“海水激荡”、“感情激荡”。A你们不要_对手,他们的实力并不差。A蔑视 B轻视解析 “蔑视”带有轻蔑的意思,语意较重,多用于人。“轻视”主要指看不起,语意较轻,

3、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B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他们认为军事行动的进展大致上按照计划进行,联军到目前为止遭遇的_比预期的小。A抵御 B抵抗 C抵制解析 三者都有用力阻挡、对付敌对势力的意思,但“抵抗”着重于反抗、抗拒,对象常是敌人、侵略、疾病等。“抵御”着重于防御、阻止(以避免受伤害)。“抵制”着重于阻止、制止,使不能进入或发挥作用。B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亲耳_过总理的教诲。A聆听 B倾听解析 “聆听”,仔细听取,用于下对上。“倾听”,细心地听,用于上对下。我猜不透她这话的_。A含意 B含义解析 “含意”指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AA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运用间接的方

4、法_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悟出道理。A启示 B启事解析 “启示”指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启事”指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是名词。A社会学家指出,“七夕”与西方情人节不同,商家应在人文_上更深挖掘。A内含 B内涵解析 “内含”是内中包含(事物、道理等)。“内涵”指内在的涵养或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与“外延”相对。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是“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而“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按性别)、中国人和外国人(按国籍)则是“人”的“外延”。B文本互动一、初步感知1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答案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5、写狼的嗥叫及其含义。第二部分(37自然段),写猎狼的经过,交代认识的由来。第三部分(810自然段),写作者的深层思考:破坏的草原难以恢复,牧牛人杀狼也不是好事,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揭示狼嗥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呼吁保护生态平衡。2通读全文,看看作者要求“像山那样思考”是对谁说的?简略说一下“像山那样思考”的含 义。答案 对人说的。简略地说就是:人应认清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二、深层探究3阅读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第1自然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是对狼的嗥叫的特写,第二句是作者的议论。如何理解“骄傲”、“不驯服”、“对抗性”、“悲鸣”几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含义?在

6、此基础上归纳狼的嗥叫反映了哪些深层含义?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意识?答案 “骄傲”是狼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态价值,即万物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而人类却目光短浅,不理解。这是狼对人类的蔑视。“不驯服”、“对抗性”,是狼对人类屠杀行为的反抗。“悲鸣”是狼对生存权利被剥夺的痛苦哀号。对狼的嗥叫的描写和议论,既引起了下文,又表露了深层含义:狼的嗥叫是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的蔑视。反映了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作者想让读者从狼的嗥叫中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2)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又写到每一种动物的思考?为什么说

7、只有山“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第2自然段所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作者写每一种动物的思考都是从它们自身的角度来思考的,与下文山的思考形成对比,说明只有山的思考才是客观的,才是深层的,而它们的思考只是主观的希望和恐惧。因为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山能够尊重自然,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我们应该体会到,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因此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第2自然段的这一组排比句列举了一声狼嗥对于多种事物的不同意义,气势很强。这组比喻构成的排比句出现在文章的

8、开头,既具有理性的生态思考,又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对人类无视生态规律的愤慨。作者将一个严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4文章还写到了一般的人和“我”对狼嗥的认识,这些认识又是怎样的?答案 一般人是“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他们能感受到狼的存在及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但他们的理解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但“不堪造就的新手”连这最浅层的意 识也没有,他们是愚昧者。而“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有“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用文中的话说:“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 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当

9、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那时,我总是认为,狼 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 的天堂。”即从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为自然界是 被人类明智而高效地利用的,是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 的善,这种“善”即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 们有用的鹿,该杀。 后来作者的想法、观点在“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 天”转变了。再具体点,是作者看到那一只垂死的老狼 眼中的绿光时,心灵受到了触动而转变,从文中这几处 可找到根据:“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 ”“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 是山,都不会同意这

10、种观点。”5阅读8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狼消失了,草原得不到复原呢,狼 与草原什么关系?第8自然段在写“山”和“草” 时,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答案 (从生物链的角度理解)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 于是大自然会报复人类,于是“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也就是说,人类将不再有未来!人对动物的屠杀最终给人类带来的不是期望中的“天堂”,而是无穷的后患。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这句话点明生态平衡是一个自然法则,人们破坏了这个法则,就会带来大的灾难。人类没有看到这一点,不能像大山一

11、样和野生动物和平相处,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自身生存环境的安全受到威胁。“疲惫”一词生动地说明了生态平衡被破坏后恢复的艰难。(2)“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揭示人与动物都在为和平、安全、舒适和繁荣而奋斗,同时作者隐含的意思是:人们不能为了自身的“和平与发展”而目光短浅地牺牲与我们和谐共处的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作者按“鹿”、“牧牛人”、“政治家”、“我们”依次排列,旨在提示我们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

12、的地方,各种事物都按自然法则生长着。“启示”是:我们人类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胸怀去感悟、理解自然的法则,并拿出实际行动改变为了自身利益而给大自然带来的巨大危害,并照应文章开头。6结合全文,谈谈以“像山那样思考”为题,有 什么好处?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赋予山以人的灵性,人要“像山那样思考”又是比喻。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形象而深刻。7本文与神的一滴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但两者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请作简要分析。答案 两篇文章描写的对象和场景不同:利奥波德在文中写到了许多生态恶化的场景,如高山植被的破坏,狼群遭到猎杀等,似乎更多了点批判反思的味道,包含着生态忧患意识;而梭罗则为我们展现了人与自然万

13、物和谐相处的美景,他好像在尽情地享受着和谐美景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显得很满足。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关系下的先例。两者在内容上有一正一反的味道。课堂小结一、结构图解 二、中心主旨“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三、写作特色1形象鲜明,富有诗意和哲理。为了引发人们思考“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作者塑造了野狼的形象来进行抒

14、情,阐明哲理。文中还塑造了另一只被射杀的老狼的形象。不管是不驯服的野狼,还是倒在人类枪口下的野狼,都是富有悲剧色彩的形象。因为它们的叫声为大山所理解,人类却听不懂。野狼形象的塑造,意在提醒人们要和野生动物和平相处,维护生态平衡。再如,第7自然段形象地描写了失去狼之后山的样子,这一段描写“山的样子”,具体可感,从反面告诉人们:地球上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总之,作者将一个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不仅如此,作者还叙述了自己和伙伴在山上打猎(打死一只带着六只小狼的老狼)的经过,然后写面对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的思考,依“事”推“理”,作者的观点

15、一清二楚。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认识转变,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在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不少议论、抒情的语句包含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蕴涵了深邃的哲理。如“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如“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作者以此告诉人们: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它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由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综观全文,作者将科学的事实和诗意的描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然后开始思考和评论,最后,回归于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2用排比表达强烈的情感。文中多处用了排比,例如第2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一连串的排比加强了行文的气势,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即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行为的痛心,呼吁人们与大自然、野生动物和平相处。语言文字性很强,充满着诗意美。3以独到的视角表达理性的思考。本文是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讨论的是生态平衡的大问题。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改变角度围绕一声狼的嗥叫,讨论狼对鹿、对牛羊的意义,狼对大山的意义,让狼和大山来回答环境的保护问题,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可谓新颖独特。这种写法也可以说是以小见大。4结构严密,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写狼的嗥叫引人深思,结尾点出狼嗥带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