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87059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 充满活力的课堂充满活力的课堂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关键词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

2、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 19 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 19 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 20 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 150 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 ”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

3、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 ,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

4、课题。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

5、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

6、育造成极大的危害,拉大我国小学生乃至一代劳动者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距。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

7、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关键词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 19 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

8、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 19 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 20 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 150 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 ”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

9、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 ,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

10、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

11、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拉大我国小学生乃至一代劳动者与世界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上的差距。因此,在目前环境

12、下(广大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普遍薄弱)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主动跳出只教计算机知识的误圈,对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多的是计算机教育)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对课堂进行必要的革新。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新概念用信息技术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内容提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13、,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 。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关键词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 19 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

14、是,另一位 19 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 20 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 150 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 ”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 ,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

15、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16、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