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0857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7 页瑞安中学 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煎熬 翩跹 信笺 歼击机 草菅人命B渎职 赎罪 案牍 小牛犊 穷兵黩武C梦魇 俨然 衍变 掩眼法 偃旗息鼓D偏僻 裨益 辅弼 庇护权 刚愎自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磁场”效应开始彰显。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中,共有近 60 万游客蜂涌而入,这也创下了自世博开园后,双休日入园人次的最高纪录。B我将再接再厉,一如继往地努力攻关,让科普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C拿过镜子,她仔细端详镜中的自己,发现眼

2、神已不再清澈单纯,随着笑容的绽放,眼角的皱纹也清晰可见。D“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一百多年前林则徐的诤诤誓言,已经化为今日神州大地上党和政府打击毒品犯罪的果敢行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汇报演出,形式多样,艺术水准很高,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B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跟着好转,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舍本逐末。C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D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

3、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B运用联词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C他深刻论述了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在高科技冲击下所发生的变化和高科技产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D关于课外阅读,这位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诗词、小说最好推荐给初中学生比较合适,曲赋和笔记文学则最好推荐给高中学生。5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可以折叠的竹篮”的特点。(4 分)随着“限塑令”的临近,市

4、场上出现一种可以折叠的竹篮。这种篮子远看像一把打开的工艺扇,近看又像一只挎包,还蛮时尚。它有点像生活中常用的纸袋,能被折叠成扁扁的,携带方便。过去的竹篮子只能纯手工 编制, 现在这种竹篮 60%可以用机器完成,这样生产速度也加快了,原来一个人一天只能编两只竹篮, 现在一个工人一天工作 8 小时,能编出 20 只,而第 2 页 共 7 页且用料也比原来省了一半多。答: 6李白、李清照、王实甫、巴金、鲁迅、海明威、巴尔扎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家或诗人。请你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4 分)示例:罗密欧与朱丽叶,个性解放的 爱情呐喊,震撼世界的话剧巅峰;莎士

5、比亚,捍卫人文,抨击封建,是无与伦比的辉煌的戏剧大师。答: 7根据情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父亲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连贯、得体。(不超过 70 字)(4 分)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 过了好一会儿, 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原来电梯停电了,他是爬了八层楼梯上来的。因为还得给别家送水,师傅顾 不上休息,提着空桶就出 门。我正准备随手把门关上,父亲忙拦住我,扶着门对楼道上的 师傅说了声“ 再见”,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 轻轻地把门关上。“干吗不把门关上?大冷天的,您站在门口小心冻病了。 ”我说。父亲淡淡地回答:“”我终于明白,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6、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811 题。(12 分)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过度理由效应。简单地说,外在 动 机,例如金钱或物质奖励,会降低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内部动机。心理学上的自我知 觉 理论对这种过度理由效应的解释是,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 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 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 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有关过度理由效应最早的一个例子来自于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 1973 年对一群 35 岁大的孩子的实验。一组孩子只要用毡 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 干得棒”的缎带;另外一组孩子会不

7、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 ,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 奖 励的孩子明显比其他人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 奖励会损害人 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 1976 年的另外一个数学游 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对于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家 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认知评价理 论认为,那些有形奖励,比如说金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控制力和强迫的源泉,它 们 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决定感,从而削弱人们的内部动机。而那些不

8、定 时出现的奖励并不会 强迫人们完成某种任务,所以很 难被视为一种控制力,也就不太可能削弱内部的动机。此外,无形的精神奖励,例如褒扬,会提升人们的自我决定感,并让人 们感觉自己很有能力,因此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过度理由效应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从一个 侧面挑战了心理学理 论中一直被公认的“强化原则”奖励可以提升行为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 过度理由效 应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第 3 页 共 7 页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非是万能的,而精神鼓励在促进儿童正确行为的塑造上却略胜一筹。不 仅是对于儿童,心理学家伍德黛西在 1999 年前后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综述显示,物质奖励 对内部动机的

9、消解同样也发 生在成人身上,特 别是在不管任务做的是好是坏都有奖励的情况下。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 还会提高内部动机。不 过 有的研究也显示,对于表现优异者和枯燥乏味的任务的物质奖励也会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8下面各句说法符合“过度理由效应”的一项是( )A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B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C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D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9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A在对待奖励会不会削弱内部动机的问题上,认知评价理论同意“强化原则”的观点而否定过度理由效应的说法。B黛西进行的系列研究不同于兰博等人的数学游戏实验的地方,在于关注了“过度理由效应”在成人身上的表现。C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引导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精神鼓励方面。D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时,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10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内部动机”这一概念。(3 分)答:_ 11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3 分)答: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11、 题。(20 分)祖父的早晨徐则臣一大早,他坐在秋风里。门前有两棵白杨,左边一棵,右边一棵。他倚着左边那棵的树干,坐在一只拴着藤条的小马扎上。 杨树叶跟着秋风在地上转 圈子, 转来转去都堆到他面前,把他的两只脚埋了进去。吱呀一声门响,他心头一亮,转过脸看从门后伸出来的那个 头。孙子扶着门连打了三个哈欠,问他:“爷爷 ,你坐在这里干什么?”他说:“ 没干什么。年纪大了睡不着, 过来坐坐。”他和儿子一家分开住,两个院子,有什么事要转过一个街角才能来到儿子的门前。孙子把门打开,让他进屋坐,外头风凉,要吹出毛病的。他 说:“ 没有什么,在风里都活了七八十年了,就想坐坐,贴着门坐坐。”孙子在门前站了一会

12、儿, 说:“爷爷,那我回去收拾了。”第 4 页 共 7 页他安静地坐在门前,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鸡叫头遍的时候他就醒了,怎么也睡不着。他就睁着眼听黑暗里的风 声, 风像一面面旗子从窗户外快速地 飘过。之前他做了一夜的梦,一辈子也没做过这么多的梦。他梦见孙子一下一下地长 大,一个梦里长大一次,连孙子刚生下来的模样都梦到了。这 梦真是好,他清醒的 时候曾花了整整半天 时间都没能想起光溜溜的小生命是如何哭出第一声的。梦太多了,断断续续的像竹子似的一节一节地从睡眠里长出来。竹梢让他难过,他梦见孙子被火车带跑了。火车跑得太快,他来不及喊一声,铁轨又太长,遥遥的看不见尽头,他梦见孙子被火车载向了没有尽

13、头 的远方。然后就醒了,翻来覆去地想那辆无限奔跑下去的火车。从鸡叫第二遍起,他在门前一直坐到 现在,老想着自己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摊开树叶仔细找找,什么都没找到。来来回回找了好几次,后来不再找了。什么东西都一样,找了三次都找不到,就不要再找了。就这样坐坐吧,也蛮好。儿子和媳妇从屋子里出来,让爹到里面坐,外头凉,担心冻坏了爹。他把手插在袖笼里,哑着嗓子说:“我就坐坐。你们忙,多给带几件衣服,还有吃的。”秋天的早晨总是阴惨惨的,所有的早晨都像要下雨。树叶还在堆积,一片两片地往他脚上爬。他坐在小马扎上慢慢地安下心来,坐得很 稳,风吹不动他。就是脸和手有些干,摸上去沙沙响,像白杨树上剥落的皮。孙子端着

14、热腾腾的饭碗走到他跟前,说:“爷爷,吃饭了。”他看看孙子,心里也热腾腾地煮起了面。“不饿, ”他说,“ 我就坐坐,快点儿吃,别误了火车。 ”孙子没办法,只好自己吃,吃饭 的时候他伸头看祖父,他还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像个小学生,袖着的双手平放在并拢的膝盖上。孙子收拾好了,提着行李从屋子里走出来,身后跟着爹妈。“爷爷,我走了,你在意身体呀,天凉了。”孙 子说。他扶着白杨树站起来,怎么站都站不直,只好弓着腰双手背在身后,右手拎着马扎。他说:“ 走吧。走吧。”跟在他们后面一起往前走。巷子窄窄的,雨天留下的车辙把路面切成了条条块块,沟沟坎坎里 积满了碎草和干结的牛 粪渣。一路都有 树叶贴着地走,一直走到巷子尽头。儿子和媳 妇喋喋不休地叮嘱他们的儿子,两个人争着说。他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他们说得实在太多了。他跟在他们后面慢慢走,小马扎一下一下拍打身体。他低头看地上孙子留下的脚印,把自己的也放上去,发现小多了,这个发现让他安妥了很多。他听到孙子在说话,孙子说:“ 别 送了,回吧。”他没说话,四处看看,找了一块平整的地方把马扎放好,撑着膝盖坐下。孙子又说:“爷,回吧。 ”他说:“你走你的,我就坐坐。坐坐。 ”他的目光跟着落叶继续往前走,走上眼前的大道,这条路 宽敞漫长,通往村外遥远的看不见的地方。他眯起眼努力往前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