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49062555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4设置布置之方法(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子例子假设某零件的加工共有假设某零件的加工共有5 5道工序,单件工序时间道工序,单件工序时间 定额分别定额分别t1=10t1=10分钟分钟,t2=5,t2=5分钟分钟,t3=20,t3=20分钟分钟,t4=15,t4=15分分 钟,钟,t5=5t5=5分钟。分钟。问题问题1 1:如果每一工序的作业不能再分解,也不:如果每一工序的作业不能再分解,也不 能合并,每一工序仅占用一个工作地(即每一工序能合并,每一工序仅占用一个工作地(即每一工序 的生产能力不能增加)。每一工作日采取两班制生的生产能力不能增加)。每一工作日采取两班制生 产,每班有效工作时间为产,每班有效工作时间为6 6小时。小时。请问

2、:每一工作日请问:每一工作日 的最大产量为多少,零件如何在工序件移动?的最大产量为多少,零件如何在工序件移动?问题问题2 2:如果生产能力能够增加,每日计划产量:如果生产能力能够增加,每日计划产量 为为144144件。如何组织工艺流程方能保证计划的完成?件。如何组织工艺流程方能保证计划的完成?1231 2 31231231 2 3(1 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假设某零件的加工批量为假设某零件的加工批量为3 3,共有,共有5 5道工序,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分别道工序,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分别 t1=10t1=10分钟分钟,t2=5,t2=5分钟分钟,t3=20,t3=20分钟分钟,t4=15,t4

3、=15分钟,分钟,t5=5t5=5分钟。分钟。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加工周期加工周期n n(t1t1t2t2tmtm)式中,n:待加工零件的批量ti:零件在第I道工序的加工时间m:工序数 上例中,顺序移动的加工周期3(10520155)165(分)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管理工作简单;会出现加工零件在工序上等待加工 ,而下道工序停工等待的现象;加工周期长,适宜批量不大 和工序时间较短的零件加工。123123123123123(2 2)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加工周期 +(n1)t 最长式中,式中,n n:待加工零件的批量待加工零件的批量titi:零件在第零件在第i

4、 i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道工序的加工时间m m:工序数工序数 上例中,平行移动的加工周期(上例中,平行移动的加工周期(10105 5202015155 5)()( 3 31 1)20209595(分)。(分)。平行移动方式的特点:不会会出现加工零件成批等待平行移动方式的特点:不会会出现加工零件成批等待 加工的现象,但由于前后工序的加工时间不等,零件在工序加工的现象,但由于前后工序的加工时间不等,零件在工序 之间仍会有等待和停顿,从而会使设备和工人发生停歇现象之间仍会有等待和停顿,从而会使设备和工人发生停歇现象 ,并且这些停歇时间是分散的,不能使用;加工周期短,适,并且这些停歇时间是分散的,不能使用

5、;加工周期短,适 宜产量大和工序工序同期化程度高的产品的生产。宜产量大和工序工序同期化程度高的产品的生产。1231 2 31231231 2 3(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 (n1)( ) 式中,n:待加工零件的批量ti:零件在第i道工序的加工时间m:工序数:所有较大工序之时间和:所有较小工序之时间和加工周期= n (n1)t 两两比价较小者上例中,平行顺序移动的加工周期 3(10520155)(31)(55155)105(分) 或:(10520155)(31)(10205) 105(分)。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下道工序能连续加工;在一定程 度上保持了平行和顺序加工的特点;

6、适于大量生产。(二)生产线平衡 1、生产线平衡的含义。产品原则的优点在于它把要做的工作分解成可由 技术不高的工人或专用机器快速而又机械地完成的基本作业。完成这些基 本作业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或更多。由于时间短,以至于一个 工人只分派一个作业是不实际的,或者是一个工人长期从事一项工作会产 生厌倦。通常将作业以作业包的形式分派到每一个工作地。决定如何将作 业分派到每个工作地的这一过程称为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的目的是使各个工作地的加工时间大致相等,提高设备的利 用率。 生产线完全平衡的障碍: (1)由于对设备的要求不同或作业间的不相容,不能把不同的作业分配 到一个作业包; (2)基本作业

7、的时间差异通过作业分解解决不了; (3)作业的技术顺序要求,也会阻碍生产线完全平衡。下图中,擦污和 烘干不能合并。擦污:2分钟冲洗:4分钟烘干:2分钟2、作业分组、节拍和工作地的确定基本作业组合成作业包,称为作业分组,涉及节拍和工 作地的确定问题。 例子:假如某加工过程有如下图所示的5个基本作业。 0.1分钟0.7分钟1.0分钟0.5分钟0.2分钟该例子中,最小的节拍为最长的那个作业的时间:1分钟。 如果利用5个工作地,一分钟即为可能最小的节拍。可能最 大的节拍是各作业的时间之和(0.1+0.7+1.0+0.5+0.2=2.5分钟 )。如果所有的作业都安排在一个工作地,则节拍就是2.5分 钟。

8、最小的节拍和最大的节拍确定了可能的产量范围。产量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节拍,从而,一天(8小时 ,480分钟,没有平行作业,如两条生产线)的最大产量为: 480/1.0480单位,最小产量为:480/2.5192单位。 作为一种法则,节拍是由计划期的产量决定的。 节拍=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的产量。假如计划期 的产量为480个单位,则节拍为:480分钟/480个单位1.0分钟/每单位 最少所需的工作地数为各作业的时间之和/节拍(取 最接近的整数)。 3、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进行生产线平衡的工具是作业先后顺序图。0.1分钟1.0分钟0.7分钟0.2分钟0.5分钟abcde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9、:没有最佳的方法,一般采 用启发式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启发式方法有如下两个。(1)先分配后续作业数最多的作业;(2)先分配位置权数最大的作业。位置权数等于该 作业及其所有后续作业的时间之和。4、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步骤(1)确定节拍及最少所需的工作地数;(2)从工作地1开始,按顺序给工作地分配作业;(3)在每一分配前,用下列标准确定哪些作业能分配到一个 工作地:a、所有先行作业都被分配;b、该作业的时间不能超过该作业的剩余时间(4)如果出现两个作业情况都一样,如下解决:a、分配加工时间最长的作业b、分配后续作业最多的作业(5)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的作业都分配完毕。(6)计算反映分配情况的指标,如闲置时

10、间百分比,效率。生产线闲置百分比每节拍每一工作地闲置时间之和/(实际 工作地数节拍)100效率100闲置时间百分比 例子:将下图所示的作业进行分配。节拍为1分钟。0.1分钟1.0分钟0.7分钟0.2分钟0.5分钟abcde工作地剩余时间够资格分配的作业分配作业工作地闲置时间12 31.0 0.9 0.2 1.0 1.0 0.5 0.3a,c c 无 b d e a c b d e 0.2 0.00.3 0.5闲置时间百分比(0.5/(31.0))100%=16.7%; 效率10016.783.3。 练习题:假如一天工作8小时,一天计划产量400个单位。 作业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进行生产线平衡。

11、作业紧后作业作业时间/分a b c d e f g hb e d f f g h 结束0.2 0.2 0.8 0.6 0.3 1.0 0.4 0.3 总计:3.8解:(1)画出作业先后顺序图。因为a和c没有进紧前作业,故从a,c开始。 作业先后顺序图如下图所示。acbedfgh(2)计算节拍和工作地数节拍480/400=1.2分钟/每单位工作地数作业时间和/节拍3.8/1.23.17,取为4。 (3)从工作地1开始。结果如下图所示。 acbedfgh工作地1工作地2工作地3工作地45、进行生产线平衡要注意的问题: v要考虑不同作业的技术要求。如果作业的技术要求不同或不相容而把它们分配到一个工作

12、地是不行的。 v要考虑到人员因素(如疲劳、厌倦、缺席等情况)及设备和空间要求。 v某些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平行工作地。考虑如下例子。例:一份作业包含四个作业,作业时间分别为:1分钟,1分钟,2分钟 和1分钟。该生产线的节拍为2分钟,每小时的产量为30单位。对第三个作业采用两个平行的工作地将使生产线地节拍降为1分钟。 如下图所示。1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30/小时瓶 颈30/小时30/小时30/小时1分钟1分钟2分钟1分钟60/小时60/小时2分钟30/小时30/小时30/小时30/小时数据:五个工作地,单件时间分别为10、5、20、15、5分钟,节拍为5分钟/ 件。1 2 3 4 5 6 7 8

13、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3759111315171921248610121416182022151391721 2614101822 3715111923 4816122024141071316 251181417 361291518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工作地1 2 3 45 6 7 8910 11(三)产品原则布置生产示意图五、对工艺原则(工艺专业化)布置的设计工艺原则布置地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工作中心(部门)的相对位 置。要确定一个合理高效的布置的主要困难是可供选择的方案过多 。某些情况下(如加油站

14、、超市、快餐连锁店的设施布置)可采用 标准的方法,但大多数工艺原则布置问题涉及的是单一的而非多重 的地点布置。特有的要素组合决定了没有标准的方法可以采用,须 根据具体情况来设计。一般借助于启发式方法找出满意答案。主要 采用来两种方法:运输费用最小或运输距离最短发、相互关系法( 接近程度)法。(一)运输费用最小或运输距离最短法工艺原则布置的主要优点是柔性高,可满足多种产品生产的需 要。由于不同的产品或顾客在系统中的加工要求不同,可能运输费 用很高或运输距离很大。所以工艺原则布置最常见的目标是:运 输费用最小或运输距离最短。在这种情况下,常利用从至表。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运输费用和运输距离是线行关

15、系。下面举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例1:假设有三个部门和三个地点(位置),设备布置的任务是把三 个部门分配到三个位置,使运输的费用最低。三个位置相互关系如下 图,运费及运输距离如下表。ACB位置间的距离表(单位:米)至 从位置 ABC A2040 B2030 C4030至 从部门 123 11080 22030 39070部门间的工作流量(每天的物料流量)采用启发式法。 解:部门分配原则:按工作流量最大和距离最近分别对部门进行分配。 1、确定工作部门间的物料流量物料流向物料流量部门间流量和 3190 17013803270 1002330 2120 301210部门1部门2部门3ACB2.按运输成本最低运则 进行布置位置间的距离表(单位:米)从 至位置 ABCA2040 B2030 C4030部门1和3的物料流量最高, 为170;部门2和3次之。所以要 把部门1和3排在距离最短的位 置。位置A和B的之间的距离为 20米,考虑部门2和3的物料流 量,作出如下图所示的布置。3、计算总运输费用假设运输单位物料每米的费用为1元。总运输费用的计算如下表所示。部门位置运输费用从至运量从至距离物料量距离 1210AC404001380AB201 600 2120CA408002330CB309003190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