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62252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师生比1-23引疑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 农村师生比农村师生比 1:231:23 引疑虑引疑虑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 农村师生比 1:23 引疑虑投稿人:安徽教育资源中心 发布时间:XX-04-30 08:53:25 阅读次数:118 字号:大 中 小【背景】XX 年 3 月 16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安徽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在 19 个重点山区县中,县镇小学师生比为 121,农村为 123。 【焦点】山区教学点仍缺编“这次重新核发中小学教师编制,教师人数相比过去略有增加,针对山区学校的客观情况,希望政策能有更

2、多的倾斜。 ”明光市张八岭中学教师阮华君说。 “我们学校现有 172 名学生,如果按照 123的标准,学校可有 7 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 6 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难以分配。现在我们有 5 名正式老师,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明光市明南办事处赵集小学校长吕氏宏说, “如果将学生都合并到中心校去上学,虽然解决了教师编制的问题,却给学生以及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现在我们学校一些学生上学得走七八里路,如果合并到中心校,路程增加到两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由于山区人口分散,不少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较少,目前的编制标准确实难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有

3、的教学点学生不到 23 人,又怎么办?“教师少了,教学任务就重了。 ”阮华君说, “如果山区农村和山区县镇实现一个标准,相对要好一些” 。“教师编制少,就难以配备专业的音、体、美老师,我原来不仅要教五年级的语文,还要代二年级、五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程。我对音乐、美术几乎是一窍不通,只有上网搜搜现学现卖 。 ”已经从明光市横山回民小学调到当地中心校的孙志满告诉记者, “主要还是一些村级教学点缺教师,中心校相对就好一些” 。【调查】实行寄宿制是趋势“从教育公平考虑,这次由安徽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的意见已经向山区做了很大倾斜,把 19 个重点山区县单列出来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山区教学点特事

4、特办 。山区县镇小学编制标准由过去的 123 提高到 121,农村小学则由 125 提高到 123。 ”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齐建平说,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要给每个山区教学点都具体确定编制人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次出台的意见对 19 个重点山区县在标准编制人数之外增加了 3%的附加编制,每个县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点的需要,对这 3%的附加编制合理调配” 。齐建平表示,在出台意见之前,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已经对山区教学点进行过调研,也了解到山区教学点人口分散、学生人数少的情况,所以一些学生人数不满 23 人甚至只有 1 人的教学点也按照 1 名教师的标准核发编制。“当前山区教学资源迫切需要整合,可以

5、在几个邻近的村镇结合部设立教学点,把分散的学生集中起来。 ”齐建平说, “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防止教学布局调整造成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带来安全隐患,教育厅正在努力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这也是山区教学布局调整的趋势。 ”齐建平介绍,目前安徽教学布局调整已经减少了上千个教学点。山区学校实行寄宿制也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一是需要一笔不小的财政投入,二是一些学生家长认识不足,对此尚存忧虑。【评点】制定政策需因地制宜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相对于城市教育而言,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基础差、任务重、难度大,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矛盾。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不少

6、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较少,为了就近入学,又要尽量开齐课程,势必占用较多的教师,造成批准编制和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致使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健康都无法得到保障。教育政策制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将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作为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注意:首先,中央制定政策时,应当尽量为各地方留出必要的政策空间,避免因政策的“一刀切”而造成实际操作的困扰。其次,各地制定政策时,除了因地制宜外,还应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性,适度增加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适当增加山区教师编制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趋势并不矛盾。教师编制不是死的,可以随着教育

7、状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既不要让过多的编制成为财政的负担,也不能让编制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本报记者 何聪 钱伟)转自人民日报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 农村师生比 1:23 引疑虑投稿人:安徽教育资源中心 发布时间:XX-04-30 08:53:25 阅读次数:118 字号:大 中 小【背景】XX 年 3 月 16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安徽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在 19 个重点山区县中,县镇小学师生比为 121,农村为 123。 【焦点】山区教学点仍缺编“这次重新核发中小学教师编制,教师人数相比过去略有增加,针对

8、山区学校的客观情况,希望政策能有更多的倾斜。 ”明光市张八岭中学教师阮华君说。 “我们学校现有 172 名学生,如果按照 123的标准,学校可有 7 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 6 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难以分配。现在我们有 5 名正式老师,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明光市明南办事处赵集小学校长吕氏宏说, “如果将学生都合并到中心校去上学,虽然解决了教师编制的问题,却给学生以及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现在我们学校一些学生上学得走七八里路,如果合并到中心校,路程增加到两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由于山区人口分散,不少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较少,目前的编制

9、标准确实难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有的教学点学生不到 23 人,又怎么办?“教师少了,教学任务就重了。 ”阮华君说, “如果山区农村和山区县镇实现一个标准,相对要好一些” 。“教师编制少,就难以配备专业的音、体、美老师,我原来不仅要教五年级的语文,还要代二年级、五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程。我对音乐、美术几乎是一窍不通,只有上网搜搜现学现卖 。 ”已经从明光市横山回民小学调到当地中心校的孙志满告诉记者, “主要还是一些村级教学点缺教师,中心校相对就好一些” 。【调查】实行寄宿制是趋势“从教育公平考虑,这次由安徽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的意见已经向山区做了很大倾斜,把 19 个重点山区县单列出来就是

10、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山区教学点特事特办 。山区县镇小学编制标准由过去的 123 提高到 121,农村小学则由 125 提高到 123。 ”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齐建平说,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要给每个山区教学点都具体确定编制人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次出台的意见对 19 个重点山区县在标准编制人数之外增加了 3%的附加编制,每个县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点的需要,对这 3%的附加编制合理调配” 。齐建平表示,在出台意见之前,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已经对山区教学点进行过调研,也了解到山区教学点人口分散、学生人数少的情况,所以一些学生人数不满 23 人甚至只有 1 人的教学点也按照 1 名教师的标准核发编制。“

11、当前山区教学资源迫切需要整合,可以在几个邻近的村镇结合部设立教学点,把分散的学生集中起来。 ”齐建平说, “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防止教学布局调整造成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带来安全隐患,教育厅正在努力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这也是山区教学布局调整的趋势。 ”齐建平介绍,目前安徽教学布局调整已经减少了上千个教学点。山区学校实行寄宿制也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一是需要一笔不小的财政投入,二是一些学生家长认识不足,对此尚存忧虑。【评点】制定政策需因地制宜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相对于城市教育而言,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义务教育基础差、任务重、难度大,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

12、矛盾。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不少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较少,为了就近入学,又要尽量开齐课程,势必占用较多的教师,造成批准编制和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致使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健康都无法得到保障。教育政策制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将保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作为政策制定的前提条件。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注意:首先,中央制定政策时,应当尽量为各地方留出必要的政策空间,避免因政策的“一刀切”而造成实际操作的困扰。其次,各地制定政策时,除了因地制宜外,还应考虑到政策的动态性,适度增加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适当增加山区教师编制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趋势并不矛

13、盾。教师编制不是死的,可以随着教育状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既不要让过多的编制成为财政的负担,也不能让编制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本报记者 何聪 钱伟)转自人民日报安徽确定小学教职工编制 农村师生比 1:23 引疑虑投稿人:安徽教育资源中心 发布时间:XX-04-30 08:53:25 阅读次数:118 字号:大 中 小【背景】XX 年 3 月 16 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安徽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在 19 个重点山区县中,县镇小学师生比为 121,农村为 123。 【焦点】山区教学点仍缺编“这次重新核发中小学教师编

14、制,教师人数相比过去略有增加,针对山区学校的客观情况,希望政策能有更多的倾斜。 ”明光市张八岭中学教师阮华君说。 “我们学校现有 172 名学生,如果按照 123的标准,学校可有 7 名教师。但是一到六年级 6 个班都得配语文、数学老师,再加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程,人手确实难以分配。现在我们有 5 名正式老师,一名老师要代几个班的课,教学任务繁重。”明光市明南办事处赵集小学校长吕氏宏说, “如果将学生都合并到中心校去上学,虽然解决了教师编制的问题,却给学生以及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现在我们学校一些学生上学得走七八里路,如果合并到中心校,路程增加到两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由于山区人口分散,不少

15、教学点学生人数普遍较少,目前的编制标准确实难以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有的教学点学生不到 23 人,又怎么办?“教师少了,教学任务就重了。 ”阮华君说, “如果山区农村和山区县镇实现一个标准,相对要好一些” 。“教师编制少,就难以配备专业的音、体、美老师,我原来不仅要教五年级的语文,还要代二年级、五年级的音乐和美术课程。我对音乐、美术几乎是一窍不通,只有上网搜搜现学现卖 。 ”已经从明光市横山回民小学调到当地中心校的孙志满告诉记者, “主要还是一些村级教学点缺教师,中心校相对就好一些” 。【调查】实行寄宿制是趋势“从教育公平考虑,这次由安徽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的意见已经向山区做了很大倾斜,

16、把 19 个重点山区县单列出来就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山区教学点特事特办 。山区县镇小学编制标准由过去的 123 提高到 121,农村小学则由 125 提高到 123。 ”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齐建平说,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要给每个山区教学点都具体确定编制人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次出台的意见对 19 个重点山区县在标准编制人数之外增加了 3%的附加编制,每个县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点的需要,对这 3%的附加编制合理调配” 。齐建平表示,在出台意见之前,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已经对山区教学点进行过调研,也了解到山区教学点人口分散、学生人数少的情况,所以一些学生人数不满 23 人甚至只有 1 人的教学点也按照 1 名教师的标准核发编制。“当前山区教学资源迫切需要整合,可以在几个邻近的村镇结合部设立教学点,把分散的学生集中起来。 ”齐建平说, “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防止教学布局调整造成一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带来安全隐患,教育厅正在努力推进山区寄宿制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