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06222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痛 经 中医教学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案黄某,女,30岁,已婚,个体业者。患者3 月前不慎经期淋雨,即出现经行腹痛,每 值经前或经期发作,小腹冷痛拒按,得热 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检查:舌黯,苔白,脉沉紧。提出问题1.痛经发病的特点是什么?2.此病例为何种证型痛经?3.小建中汤临床用药指证是什么?10 痛 经一、概 述(一)定义: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 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 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二)关于病名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 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力,少腹满 痛”。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立“月谁 来腹痛候”,诸病源候论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 ,由劳伤血气,以

2、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 于胞脉,损伤冲任之脉。”为研究痛经奠定 了理论基础。格致余论:“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 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病 位 子宫 、胞脉 、冲任病 性 久则虚实夹杂二 、病 因 病 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经期 前后 冲任 气血 生理 变化 急骤精血素亏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邪气内伏气血运行 不畅“不通则痛”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 断病史:经行腹痛史,注意有无精神过度紧 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过食寒凉或不节 房事等情况,妇科手术史症状: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随 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者疼痛难忍,甚或伴 有呕吐汗出,面青肢冷,以至晕厥。也有 部分患

3、者,经期小腹痛疼痛连及腰骶,放 射至肛门或两侧股部检查:、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多无明显病 变,部分患者可有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 口狭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 子宫粘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 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局部 有压痛;慢性盆腔炎者有盆腔炎症征象。(二)鉴别诊断 盆腔B超对器质性病变有诊断意义 与异位妊娠鉴别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和早孕史,妊娠试验阳性; 妇科检查时,宫颈有抬举痛,腹腔内出血多时, 子宫有飘浮感;B超盆腔扫描可见宫腔外有孕囊 或包块;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阳性;内出血严 重时,患者有休克,血色素下降。与胎动不安鉴别胎动不安也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妊娠试

4、验阳性。在少量阴道流血和轻微小腹疼痛 的同时,可伴有腰痠和上腹下坠感;妇科 检查,子宫体增大如停经月份,变软,盆 腔B超扫描可见宫腔内有孕囊和胚芽,或见 胎心搏动四、 辩证论治(一)辩证思路1、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发作为要2、一般痛在经前多为实,痛在经后多为虚3、痛甚于胀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4、剧痛多为实证,隐痛多为虚证5、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肾气亏损型先天肾气不足 肾虚精亏血少,冲任不足房劳多产 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肾气亏损型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 腰痠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 苔薄,脉沉细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5、,喜按肾虚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肾虚精血不足头晕耳鸣,腰痠腿软髓海外府失养小便清长膀胱气化失常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方药举例:调肝汤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天 甘草 山药 阿胶方 解:巴戟、山茱萸补肾气,真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被脾肾生精血加 减:经量少加鹿角胶、熟地、枸杞腰骶痠痛剧加桑寄生、杜仲、狗脊本方傅青主原为肝肾两亏冲任虚损,精血 不足而致经行后血海更虚,胞宫失养,小 腹作痛而设。诸药相合,可益肾精,养肝血,调冲任胞络失养所致之诸症,临床皆可用之而取 效、气血虚弱型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大病久病耗伤气血 气血血少脾胃虚

6、弱化源不足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 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 脉细弱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气血虚弱,胞脉失养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气血虚弱神疲乏力气虚中阳不振心悸,失眠多梦血不养心头晕,面色苍白血不上荣头面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方药举例:黄芪建中汤加当归、党参(欲补气血先建中州)黄芪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方歌:芪桂芍草枣姜饴方 解:黄芪健脾益气、怡糖甘温补中君药桂枝助阳、芍药助阴,调和阴阳化生气血臣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 炙甘草味甘与桂枝

7、、怡糖“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 化阴”本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以温中补虚 立法,是治疗虚劳的著名方剂。诸药相合益气建中,方可化源足,气血生 ,营卫调,诸症平。黄芪建中汤宜于中焦虚寒,气虚较著,兼 有神疲乏力,自汗脉虚者。、气滞血瘀型素性抑郁 气滞血瘀,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忿怒伤肝“不通则痛”、气滞血瘀型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 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或弦涩有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胸胁、乳房胀痛肝气郁滞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冲任气滞血瘀块下痛减血块排出后,胞宫气血运行稍畅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8、或弦涩有力。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经期产后感受寒邪寒凝血瘀过食寒凉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寒凝血瘀型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 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 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寒凝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得热则痛减得热寒凝渐通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寒凝血瘀畏寒肢冷,面色青白寒伤阳气,阳气 不能敷布舌黯,苔白,脉沉紧。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举例:温经汤若经行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 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骶冷痛,为虚寒 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 煎加小茴香、故纸(五)湿热蕴结素有湿热内蕴湿热蕴

9、结经期产后感受湿热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湿热蕴结型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 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 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 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 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或濡数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湿热蕴结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湿 热瘀结胞脉,胞脉系于肾经量多或经期长湿热伤于冲任,破血妄行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血为热灼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湿热下注,伤于带脉,带脉失约低热,小便黄赤湿热熏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举例: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苡 米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方 解:黄连、苡米清热除湿红藤、败酱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元胡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