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述丰原集团是一家曾经连续 6年亏损的柠檬酸厂截至 1994年,全厂累计亏损已达 1700多万元按照规定,丰原 完全可以选择破产但是,在综合考察市场和企业之后,以 李荣杰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决定不破产通过内部改革,初 步建立市场机制,企业扭亏为盈 1995年,丰原瞄准用玉米代替山芋干生产柠檬酸的这 一重大课题,冒险挤出 180万元进行科技攻关经过反复试 验,终于研制成功了用玉米粉取代山芋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 酸的新工艺 据此,丰原顺利从一个同行业末流企业变为行业巨头 2000年,丰原年生产能力已突破 12万吨,其出口量占全国 出口总量 55%以上,占全球市场 8%的份额,成为亚洲最大 的柠檬酸生产和出口基地,并跻身于世界柠檬酸制造商巨子 的行列竞争背景柠檬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的添加剂目前,全球柠檬酸的需求量约为 90万吨,并以每年 5%的速度递增其中,欧美 5家大公司的产量就达到 70万吨左右,每家平均年生产能力都在 11万吨以上,占据了世界 70%的市场份额 中国柠檬酸产量约占世界总份额的 20%。
目前,国内柠檬酸生产厂家约有 90家,但真正能正常生产的只有 20多家,且绝大部分年产量在 5000吨以下敢在国际市场上和世界柠檬酸制造商抗衡的,仅有安徽丰原集团等 7家企业这 7家企业总产量已占全国柠檬酸总产量的 85%其中,丰原集团 2000年生产的柠檬酸占据全球市场 8%的份额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企业一直以山芋干为原料提取柠檬酸,产品质量差,成本高,致使我国柠檬酸市场一度产品过剩,价格急剧下跌1995年前后,丰原刚刚扭亏为盈,此时柠檬酸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原料山芋干的价格持续上扬,产品赢利能力迅速下降同时,国家降低了出口退税,也调整了外汇率,对依赖出口的柠檬酸厂家影响很大(当时全世界柠檬酸年销售量在 70万吨左右)加上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对中国产品多方抵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情况下,全国柠檬酸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国内的 80多家柠檬酸厂只有十几家能维持生产 竞争战略:瞄准世界领先者分析我国柠檬酸行业几乎全军覆灭的教训,丰原认识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的失控,盲目竞争外,传统的山芋干发酵柠檬酸工艺落后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丰原大胆提出“挑战世界领先企业的竞争战略”,决心通过开发柠檬酸生产的核心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国外领先企业全面抗衡。
原料革命:末流变强者国内外有专家设想过用玉米代替山芋干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始终无法解决发酵专业科班出身的李荣杰决定带领丰原人对已被国内外专家判了“死刑”的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工艺构思进行深入研究,力排众议投入 100多万元,终于攻克了菌种筛选、营养控制、低温液化、清液超滤等重重难关,研制成功了用玉米粉取代山芋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新工艺并跨过中试阶段,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抽出 180万元直接进行工业化实验1995年 3月,“玉米粉一步发酵法”这项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并获得了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与传统工艺相比,生产周期缩短 9%,生产能力提高 30%,单位粮耗下降 13%,电耗下降了 35%,水耗下降了 65%,总收率由 62%上升到 84%为此,产品综合成本比国内同行每吨低 1500元,低于国外同行 400美元,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达到美国、英国和日本药典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