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59326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数感培养策略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数感培养策略学生数感培养策略垫江县桂阳小学 陈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

2、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一、让学生在生活感知中获得数感启蒙。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如在认识 20 以内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来认识这些数,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些数。如老师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具来摆出

3、这个数,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表示出这个数,可以用身边其他东西来表示出这个数,使学生构建起物与数一一对应观念。教师甚至可以带学生出教室,数一数校园里有几幢房子、几株树、几个花台,让学生把 20 以内的数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使数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随意给出的每一个数,使学生通过运用学具摆数字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又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了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到食品超市、副食店、水果店等地方去提提、称称、掂掂各种糖果、袋装零食、水果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的重量,感受 10 克、50 克、100 克、

4、500 克、1 千克(1000 克)物品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垫江县桂阳小学 陈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一、让学生在生活感知中获得数感启蒙。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如在认识 20 以内数的时候

6、,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来认识这些数,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些数。如老师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具来摆出这个数,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表示出这个数,可以用身边其他东西来表示出这个数,使学生构建起物与数一一对应观念。教师甚至可以带学生出教室,数一数校园里有几幢房子、几株树、几个花台,让学生把 20 以内的数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使数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随意给出的每一个数,使学生通过运用学具摆数字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又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了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到食品超市

7、、副食店、水果店等地方去提提、称称、掂掂各种糖果、袋装零食、水果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的重量,感受 10 克、50 克、100 克、500 克、1 千克(1000 克)物品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垫江县桂阳小学 陈静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就是一种数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善于捕捉

8、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良好的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人在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一、让学生在生活感知中获得数感启蒙。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活

9、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经历有关情境、实例、去感受、去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如在认识 20 以内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来认识这些数,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些数。如老师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具来摆出这个数,可以用自己的手指来表示出这个数,可以用身边其他东西来表示出这个数,使学生构建起物与数一一对应观念。教师甚至可以带学生出教室,数一数校园里有几幢房子、几株树、几个花台,让学生把 20 以内的数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从使数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随意给出的每一个数,使学生通过运用学具摆数字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又如,我们在教学生认识了常用的质量单位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到食品超市、副食店、水果店等地方去提提、称称、掂掂各种糖果、袋装零食、水果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的重量,感受 10 克、50 克、100 克、500 克、1 千克(1000 克)物品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的情感,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