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科研方法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56308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科研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科研方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学与心理卫生 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学李占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科学研究的分类科学研究的分类 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验证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基 础研究 开发研究 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以正常人群为基础的社区干预试 验、以病人为基础的临床实验、和以动物或其他实验 材料为基础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研究特称为临床试 验(clinical trial)。 研究的指标可以分为:单因素研究与多因素研究; 研究的时限来看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 和横断面研究; 研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实验研究与观察对比研究两种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临床法:非指临床医学中的方法,只

2、是与实验 法相对而言。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现象学) 作系统的和综合性的详尽描述,无比较标准。 个案法、观察法、调查法、晤谈法。 实验法: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 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实验室内实验和实 验室外实验(试验法)。 心理测验法:用统一标准的刺激,在标准的情 景中对要研究的心理品质做出标准化的计量, 包括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临床法临床法q 个案法(case history) :又叫个案史法,包括家族史、 疾病史、教育背景、职业和婚姻、人格发展和形成历程, 以及现在的心理状态等。 q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和控制 观察

3、。观察结果的有效程度取决于观察者的洞察力、分析 综合能力、客观性以及被控制条件的严谨性。 q 调查法(survey method):调查手段包括访问、问卷和交 谈等。 q 晤谈法(interview):是临床法中最基本的手段,分为评估 晤谈和治疗晤谈。优点:实施方便、应用广泛。缺点:易受主观和偏见的影响。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法q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 实验因素:可控制的处理因素。其性质可为物理的、化学的 、生物的、心理的。实验因素的性质、强度、施加方法等必 须标准化,在实验全过程不应改变。 受试对象:要有明确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实验效应:实验中所选用的指标。计数和计量两种。应注意

4、 指标的客观性、精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 q实验法的分类: 实验室内研究:便于控制条件、使用仪器和计算工具、结果 分析容易,是主要的实验方式。 实验室外研究:接近自然、条件控制难度大、结果分析困难 。 优点:优点:可操作性强、客观性好。可操作性强、客观性好。缺点:缺点:难度大。难度大。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q分类: 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发展量表、特殊能力测验等。 人格测验:16PF、EPQ、CPI、MMPI、Rorshach test。 神经心理测验:Halstead-Reitan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HRB或HR)、Luria-Nebraska神经心理成套测验 (LNNB)、记忆

5、测验(WMS、临床记忆量表)。 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美国智力低下协会适应行为量表 (AAMD)、成人智残评定量表、ADL等。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BPRS、SANS、SAPS、PANSS、 HAMD、HRSD等。 优点:优点: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 缺点:缺点:易受主试、被试、环境、工具的影响。易受主试、被试、环境、工具的影响。科学研究的程序科学研究的程序问题的提出文献复习假设的形成研究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q 从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或将要遇到的涉及本学科的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中选取。 q 从本学科发展过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研究成果之间所 暴露出来的

6、新矛盾中选取。 q 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和我国长远规划中需要解决 的各种重大 课题中选取。 q 从暂时还看不到任何实际用途,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的基本理论问题中选取。 q 实际部门提出的问题。 q 在文献的查阅中发现问题:新的发现、偶然的发现、 未经检验的理论、研究结果的矛盾、研究中的遗漏或 不足、仪器或方法学的革新等。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来源来源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q 选题的科学性:理论或假设的基础。 q 选题的可行性:技术水平;人、财、物条件。 q 选题的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 q 选题的实用性:具有理论的或实践(社会的或经济的价值 )的意义。 q 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

7、机:过早,攻不下来;过晚,落在 他人后面。 q 选题必须考虑研究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q 选题不要太大或太小:课题太大,不仅无从下手,得不出 什么具体结论,而且在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困难重重。课 题太小,虽能得出具体的结论,但往往缺乏科学理论根基 ,无法进行理论概括。文献复习文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q课题来龙去脉的调查:与选题相同的、类似的和 有关联的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q既往文献的评估问题: 研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有没有理论上的缺陷; 研究设计、方法和设备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误差的控 制; 与原有同类型的研究相比,研究设计、方法和设备的 改进,新的结果和苗头;

8、新结果解释(原有理论、现有理论和作者)的合理性 ; 研究结果验证假设的程度,没有验证的假设内容。 文献综述和评论:使文献资料进一步系统化和条 理化,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突破口和方法等等 。 假设提出假设提出方法方法q 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对个别的、局部事件的研究发 现提高成为一般情况下的假设。 q 类推的方法:表面上互不关联的现象之间具有共性, 通过类推建立假设。 q 移植的方法:应用或移植其他学科领域中发现的新方 法、新技术来研究本学科的问题而提出假设。 q 经验公式的方法:实验数据,经数学方法处理后,找 出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 q 分类归纳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整

9、理,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或提出相应的假设。 q 由因推果的方法:如果A,则B的形式。假设提出假设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 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但也不能等待事实材料的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但也不能等待事实材料的 全面系统的积累。全面系统的积累。 能解释已有的事实、预言未来的事件并能以实能解释已有的事实、预言未来的事件并能以实 验予以检验。验予以检验。 必须充分运用科学原理和新的线索,而不被错必须充分运用科学原理和新的线索,而不被错 误的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误的传统的观念所束缚。 审慎对待不同的假设。审慎对待不同的假设。 假设的结构要简明。假设的结构要简明。 研究

10、设计研究设计统计学原则统计学原则 q对照(control) 对照组的设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对等。除研究因素外,对照组具备与实验组 对等的一切因素。(2)同步。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 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3)专设。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 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的记载或以往研 究的、其它研究的资料作为本研究之对照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统计学原则统计学原则 对照的形式: 空白对照: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 察的对照。 自身对照:实验前后的自身对比观察;受试对象 在两个不同时期的对比观察。 标准对照:指以标准值或正常值作为对照。 实验对照:在某种

11、有关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的 对照。 相互对照:实验组间互为对照。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统计学原则统计学原则 q 随机(randomization) 随机是为了保证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 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 施。因此,在实验对象的抽样、分组、实施过程中均应随 机化。 随机应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抽样随机。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机 会相同,即总体中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 中来; (2) 分组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分配到不同处理组的机会 相同; (3) 实验顺序随机。每个实验对象先后接受处理的机会 相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统计学原则统计学原则

12、q重复(replication)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 察,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广义地讲,重复 包括:(1) 整个实验的重复。(2) 用多个实验单位进行重复。(3) 同一实验单位的重复观察。 样本量要足够大。 样本含量的估计:依据研究要求的、水平来确 定。 q均衡原则:各处理组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均衡一致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研究变量的类型研究变量的类型q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由研究者掌握、在性 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可以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 特征。常用X表示。 q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观察和被测量以决定自

13、 变量效果的因素,是一个反应变量或输出。常用Y表示 。 q 干扰变量:凡能干扰自变量在因变量上的效应的所有变 量。 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与研究目的无关,不能控制, 但有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需要消除或使之成为对因变量无 影响效应的变量。 q 调节变量:影响自变量在因变量上效应的次要变量。 q 中间变量:不易被看到、不易被操作、也不易被测量的 不具体的因素,是一种潜在的或假设的变量。研究设计研究设计变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变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因变量:因变量的类型和观察手段。指标的有效性、 客观性、可靠性、数量化。 自变

14、量:自变量操作的严密性、自变量的数目、自变 量的水平数。 在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组合(示意图):原因 中间效应 结果 (操作的定义) (概念的定义) (操作的定义)自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交互作用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控制q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 * 历史或经历:实验处理前后之间发生的特殊事件。 * 成熟:个体随时间推移内部状态发生的变化,包括生 理和心理两方面。 * 选择:被试分组间存在的选择性偏差。 * 统计回归:极端值的重复测量趋于平均的现象。 * 研究(测验)设备:设备或观察人员、操作人员变换 。 * 消失(脱落)率:被试在研究中途退出研究。 *

15、 被试效应:被试对研究目的和任务的知觉。 * 研究者(主试)效应: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研 究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 序列效应:先前的处理条件将影响被试在随后处理条 件中作出的反应。q影响研究外部效度的无关变量: * 预处理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应:预处理的敏感性 或耐受性问题。 * 选择与研究变量交互作用效应:选择的被试对总体 的代表性差。 * 研究安排的反作用效应: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作水 平、被试对研究的期待效应、被试对研究意图有所 觉察等。 * 多重处理干扰:同一组或同一被试重复实施多次实 验处理时,由于难以消除先前处理对后来处理的作 用,而发生重复处理的干扰。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无关变量

16、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控制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控制q 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研究设计、统计技术控制、控 制方法。 * 随机化:从总体中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然后将数量 相同的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研究条件中。随机化的选 择和分配被试的控制作用在于能够对多数无关变量 进行随机选择和分配,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 匹配(matching):保持变量恒定(已知无关变量 在各实验组间的恒定)、匹配设计、配对控制匹配、 等同被试匹配。 * 均衡:用于控制序列效应的方法,包括顺序效应和 延迟效应。ABBA被试内部平衡法,组内平衡。 * 盲法:控制被试效应和主试效应,包括部分单盲法 、单盲法、双盲法。q纵向设计:同一群被试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