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无失真信源编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51737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无失真信源编码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3无失真信源编码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3无失真信源编码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3无失真信源编码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3无失真信源编码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无失真信源编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无失真信源编码(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无失真信源编码3.1 编码的相关概念 3.2 定长编码定理 3.3 变长编码定理 3.4 最佳编码无失真信源编码为什么要对进行编码? 1.信源发出的消息符号可能不适合信道的传输,将 信源发出的消息符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符号 。 2.信源消息确定后,提高通信的有效性-信源编码 。 3.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 编码具有发现错误或纠正错 误的抗干扰能力-信道编码 。 4.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加密编码。3.1 编码的相关概念3.1.1 信源编码的定义 3.1.2 信源编码的研究方法 3.1.3 编码相关概念 3.1.4 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 件编码的相关概念信源编码的定义 信源编码定义:指定能够满

2、足信道特性/适合于信 道传输的符号序列/码序列,来代表信源输出的消 息。 完成编码功能的器件称为编码器。 离散信源输出的码序列 离散信源输出的消息是由一个个离散符号组成 的随机序列信源符号序列; X=(X1X2XlXL) Xlx1,x2,xi,xn信源编码就是把信源输出的随机符号序列变成 码序列。 Y=(Y1Y2YkYK) Yky1,y2,yj,ym信源编码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研究信源编码时,将信道编码和译码看成是信道 的一部分,而突出信源编码;信道信源编码的研究方法研究信道编码时,将信源编码和译码看成是信源和信 宿的一部分,而突出信道编码。信源信宿信源编码的研究方法讨论无失真信源编码可以先不

3、考虑抗干扰问题,所以 它的数学模型比较简单,如图所示。P(yj /xi)无失真信源编码器XX1,X2,XLYY1,Y2,Ykiy1,y2,ym(Yk是由ki个yj组成的序列)编码相关概念码元和码字 码元(符)集:信道可传输的基本符号的集合, 记为 Y; 设 Y 有m个符号:Y=y1,y2,ym,其中yi称为 码元或码符。 m 元信道: 可传输m个基本符号的信道; 二元信道: 可传输 2个基本符号的信道。这是 一种最常用的信道, 基本符号常用 0 , 1 表示。 码字: 由码元组成的序列称为码字,记为Yi 。 码字Yi的码元个数 Ki 称为Yi的码长。 所有码字Yi的码长 Ki 均相等称为定长码

4、。 码字Yi的码长 Ki不全相等称为变长码。编码相关概念编码与译码 信源编码:将信源符号xi或符号序列X按一种规则 映射成码字Yj的过程。无失真编码:信源符号到码字的映射必须一一对 应。 译码:从码符号到信源符号的映射。 码表:所有映射规则的集合。编码相关概念许用码和禁用码 许用码字:信源的符号xi或符号序列X与码字Yj定 义了对应关系的码字。 禁用码字:信源的符号xi或符号序列X与码字Yj未 定义对应关系的码字。 许用码字的全体称为码集。编码相关概念分组码(块码)分类 按码字的码长分类 定长码:码集中所有码字的码长相等。 变长码:码集中所有码字的码长不全相等。 按信源符号与码字对应关系分类

5、非奇异码:信源符号与码字是一一对应的。 奇异码:信源符号与码字不是一一对应的。编码相关概念/分类按译码唯一性分类 唯一可译码:对于多个码字组成的有限长码流, 只能唯一地分割一个个的码字。唯一可译码又称 为单义码。 唯一可译码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同步码。 非唯一可译码:对有限长码流,不能唯一地分割 一个个的码字。 例:码流 100111000 码1:x10 x210 x311 可分割10, 0, 11, 10, 0, 0 码2:x11 x210 x311 则无法唯一分割编码相关概念/分类按译码的即时性分类 非即时码:接收端收到一个完整的码字后,不能 立即译码;还需要等到下一个码字开始接收后才 能判

6、断是否可以译码。 即时码:接收端收到一个完整的码字后,就能立 即译码;即时码又称为非延长码或异前缀码。 例:非即时码 ,码流 01001100 x10 x201 x311 译码为 x2, x1, x1, x3, x1, ? 即时码,码流 01001100 x10 x210 x311 译码为 x1, x2, x1, x3, x1, x1结论:即时码指的是码集任何一个码不能是其他码 的前缀,即时码必定是唯一可译码, 唯一可译码不 一定是即时码。编码相关概念/分类/举例例:码1:显然不是惟一可译码。x2和x4对应于同一码字“11”,码 1本身是一个奇异码。码2:是非奇异码,不是惟一可译码。当收到一串

7、码符号 “01000”时,可将它译成“x4 x3 x1”,也可译为“x4x1x3”, “x1x2x3”或“x1x2x1x1”等,这种码从单个码字来看虽然不是 奇异的,单从有限长的码序列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奇异码。 码3:虽然是惟一可译码,但它要等到下一个“1”收到后才能 确定码字的结束,译码有延时。 码4:既是惟一可译码,又没有译码延时。码字中的符号“1” 起了逗点的作用,故称为逗点码。xip(xi)码1码2码3码4 x11/20011 x21/411101001 x31/80000100001 x41/8110110000001前缀条件码/异前置码/异字头码/逗点码/即时码/ 非延长码:如果一

8、个码的任何一个码字都不是其 它码字的前缀。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码树图 码树图: 用码树来描述给定码集各码字的方法。码树图有树根、树枝、节点:一般中间节点(一 级节点、二级节点 )用表示, 终端节点用表 示。 传输m个基本符号信道的码可用。例:二元(进制)码树x1x2x301011x11 x201 x3001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码树图如果节点过多,也可以用如下方法表示码树图。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码树图用码树图构造码的方法 在树的生长过程中,中间节点生出树枝,各树枝 标出相应的码元; 为了清晰起见相同码元的树枝方向相同,终端节 点表示信源符号; 从树根到终端节点所经过的树枝旁的码元按经过 的顺

9、序组成的序列构成码字。 用码树图构造即时码的条件 如果表示信源符号的终端节点不再延伸,即信源 符号都在终端节点上,这样构造的码满足即时码 条件。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前提条件:非奇异码 唯一可译码存在定理:设n为信源符号或信源符号序 列个数,m 为码元个数或进制数,Ki 为信源各符号 或信源符号序列对应的码长; 则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充 分和必要条件是满足Kraft不等式:注意: Kraft不等式是一个存在定理,不是唯一可译码的 判定定理。 如果n 、m、Ki 满足该不等式, 则存在唯一可译码 如果是唯一可译码, 则n 、m、Ki 必定满足该不等 式。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例:设二进制码树中Xx1,x

10、2,x3,x4,K1=1,K2=2 ,K3=2,K4=3,应用上述判断定理,可得因此,不存在满足这种Ki 的唯一可译码,用树码进 行检查如图所示。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信息率 若信源输出符号序列长度L1变换成由KL个符号组成的码序列/码字变换要求:能够无失真或无差错地从Y恢复X, 同时传送Y时所需要的信息率最小。唯一可译码的存在条件/信息率Yk有m种可能值,能编成的码字个数 所以平均每个符号输出的最大信息量为logm,KL长 码字最大信息量为KLlogm。 用该码字表示长度为L的信源序列,则送出一个信 源符号所需要的信息率平均为所谓信息率最小,就是找到一种编码方式使 KLlogm/L最小。几个问

11、题:信息率最小为多少时,才能无失真译码?若小于这个信息率是否还能无失真译码?3.2 定长编码定理3.2.1 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 3.2.2 定长编码定理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平均码长 单符号信源空间,其中信源符号 xi 对应的码字为Yi (i = 1, 2, , n),码 字Yi 对应的码长为 Ki(i = 1, 2, , n ) 。 所有的Ki相等为定长码,记为K, 不相等时为变长 码。 单符号对应变长码的平均码长码符/信源符号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平均码长符号序列信源空间XL其中XL是X的L次扩展。 信源符号序列 对应的码字为Yi (i = 1, 2, , nL ), 码字Yi 对应的码长

12、为 Ki(i = 1, 2, , nL) 。符号序列对应变长码的平均码长码符/信源符号序列码符/信源符号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编码效率编码效率(码率) 定义:平均一个码符所携带的平均信息量称为编 码效率,记作;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例:信源空间 H(X) = - ( 1/2 log1/2+1/4 log1/4+1/8 log1/8+1/8 log1/8 ) =1.75 bit/消息 信源符号个数为n=4,二元码符0 , 1, 码符个数为 m=2,Ki为信源各符号对应的码字长, 且满足Kraft 不等式。 定长码: K1= K2= K3= K4=2 2-2+2-2+2-2+2-2=1 码字: Y1

13、=00 , Y2=01 , Y3=10 , Y4=11 编码效率= H(X)/K=1.75 2 = 0.825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举例变长码: K1=1, K2=2, K3=3, K4=3 满足不等式:2-1+2-2+2-3+2-3=1 码字: Y1=0 , Y2=10 , Y3=110 , Y4=111 方案1 : x10,x210,x3110,x4111=11/2+21/4+31/8+31/8 =1.75 码符/信源符号 = 1.75 1.75 = 1 方案2 : x1111,x2110,x310,x40= 31/2+31/4+21/8+11/8 =2.625 码符/信源符号 = 1.7

14、5 2.625 = 0.667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讨论1:为什么定长码的编码效率小于1,而变长码的 编码效率能达到1? 原因: 因为H(X)=1.75,是个小数,而定长码的码长不可 能为小数,所以编码效率小于1。除非H(X)为整数 。 但变长码的平均码长可以为小数,可能等于H(X) 。平均码长和编码有效性讨论2:编码后码字集合确定,符号对应的码字长度 不同,为什么编码效率不同? 原因: 不同符号的先验概率不同,对应的码字长度不同 ,计算出的平均码长也不同,编码效率也就不同 。 总结: 一般情况下,变长编码的编码效率可能达到1; 对于变长编码,若概率大的符号对应短码,概率小 的符号对应长码,编码

15、效率越高;反之越低。这 也是后面最佳编码的思路。定长编码定理定理:由L个符号组成的、每个符号的熵为HL(X)的 无记忆平稳信源符号序列X1X2XlXL,可用KL个 符号(每个符号有m种可能值)进行定长编码。对任 意0,0,只要则当L足够大时,必可使译码差错小于;反之,当时,译码差错一定是有限值,而当L足够大时,译码 几乎必定出错。定长编码定理定理中的公式改写成表明:不等式左边表示长为KL的码字能载荷的最大 信息量,右边代表长为L的信源序列平均携带的信息 量。 所以定长编码定理告诉我们:只要码字传输的信息 量大于信源携带的信息量,总可实现几乎无失真编 码。定长编码定理信源熵HL(X)就是一个界限/临界值。当编码器输出 的信息率超过这个临界值时,就能无失真译码,否 则就不行。 信源编码定理从理论上说明了编码效率接近于1, 即 的理想编码器的存在性,代价是在实际 编码时取无限长的信源符号(L)进行统一编码。 只要足够小,就可实现几乎无失真译码;若足够 小,编码效率就接近于1。说明:定长编码定理是在平稳无记忆离散信源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