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内容n经济周期的概述;n乘数——加速数模型;n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 形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衰退时间G N P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说经济周期的类型n长周期:是指一个周期长度平均为50年左右由康德 拉耶夫(Nikolar D. Kondratiev)于1925年最早明确 地、系统地提出,又名康德拉耶夫周期;n中周期:指一个平均时间长度为8到10年的周期由法 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 Juglar) 于1860年提出 ,又名朱格拉周期;n短周期:指平均时间长度约为40个月的周期由美国 经济学家基钦(Joseph Kitchin)于1923年首先提出, 故又称基钦周期n库兹涅茨周期:库兹涅茨(Simon S. Kuznets)于 1930年提出来了一种20年左右的长周期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类型的划分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于1939年对经 济周期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又包括三 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为9~10年 ,长周期为50~60年。
他以各个时期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即产业革 命时期,以纺织工业的创新活动为主导; 第二个周期是从1842年到1897年,即以“蒸汽机和钢铁工业 的创新活动为主导的时期”; 第三个周期是1897年以后,以“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的创新 活动为主导的时期”第一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790一1825年) 中心国:英国 产业:纺织业第二个长波的繁荣时期(1850一1873年)中心国:英国 产业:钢铁和采煤第三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890一1913年)中心国: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产业:电力、化学第四个长波的繁荣周期(1945年一1973年)中心国:美国、日本、“四小龙” 产业:原子能、电子计 算机、航天技术等新兴产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的四个长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三个经济周期第一个周期:1982-1986年,持续五年,振幅6.7%高峰:1984年,增长率15.2%低谷:1982年,增长率5% 第二个周期:1987-1990年,持续四年,振幅7.8%高峰:1987年,增长率11.6%低谷:1990年,增长率3.8% 第三个周期:1991-1998年,持续八年,振幅6.4%高峰:1992年,增长率14.2%低谷:1998年,增长率7.8%经济周期的原因n消费不足论:把萧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消费不足。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西斯蒙第、霍 布森、凯恩斯等n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度论可以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 和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经 济学家哈耶克、密塞斯;后者的代表人物卡塞尔、 威克塞尔等n纯货币危机论:把经济周期看作一种货币现象,认 为经济波动是银行货币和信用波动的结果主要代 表是弗里德曼n创新周期论:由熊彼特提出经济周期的原因n心理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在于公众心 理反应的周期变化主要代表人物有庇古和凯恩 斯n太阳黑子论:由杰文斯于1875年首先提出认为 太阳黑子周期性地造成恶劣的气候,使农业收成 不好,影响了工商业,从而使整个经济周期性地 出现衰退n政治周期理论:由卡列茨基提出认为政府交替 执行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的结果,造成了扩 张和衰退的交替出现 第二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n乘数—加速数模型就是运用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交 互作用的机制,分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模型 它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最先提出来的, 因此这一理论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界称为“汉森—萨缪 尔森模型”n乘数原理用来说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n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则用加速原理来进行说明。
一、加速原理平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存量叫做加 速数(Accelerator)若用a表示加速数,则a等于 资本增量和产出增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如下:总投资等于净投资与重置投资之和:第t期的总投资=a(Yt-Yt-1)+第t期的折旧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资本存量得到了充分利用;生 产技术不变;加速系数a固定不变二、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新发现 或新发明投资增加国民收入 成倍增加乘数作用加速数作用投资增加国民收入 再增加经济扩张( 顶峰)销售停止 增长投资下降乘数作用国民收入 成倍减少加速数作用投资减少国民收入 再减少经济衰退( 谷地)部分企业必要 的更新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相互作用收入和投资 不断增加经济复苏三、乘数——加速数模型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采用了古典经济学的一般 均衡分析框架,其理论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n强调经济行为人的目的是在现行资源约束条件下 实现个人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个体的理 性行为推导出集体总量的行为方程;n以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经济行为 人掌握的信息是对称的,也是完全的,能够形成 “理性预期”;n价格可以灵活地调整,能够确保市场持续出清;实际经济周期理论n把实际冲击(如技术创新、政策变动、战争 和自然灾害等)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强 调技术冲击而非货币冲击、供给冲击而非需 求冲击、实际因素而非名义因素在经济周期 波动中的作用;n假定工作和闲暇时间具有高度替代性,就业 波动反映了人们自愿工作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