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4903266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课程改革--一种比较分析(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课程改革世界课程改革 一种比较分析一种比较分析赵中建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ZhaozjkZhaozjkonline.online.shsh. .cncn赵中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教育展望杂志副主编曾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育研究生院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目前主要研究UNESCO文献研究:已出版教育的使命、全球教育发展 的历史轨迹、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2002年将出版 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和全球化与课程改革: 来自国际教育局地区性会议的报告教育质量管理研究:正在主持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丛书,将 出版向管理要质

2、量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企业精 神与学校管理改革、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与个案分析美国基础教育研究:已发表20余篇论文,正在主持美国基础 教育研究系列,计划撰写美国基础教育政策与热点问题研 究、学校重建90年代美国学校管理改革、美国课 程标准与课程改革研究等。“ 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 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 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 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 愈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推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 应 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 容的 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

3、试教育抓得扎扎实 实。”教育部长陈至立一、从全球角度看课程改革1.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2.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当今态势3. 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二、美国课程改革1.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2. 课程改革的特点:基于标准的课程3. 各科课程标准4. 课程标准举例1.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2. 国际教育局的国际教育大会的历届会议的建议3. 现代语言教学(1937)4. 古典语言教学(1938)5. 学校教科书的编写、使用和选择(1938)6. 中学地理教学(1939)7. 中小学的卫生教学(健康教育)(1946)8. 中学体育(1947)9. 小学中自然科学的引入(1949)10.

4、阅读教学(1949)11. 中学中的手工艺教学(1950)12. 小学中的数学入门(1950)中学中的自然科学教学(1952)中小学的艺术教学(1955)中学的数学教学(1956)初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布(1958)小学教科书的准备、选择和使用(1959)普通中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布(1960)中学的现代外语教学(1965)小学健康教育(1967)从适当的科技入门教育看普及和革新初等教育(1984)现代语言教学(1937)提出建议:应尽力鼓励在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和初等学校的高年级开设现代语言课程。至少应让所有各科教师习得一门外语,以使他们对所教学科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保持好奇和关注,这样也可以

5、使他们的教学得益于对外国文明的了解。现代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从实用角度出发,培养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明了与外国文化密不可分的教育兴趣和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普通中等学校课程的准备和发布(1960) 的若干建议:在草拟普通中等学校课程时,必须考虑下列几点内容(a )这类教育的不同目的;(b)这类教育的结构,不论是统一 的还是分段和分组组织的;(c)对每一学科或学科群的 相对 重视;(d)学生在其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环境;(e)学生的 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虽然不存在所有国家都可以接受和有效利用的绝对原则, 但我们仍然建议,在相对重视有关学生的智力、

6、道德、社会、 手工、体育和美育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大纲时,应保持适当的平 衡以确保每个儿童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应记住在制定课程时,每门学科应不 但有助于学生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有助于其人格的发展 ,有助于形成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重要的是应根据现在的情况重视道德教育,要求所有的教 师重视他们所教学科的道德和社会意义,重视学生们可能面对 的校内外环境的道德和社会作用。应该鼓励这样一种双重倾向,即在普通中等教育中给工作 和实用的和职业性质的知识以更多的空间,在中等职业技术教 育机构中加强对普通学科的学习。应该把普通中等学校的教学大纲看作是小学教学大纲的自 然延续因此,最好在开始普通

7、中等教育和进入更高阶段(如果 有的话)学习之前,应在课程方面做好转换和过渡,以确保学 生在重新调整自己时少一些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会使学生气 馁,导致他们失败。课程的涉及应该确保学生在中等学校接受教育期间的任何 时候,都可以从一类教育转到另一类,即从普通教育转向专门 化教育或从专门化教育转向普通教育。2. 关注世界课程改革的当今态势现在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是,设计课程应主要受到国家的关 注,通常应由中央、地方和学校各级的教育人员共同进行。然 而,最近的两种趋势已经促进了国际社会关注课程问题: 1 A. 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要求改编课 程内容以符合国家的要求和国际的关注热点; 2

8、 B.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方面,参与教育传递(尤其是不断 增强地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的人员的多样化为教育内 容促成了新概念和准则的出现。这种状况又一次提供了国际合 作的新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及努力回应有关教育内容的当代关 注热点,国际教育局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负责加强各成员 国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机构,正把自己的活动集中于改编教育内 容以适应于21世纪学会共存的挑战。自1999年以来,国际教育局已经在世界不同地区组织了一系 列的工作坊或研讨会,以对课程开发领域的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8次研讨会的报告:南亚:印度新德里,1999年3月917日。Hallak, J

9、. 我们开 设法语,但修完它的人只有13%,我们开设地理,但读完它的人只有 16%.中学全体学生中约60%注册学微积分,但读完它的学生只 有6%在学生平均成绩持续下降的同时,中学高年级学生家 庭作业的数量却减少了,而给的分数则升高了。” 促使美国反思自身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在国际 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进行的国际比较研究中持续处于落 后的位置。国家在危急中报告就曾指出:“10年前对学生成 绩所作的国际比较显示出,在19种学业测验中,美国学生从未 得过第一或第二名,并且与其它工业化国家相比较,7次是最后 一名在其他许多工业化国家,数学(算术或普通数学除外)、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

10、理等学程在六年级开始开设,并且 全体学生都必修。花在这些学科上的时间大约是美国最重理科 的学生亦即在中学修习四年科学和数学的学生的3倍。” 90年代后期对美国政府和教育界震动最大的,或许是国际 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在1995年进行的“ 第三届国际数学和科学研 究(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的评价结果,因为在这次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 、将数学和科学合二为一的课程学习的单一评估中,美国的成 绩并不领先。美国四年级学生的成绩略高于国际平均成绩;八 年级学生的成绩相当于平均成绩;十二年级学生的成绩就低于 国际平

11、均成绩。 “ 教育首脑会议”于1989年召开。与会的美国总统和50个州的州长 们在会上签署了希望到2000年能够实现的6项全国教育目标。这一 目标后来包括在1991年的2000年美国:教育战略联邦政府文件 中,而1994年由国会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则将6项 目标扩展为“8项教育目标”,并在目标3中增加了若干门学科。8项 全国教育目标中直接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目标主要包括目标3和目标4 :目标3:所有学生在四、八、十二年级结束时,要证明有 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公民和政府、经济 学、艺术、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应付挑战;美国的每 一所学校要确保所有的儿童学会合理用脑,以使他们

12、为做 有责任感的公民,进一步学习以及为在美国现代经济中从 事生产性职业做好准备。目标4: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将达到世 界首位。 美国课程改革所指向的,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 的质量,即使全体美国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这可以说 是美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 2061计划”的另一标题 是“ 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全国研究委员会为指导学校使用全国科学教育标准 而出版的宣传册子的题目为“ 使每个儿童成为科学家: 实现全民科学素养目标(Every Child a Scientist: Achieving Scientific

13、Literacy for All)”;作为美国著名学校改革模式 的“ 核心知识课程”的代表著作则名为文化素养:每一 个美国人需要知道的东西(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该书自1987年出版至今已 印刷100万册)。布什政府的教育改革蓝图更是明确提出“ 不让一个儿童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保证教育机会均等,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美国的课程改革基本上是以州为基础的。在坚持“ 促进平等提高质量”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各州更 有自己的课程改革理念。 缅因州教育部在1997年出版了名为学习结果的 课程标

14、准,提出了制定课程标准的如下指导原则或说 改革理念。学习结果要求每一个缅因州的学生在 毕业离校时,必须成为:1. 清晰而有效的沟通者(Communicator)A. 使用口头、书面、视觉、艺术和技术的表达方式B B. 阅读、倾听和诠释来自多重来源的信息;C. 使用英语和至少一门其他语言。2. 自我指导的终生学习者(Learner)A. 设计能反映个人目标、兴趣和技能并可获得资源的职 业计划和教育计划;B. 展示自己从事独立研究的能力;C.从图书馆、电子资料库和其他来源找到信息加以利用3. 创造性和实际的问题解决者(Solver)A. 客观地注意解决方法以清楚而准确地界说问题;B. 框定问题并设

15、计从所有学科收集资料和分析策略以回 答这些问题;C. 明确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范式、趋势和关系;D. 概括出各种解决办法,找出最佳的方法并批判性地评 价这一最佳方法的有效性。4. 负责的和参与的公民(Citizen)A. 承认个人参与对影响社区的力量并展示这种参与 的技能;B. 理解接受个人决策和行动之职责的重要性;C. 知道获取个人和社区健康和福利道德途径;D. 认可并理解社会多样性的特征。5. 合作的和优秀的工作者(Worker)A. 知道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功能;B. 评估与工作场所的要求相联系的个人的兴趣、倾 向、技能和价值观;C. 展示可靠性、灵活性和对质量的关心。6. 整体的且富有信息的思考者(Thinker)A. 在英语艺术、视觉和表演艺术、外语、健康和 体育、数学、科学、社会学科、职业准备各学科内 及各学科之间应用知识和技能;B. 理解与传统学科相联系的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 方法之间的关系。 2. 课程改革的特点:基于标准的课程( Standards-based Curriculum)3. 课程标准改革强调5个关键因素: 简明和易于理解的内容标准 直接源于内容标准的有效测试 基本标准的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及时、准确和易于理解的结果和报告 适当的奖励、鼓励和有针对性的帮助课程标准指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应达到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