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9032629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3单元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1第九课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考点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应学生用书第 241 页)全国卷 5 年 2 考命题揭秘导航2014卷20,4 分2013卷39(1),14分本考点主要结合古诗词、漫画、热点材料等考查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理解;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既有知识的单独考查,又有与

2、其他知识的综合考查。复习时,既要从细节上深入理解概念与属性,又要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提醒 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的比较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区别表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相互

3、区别、相互排斥。哲学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2现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提醒 注意矛盾的同一性中的系列“相互”的关系:同一性在总体上表现为相互吸引、相

4、互联结;同一性有两个具体表现,即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相互贯通有三个更具体的表现,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解题金手指 本考点的高考命题,选择题主要结合诗词、名言、俗语、漫画等素材,考查对矛盾两个基本属性内涵与关系的理解;选择题主要结合时政热点,考查对两个因素关系的分析和论述。理解重点难点探究深入把握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导引名言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名言 2: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名言 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名言 4: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上述名言中,哪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哪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提示 名言

5、2 和 4 体现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名言 1 和 3 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斗争性。规律总结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与方法论(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3(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1) 哲学矛盾与生活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辩证矛

6、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 。生活中我们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 1 矛盾的基本属性1真题体验(2014全国卷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 ,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

7、化意蕴,表明(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BCDC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知识。人们从美食中可以体味到文化的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具有同一性,正确表述了这种同一性;中“总是”、中“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表述错误。高考失分点:不能正确区别同一性与斗争性提示:矛盾的同一性指向矛盾双方的统一,包括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等。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4矛盾的斗争性指向矛盾双方的对立,包括双方的区别、排斥、斗争等。纠正训练 因涉嫌受贿、滥

8、用职权等被提起公诉的某官员忏悔道:收受别人的陶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A B C DA 不合理法的“得到”必然会使自己“失去”,说明“得”与“失”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正确;材料表明官员会与周围的人与物产生联系,说明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不选;材料不是强调“得”与“失”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斗争,不选。2高

9、考预测生物识别认证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其最大特点是唯一性。正是这种唯一性,让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但是专家警告,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被攻破,大量带有威胁性的生物特征数据将被盗取,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这表明(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ABCDA 生物识别认证是相对安全的,但也是有风险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正确;通常情况下,生物识别认证是安全的,但在生物特征数据库被攻破的条件下,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材料未涉

10、及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也未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5不符合题意。命题点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3(2018河北省唐山市五校月考)河北唐山把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 2017 年度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发展新服务经济,通过“以新促旧”以提升传统产能。 “以新促旧”蕴含的哲理是( ) 【导学号:97300175】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特殊中把握普遍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ABCDB 说法错误,要在矛盾的特殊性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说法与题意无关,题目

11、中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题目中, “以新促旧”体现了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以及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的哲学思想,故入选。考点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学生用书第 242 页)全国卷 5 年 7 考命题揭秘导航2017卷20,4 分2016卷23,4 分2016卷39(1),12 分2016卷20,4 分2014卷22,4 分2014卷23,4 分2013卷19,4 分本考点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既要注意对这一知

12、识的单独性地深化运用,又要注意结合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我国各项改革决策的试点和推广等热点。识记基础知识梳理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6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个事物的个性区别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13、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提醒 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对于矛盾的特殊性:从范围由大到小有三个表现,即不同事物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矛盾不一样,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一样。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哲学基

14、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当代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题金手指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包括普遍性、特殊性、二者关系等,主要结合成语、谚语、漫画、事实等素材考查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如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7生活中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事例、人类改革和发展中的各项针对性措施等。理解重点难点探究细化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导引中国书法的发

15、展始终以文化为轴心,在不同时代都烙下清晰或模糊的印记,比如:曹操与建安风骨,陶渊明与田园诗派,谢灵运、鲍照与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的隐逸情节与山水情怀诗派,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派,杜甫与现实主义诗派以及黄庭坚与江西诗派,苏东坡与豪放词派,李清照与婉约词派等。上述材料体现出哲学中的什么样的关系?提示 体现出哲学中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规律总结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的对应关系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1)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3)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人教版 2019 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含答案8深化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导引“力排众议”通常被用来形容有远见、不随波逐流、唯才是举等优良品格。但在干部任用问题上, “力排众议”往往变成个别领导干部的“任人唯亲” 。一些大案要案往往是“窝案” ,正是“任人唯亲”的恶果。从矛盾角度看,上述现象给我们工作有什么哲学启示?提示 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