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2368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西柳州市广西柳州市 2018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差使(chi) 池沼(zho) 分道扬镳(bio)B. 翡翠(fi) 地壳(k) 酣然入梦(tin)C. 宁可(nng) 粗犷(gung) 人迹罕至(hn)D. 摩娑(su) 咀咒(z) 分外妖娆(f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B“壳”应念qio;“酣”应念 hn。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B. 这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C.

2、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D. 我算愁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D“愁躇”应为“踌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B. 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C. 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 春日的柳州,和风佛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欲放,到处呈现出一

3、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成语使用不恰当。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不能用来修饰“演讲”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2动容。B.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

4、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C.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D.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有歧义。 “几个单位先进人物” ,既可以理解为“不同单位的几个人物” ,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单位的几个先进人物” 。B 搭配不当。 “笑貌”不能与“在耳边回响”搭配。C 主语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 5.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谈到桔梗花,朝鲜族人民对其特别有感情 我国的很多地方用桔梗花制作腌菜,颇具风味,并深得人们的喜爱。在中医的眼里,桔梗花还是一

5、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桔梗原产我国,全国各地都有生产。桔梗也可以酿酒,制作糕点,种子可榨食用油。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产地;用途“腌菜” ;用途“酿酒” 、 “制作糕点” 、“榨食用油” ;注意“也可以”这个标志性词语。用途,制药。为食用,为中医制药。因此选 C。6.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

6、里,如果重要职位出缺,候补人员就会通过绳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B.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等好汉诱使杨志上钩而全然不露痕迹,体现了宋江的足智多谋。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第安人乔最后死在山洞里。汤姆和哈克挖出海盗埋在山洞的金银并分了那一大箱金子,汤姆和哈克都成了富人。D.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她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B 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两处“宋江” ,应是“吴用” 。现代文阅读 3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

7、运动铁凝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

8、“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让

9、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 ,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

10、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改动)7. 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B. 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C. 时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D.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B.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C. 文章除了引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段的“疾风暴雨之势” “细嚼慢咽似的”等。4D. 文章通过准确、

11、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的清楚明了。9. 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A.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吧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 ”刘心武B.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血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C. 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事,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 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实

12、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答案】7. D 8. C 9. A【解析】7. 试题分析:D 项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可分析 6 段的“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一句。 “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就说明 D 选项中的内容不是“有重量的”阅读。8. 试题分析:C 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疾风暴雨之势” “细嚼慢咽似的”等是比喻修辞,不是比喻论证。9. 试题分析:A 项的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选项的内容强调反复,细嚼慢咽的阅读。这正好是“有重量的”阅读。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13、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14、”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5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食 主人日再食同 食之不能尽其材B. 被 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C. 信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小

15、信未孚,神弗福也D. 善 岂善学者应有邪 以咨诹善道11.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而 足肤皲裂而不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B. 于 今诸生学于太学 余将告于莅事者C. 之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以 而君变色以去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12. 下列对【甲】 【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司业” “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B. 【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 “拒人千里” “万事蹉跎” “择善而从”等。C. 【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 , 【乙】文通过任务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 【甲】 【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 ,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13. 把“文言文阅读” 【甲】 【乙】两文种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 (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 (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解析】10. 试题分析:B 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 提供食物;饲养。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