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1984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 究究一、学生主体活动的内涵及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新课程从基本理念到各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实践、体验、探索等各种活动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推崇。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些活动中有相当多的只是散漫的、盲目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远远背离了活动本身所希望实现的价值诉求,以至于在当前课堂上出现了种种活动偏差。笔者以为,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缘于从较为上位的活动、体验理念到下位的课堂实践之间还缺乏相应的过渡性中介环节教学模式,缺乏这

2、样一种兼具理论指向与实践形态的可操作的策略体系层次,从而易使实践因把握不当而发生种种偏颇。为此,笔者试图依托多年来所进行的活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将产生于丰富、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大量活动经验加以总结、提升后所生成的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几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以铺陈与论述,期望能对教师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实践中所困惑的种种活动问题有所助益,以真正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根本特性。所谓主体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3、、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主体性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在本质上异于传统教学意义上学生的被动、消极活动;在表现形式上,虽然这种活动既包括了内在的观念和心理活动,也包括外在的实践操作活动,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习惯于静听静观的传授式教学活动来讲,主体性活动更强调加大在操作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交往活动等外显实践活动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力度。总之,以主体活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视人的主体活动是人发展的基础,发展主体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让学

4、生作为主体去活动,使学生置身于主体的、探索的、发现的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获得成长与发展。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的方法论体系。一、学生主体活动的内涵及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新课程从基本理念到各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实践、体验、探索等各种活动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推崇。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些活动中有相当多的只是散漫的、盲目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远远背离了活动本身所希望实现的价值

5、诉求,以至于在当前课堂上出现了种种活动偏差。笔者以为,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缘于从较为上位的活动、体验理念到下位的课堂实践之间还缺乏相应的过渡性中介环节教学模式,缺乏这样一种兼具理论指向与实践形态的可操作的策略体系层次,从而易使实践因把握不当而发生种种偏颇。为此,笔者试图依托多年来所进行的活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将产生于丰富、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大量活动经验加以总结、提升后所生成的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几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以铺陈与论述,期望能对教师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实践中所困惑的种种活动问题有所助益,以真正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人

6、的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根本特性。所谓主体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主体性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在本质上异于传统教学意义上学生的被动、消极活动;在表现形式上,虽然这种活动既包括了内在的观念和心理活动,也包括外在的实践操作活动,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习惯于静听静观的传授式教学活动来讲,主体性活动更强调加大在操作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交往活动等外显实践活动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力度。总之,以

7、主体活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视人的主体活动是人发展的基础,发展主体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使学生置身于主体的、探索的、发现的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获得成长与发展。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的方法论体系。一、学生主体活动的内涵及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新课程从基本理念到各科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实践、体验、探索

8、等各种活动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推崇。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些活动中有相当多的只是散漫的、盲目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远远背离了活动本身所希望实现的价值诉求,以至于在当前课堂上出现了种种活动偏差。笔者以为,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缘于从较为上位的活动、体验理念到下位的课堂实践之间还缺乏相应的过渡性中介环节教学模式,缺乏这样一种兼具理论指向与实践形态的可操作的策略体系层次,从而易使实践因把握不当而发生种种偏颇。为此,笔者试图依托多年来所进行的活动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探索,将产生于丰富、变化、真实的课堂教学场景中的大量活动经验加以总结、提升后所生成的基于学生主体

9、活动的几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作以铺陈与论述,期望能对教师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实践中所困惑的种种活动问题有所助益,以真正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和价值性。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人的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根本特性。所谓主体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主体性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在本质上异于传统教学意义上学生的被动、消极活动;在表现形式上,虽然这种活动既包括了内在的观念和心理活动

10、,也包括外在的实践操作活动,但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习惯于静听静观的传授式教学活动来讲,主体性活动更强调加大在操作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交往活动等外显实践活动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力度。总之,以主体活动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视人的主体活动是人发展的基础,发展主体的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让学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使学生置身于主体的、探索的、发现的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践,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获得成长与发展。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效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