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9436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教研活动(二)幼儿园如何有效实施幼小衔接湖岭镇幼 大班段幼小衔接的现状l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 一个转折期。然而在此期间,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 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容易出现阶段教 育“衔接”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此, 幼小衔接一直是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地重视。 l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 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 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 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

2、良好的条件”。因此,如何解决幼小 衔接问题是十分重要的。l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 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 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应。 近年来,由于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儿 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 形成,这些都加大衔接的“坡度”。l(一)单向性l很多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 、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很少主动与幼儿园 接触,因此,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但事实需要双

3、向准备才是解决幼 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l(二)片面性l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比较忽 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机学习能力,以及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 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儿童的心 理健康。l(三)突击性l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 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这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 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已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l(四)表面性l有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 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

4、 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会员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 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 略了。l(五)盲目超前性l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轻视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 长。为了迎合家长有的幼儿园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使得 儿童在入学后出现: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 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 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儿童上小学,必备的六大能力

5、l一、视知觉能力(包括:空间知觉、视觉辨别、背景辨别、视觉 填充、视觉再认等五方面。) 二、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注意力、听觉辨别力、听觉记忆、 听觉系列、听觉混合能力、听觉理解能力等六方面。) 三、运动协调能力(走跳平衡、精细动作好、左右半脑协调等三 方面。) 四、知觉转换能力(听转视动、视转言语或动作、动转视听等三 方面。) 五、数学准备能力(顺数一百、加减乘除、分类、排序等四方面 。) 六、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兴趣、自理能力、自控力、与他人沟通 交往能力、良好习惯等五方面)我们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l关注知识准备l关注习惯培养l关注能力培养关注知识准备l有调查显示,读、写、算等前学习技能是家庭

6、 衔接准备的重点,大多数家庭采用自己辅导、 参加培训班、家庭教师授课等形式对孩子进行 识字、阅读、算术、英语等方面的教学。l 幼儿园的教师要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 习内容,对于一些语文、数学知识的传授与小 学衔接,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 习惯的教学与练习。 l1培养幼儿理解语音和概括、表达语音的能力,使 之形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与说话的积极性。l2加强学前幼儿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 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l3方言地区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 干扰。l4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l5发展幼儿的

7、空间知觉、方位知觉能力。 l6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性的训练,培养正确的 执笔姿势。 同时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有越来越多与他人接触及相处 的时间,此时爸爸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安全知识教 育,以避免以外的发生。l如: 1、学会打急救电话号码; 2、熟记重要的电话号码, 3、并能正确拨打; 4、不随便把家中的基本信息告诉陌生人; 5、不随便接受别人赠送或招待的东西; 6、能正确使用文具用品,并明白其危险性(例如: 剪刀、壁纸刀、或尖锐的笔); 7、避免单独行动,尤其是学校较为阴暗的角落; 8、与同学游戏要有分寸,避免推挤或攀爬阳台; 9、了解基本的交通常识等。关注习惯培养l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

8、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 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中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也 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一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着一个 转折,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 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生活和学习上的摩擦碰撞和磨合衔接, 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要想顺利适应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 ,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心理上早准备,早衔接,大班 时期应该强化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 坚实的基础,对孩子的将来走向成功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那么,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哪几个方面 去培养?l

9、一、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l二、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l三、培养孩子勇于发言的习惯l四、培养孩子读(看)书的习惯 l 五、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关注能力培养l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往往会表现出学习不适应、社会性 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如上课注意力 不集中,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 拉;理解能力差,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等;社会性不适 应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差,交往困难等;心理不适 应源于幼儿园里有老师呵护,而到小学要逐渐自立。幼小衔接的 重要内容应该是专注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l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

10、衔接,应该从培养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 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 能力等;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 习惯、思维习惯,还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l1.最好别提前学拼音和写字l2. 小游戏让衔接更顺畅l3.养“任务意识”l4.学习习惯的培养l5. 建立时间观念l6.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l7、培养学习能力养成好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l197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 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 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在幼儿园。”又问:

11、“在幼儿园里学到 了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 东西不要;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 思考,多观察大自然.”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 普遍看法。把科学家的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 的主要东西,是幼儿园老师培养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 成良好的习惯”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 越发感到科学家和叶圣陶先生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 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每个人都适用。由此可见,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好习惯有利于维护健康的身心l 身心健

12、康是幼儿茁壮成长的基础,这点在幼儿阶段 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孩子生活、学习、游戏还是交 往,都需要身心支付基本的能量,良好的习惯可以调 节孩子身心支付能量的平衡,使孩子既不因太疲劳而 损伤稚嫩的身心,也不因无所作为而让幼稚的身心得 不到锻炼。例如,晚睡早起、打闹无度、不善交友等 ,这些都会使孩子身心劳累;而饮食健康、睡眠规律 、动静交替、友好善良,这些都会使孩子身心愉悦, 健康发展。因此,为了维护孩子身心健康,幼儿教育 阶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基本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必 要的。2、好习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潜能l 不管是生活还是做事,好习惯是最节约时间和最节 省精力的方式,能使孩子把精力集中到主要的事

13、情, 不至于为其他事情所干扰,专心地发展潜能。例如, 孩子喜欢游戏和探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专注 和探究很长时间。但是如果没有收拾整理的习惯,他 就会因为东西杂乱无章而着急,需要用什么东西的时 候到处找,等找到了孩子可能己经疲劳了,或者刚才 的兴趣也消失了。因此,教师不宜片面地认为开发潜 能就是培养记忆力、学习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将 教育的启蒙意义定位在各种好习惯学习的建构上。3、好习惯有利于塑造积极的性格l 习惯形成与性格塑造之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习惯 与性格的一致性在于对待事物态度的稳定性和行为方 式的模式化上,性格反映孩子对事物稳定的态度和惯 常的行为模式,是与周围的环境、人物和事

14、件不断相 互作用的结果。积极的性格通常体现了孩子的个性与 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消极的性格则体现了孩子个性和 社会性的分裂和不协调。习惯与性格的不同之处在于 性格比习惯更加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而作为性格形 成的素材之一,习惯则落实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 的点点滴滴中。因此,教师要将对孩子人生幸福的期 望值落实在良好习惯的造就上。4、好习惯有利于协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 关系l 一般来说,幼儿园是父母较早打交道的正规教育机 构。孩子进入幼儿园,是走向社会适应集体生活的开 始,孩子可能会有许多不适应,困此也会产生许多矛 盾。其中主要矛盾是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和交 往习惯不同带来的。习惯不同直接影响幼

15、儿的情绪和 适应性,孩子不高兴和不适应会使父母和老师之间的 沟通产生障碍,影响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还会延缓 教育速度,降低教育效果。其实,家庭和幼儿园的教 育目的应是一致的,只有二者携手共育才能更好地促 进孩子的发展。l 有人说,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 思想,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就会有习惯 的收获,播种了习惯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 ,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 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 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实在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 ,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 比那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良的人具有更 大的潜在能量。l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