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1916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培养基本科学概念,发展过程性技能科学教育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比较难组织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对科学的概念、内容不太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该如何掌握也不甚了解。因此我园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幼儿九个基本概念为目标,发展小朋友八种过程性技能”的科学教育新思路,并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九个基本概念来源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所提出幼儿理解世界和人的关系的核心概念,即系统、连续性与变化、模型、多样性、原因与结果、结构与功能、丈量与守恒、规律与关系、变化;八种过程性技能来源于美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为从小学各种学科中抽取出来的 13 种基本过

2、程性技能的前 8 种,即观察、分类、应用数字、丈量、应用空间和时间关系、交流、预测、推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活动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要与幼儿兴趣相关。或是由兴趣而引发的活动,或是活动能引起幼儿兴趣。从这里就派生出了由幼儿引发,教师引导的活动和由教师设计,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活动;二是这些概念不是让老师教给小朋友的,而是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各种活动中反复地体验和感知;三是科学方法,即过程性技能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 8 种技能相互联系,统一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在实践中围绕基本概念,引导或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具体如下:感受结构与功能1、

3、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过程性技能观察、假设、推理、交流2、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一套家里常用的工具(开红酒工具、捣蒜工具、刮皮工具、夹核桃工具、 ) ,让小朋友先观察其结构,然后猜一猜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干什么,老师记录结果,并引导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错误)2) 老师出示这些工具打开的对象,让幼儿进行工具与操作对象间的配对。3) 根据配对情况,让幼儿分别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观察工具与操作对象在结构上的吻合点。(相关的活动:观察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考虑与其运动能力或捕食的关系,如马、牛、袋鼠的四肢特点,穿山甲

4、的舌头等)冰块的融化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连续性与变化过程性技能观察、用图画记录交流、2、活动过程:1) 教师交待要求:出示一个长方体的冰块,要求小朋友观察它的形状会有什么改变,并尽可能地用简笔画将它的变化画下来(用连续的打印纸给幼儿作画,一张画一个形状) ,画得张数越多,说明记录地越仔细;2) 直至冰块变成了一滩水后,展示幼儿所画的图画,并请幼儿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相关活动:连续记录种子的生长、发芽过程;用连续的打印纸张张贴自身从小到现在各阶段的照片;把蝌蚪生长变化画出来等)冰块的融化过程好玩的吉它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变化、感受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过程性技能交流、观察2、活动过程

5、1) 教师用吉它弹唱一首幼儿熟悉的歌曲,引导幼儿对吉它这一乐器的兴趣;2) 教师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连续拔弄吉它的六要琴弦,让幼儿谈谈感受并说出其规律;3) 教师在一根琴弦上拔弄连续的升高音或隆低音,让幼儿谈谈感受并说出其规律;4) 教师在琴弦上的不同位置拔出声音,让幼儿根据音的高低做动作;5) 教师提问“吉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大家观察发音琴弦的变化(抖动) ;用一张纸贴住音箱口,让幼儿受音量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对准音箱口大声说话时的感觉(有回音,共鸣) ;6) 将吉它投放在音乐区,让幼儿自身操作玩弄。(变化相关活动:班级的变化、老师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等)(原因与结果相关

6、活动:斜坡上的小汽车;影子的变化)好玩的听诊器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整体与局部关系过程性技能应用数字、推理;2、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用听诊器去听小朋友的心跳(在哪里可以听到,期望最后锁定手腕处的脉博和心脏处的心跳) ;2) 在 30 秒钟内让幼儿数一数他人的心跳次数,并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3) 展示不同幼儿同一时间内心跳的次数,与幼儿讨论“谁的心跳快” 、 “谁的心跳慢” 、 “为什么”4) 让幼儿丈量同一小朋友在恬静时和巨烈运动后心跳的快慢,考虑为什么;5) 请医生来回答幼儿的相关疑问并给出维护心脏的适宜性建议;6) 让小朋友到动物角去听听小白兔、大公鸡的心跳,并做适当记录,比

7、较心跳的快慢,并作进一步考虑。(相关活动:对人体的探索、对人身体机能的简单丈量;对汽车结构的探索等)画草图搭房子或搭好房子画草图1、核心元素:基本概念感受模型的概念过程性技能:观察、应用空间关系2、活动过程:1) 幼儿先画好想搭建物的形状,然后再搭建;2) 幼儿搭建好作品后,用数码相机拍下作品或合作在一张大纸上画出作品;3) 与幼儿讨论他搭建的作品与草图的关系,搭建作品与真实物体的关系;(相关活动:比较娃娃家与真实家俱的异同;比较模型交通工具与真实交通工具的异同等)科学教育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比较难组织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对科学的概念、内容不太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该如何掌握也不

8、甚了解。因此我园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幼儿九个基本概念为目标,发展小朋友八种过程性技能”的科学教育新思路,并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九个基本概念来源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所提出幼儿理解世界和人的关系的核心概念,即系统、连续性与变化、模型、多样性、原因与结果、结构与功能、丈量与守恒、规律与关系、变化;八种过程性技能来源于美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为从小学各种学科中抽取出来的 13 种基本过程性技能的前 8 种,即观察、分类、应用数字、丈量、应用空间和时间关系、交流、预测、推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活动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要与幼儿兴趣相关。或是由兴趣而引发

9、的活动,或是活动能引起幼儿兴趣。从这里就派生出了由幼儿引发,教师引导的活动和由教师设计,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活动;二是这些概念不是让老师教给小朋友的,而是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各种活动中反复地体验和感知;三是科学方法,即过程性技能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 8 种技能相互联系,统一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在实践中围绕基本概念,引导或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具体如下:感受结构与功能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过程性技能观察、假设、推理、交流2、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一套家里常用的工具(开红酒工具、捣蒜工具、刮皮工具、夹核桃工具、 ) ,让小朋友先观察其结构,

10、然后猜一猜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干什么,老师记录结果,并引导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错误)2) 老师出示这些工具打开的对象,让幼儿进行工具与操作对象间的配对。3) 根据配对情况,让幼儿分别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观察工具与操作对象在结构上的吻合点。(相关的活动:观察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考虑与其运动能力或捕食的关系,如马、牛、袋鼠的四肢特点,穿山甲的舌头等)冰块的融化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连续性与变化过程性技能观察、用图画记录交流、2、活动过程:1) 教师交待要求:出示一个长方体的冰块,要求小朋友观察它的形状会有什么改变,并尽可能地

11、用简笔画将它的变化画下来(用连续的打印纸给幼儿作画,一张画一个形状) ,画得张数越多,说明记录地越仔细;2) 直至冰块变成了一滩水后,展示幼儿所画的图画,并请幼儿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相关活动:连续记录种子的生长、发芽过程;用连续的打印纸张张贴自身从小到现在各阶段的照片;把蝌蚪生长变化画出来等)冰块的融化过程好玩的吉它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变化、感受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过程性技能交流、观察2、活动过程1) 教师用吉它弹唱一首幼儿熟悉的歌曲,引导幼儿对吉它这一乐器的兴趣;2) 教师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连续拔弄吉它的六要琴弦,让幼儿谈谈感受并说出其规律;3) 教师在一根琴弦上拔弄连续的升高音或隆低

12、音,让幼儿谈谈感受并说出其规律;4) 教师在琴弦上的不同位置拔出声音,让幼儿根据音的高低做动作;5) 教师提问“吉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大家观察发音琴弦的变化(抖动) ;用一张纸贴住音箱口,让幼儿受音量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对准音箱口大声说话时的感觉(有回音,共鸣) ;6) 将吉它投放在音乐区,让幼儿自身操作玩弄。(变化相关活动:班级的变化、老师的变化、颜色的变化等)(原因与结果相关活动:斜坡上的小汽车;影子的变化)好玩的听诊器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整体与局部关系过程性技能应用数字、推理;2、活动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用听诊器去听小朋友的心跳(在哪里可以听到,期望最

13、后锁定手腕处的脉博和心脏处的心跳) ;2) 在 30 秒钟内让幼儿数一数他人的心跳次数,并用数字把它记录下来;3) 展示不同幼儿同一时间内心跳的次数,与幼儿讨论“谁的心跳快” 、 “谁的心跳慢” 、 “为什么”4) 让幼儿丈量同一小朋友在恬静时和巨烈运动后心跳的快慢,考虑为什么;5) 请医生来回答幼儿的相关疑问并给出维护心脏的适宜性建议;6) 让小朋友到动物角去听听小白兔、大公鸡的心跳,并做适当记录,比较心跳的快慢,并作进一步考虑。(相关活动:对人体的探索、对人身体机能的简单丈量;对汽车结构的探索等)画草图搭房子或搭好房子画草图1、核心元素:基本概念感受模型的概念过程性技能:观察、应用空间关系

14、2、活动过程:1) 幼儿先画好想搭建物的形状,然后再搭建;2) 幼儿搭建好作品后,用数码相机拍下作品或合作在一张大纸上画出作品;3) 与幼儿讨论他搭建的作品与草图的关系,搭建作品与真实物体的关系;(相关活动:比较娃娃家与真实家俱的异同;比较模型交通工具与真实交通工具的异同等)科学教育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比较难组织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对科学的概念、内容不太清楚,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该如何掌握也不甚了解。因此我园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幼儿九个基本概念为目标,发展小朋友八种过程性技能”的科学教育新思路,并努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九个基本概念来源于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15、所提出幼儿理解世界和人的关系的核心概念,即系统、连续性与变化、模型、多样性、原因与结果、结构与功能、丈量与守恒、规律与关系、变化;八种过程性技能来源于美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为从小学各种学科中抽取出来的 13 种基本过程性技能的前 8 种,即观察、分类、应用数字、丈量、应用空间和时间关系、交流、预测、推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活动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要与幼儿兴趣相关。或是由兴趣而引发的活动,或是活动能引起幼儿兴趣。从这里就派生出了由幼儿引发,教师引导的活动和由教师设计,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活动;二是这些概念不是让老师教给小朋友的,而是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小朋友各种活动中反

16、复地体验和感知;三是科学方法,即过程性技能是综合地起作用的,这 8 种技能相互联系,统一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在实践中围绕基本概念,引导或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发展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具体如下:感受结构与功能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过程性技能观察、假设、推理、交流2、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一套家里常用的工具(开红酒工具、捣蒜工具、刮皮工具、夹核桃工具、 ) ,让小朋友先观察其结构,然后猜一猜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干什么,老师记录结果,并引导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这一过程中,幼儿的猜想可能会有很多错误)2) 老师出示这些工具打开的对象,让幼儿进行工具与操作对象间的配对。3) 根据配对情况,让幼儿分别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观察工具与操作对象在结构上的吻合点。(相关的活动:观察动物动物的身体结构,考虑与其运动能力或捕食的关系,如马、牛、袋鼠的四肢特点,穿山甲的舌头等)冰块的融化1、核心元素: 基本概念感受连续性与变化过程性技能观察、用图画记录交流、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