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18551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因材施教坚持因材施教, ,巧用教育艺术巧用教育艺术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清澜中心小学 语文 林欣序号:45 学分账号:928056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有比较深的了解。 例如,他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他的学生中,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来,宋朝的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的成语由此而来。古今中外

2、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因材施教这一宝贵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会古通今,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常常总结反思。我认为因材施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体教学上,同时也要善于在集体教学 中兼顾个别学生。第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师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

3、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欠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在学生中确有一些才智出众、能力过人的高才生,还有一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人才,对他们精心培植,为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提出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在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期间,有一个调皮的男孩让我印象深刻

4、。在第一堂课上,他站起来大喊了一声姐姐。我注意到了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我以为这是个乖巧的男孩,但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我慢慢了解到他上课爱说话、打架、开小差,考试常不及格。我和他的家长沟通过,他的母亲对他似乎很是苦恼,诉说了这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性格倔强。谁也管不了。从他母亲的口述中,我知道他有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妹妹,父母把希望都寄托的妹妹身上,认为他是个“没救”的坏孩子。他常常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与别人打架。为此,我甚是苦恼。后来,我把他调到讲台旁边的一张空桌子。为的是上课更好的约束他的行为。从相处中得知他是个充满想象的孩子,在一次想象作文的写作课上,我听着他天马行空、充满新意的想象时,对他竖起

5、大拇指。看到他害羞的低下头,我知道他会慢慢改变,变得更好。在班级举办的画展比赛中,我看到了他画的惟妙惟肖的孙悟空。我邀请他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作画。我们建立了一种姐弟一般的感情。在引导和鼓励下,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作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 70 分,也许和优等生相比他的成绩不够好。但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实践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成长为有用之才。要教师善于发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就一定会促进差生的转化。总之,因材施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6、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就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清澜中心小学 语文 林欣序号:45 学分账号:928056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有比较深的了解。 例如,他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他的学生中,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来,宋朝的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因

7、材施教的成语由此而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因材施教这一宝贵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会古通今,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常常总结反思。我认为因材施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体教学上,同时也要善于在集体教学 中兼顾个别学生。第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针对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师对反应

8、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欠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在学生中确有一些才智出众、能力过人的高才生,还有一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人才,对他们精心培植,为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提出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在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期间

9、,有一个调皮的男孩让我印象深刻。在第一堂课上,他站起来大喊了一声姐姐。我注意到了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我以为这是个乖巧的男孩,但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我慢慢了解到他上课爱说话、打架、开小差,考试常不及格。我和他的家长沟通过,他的母亲对他似乎很是苦恼,诉说了这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性格倔强。谁也管不了。从他母亲的口述中,我知道他有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妹妹,父母把希望都寄托的妹妹身上,认为他是个“没救”的坏孩子。他常常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与别人打架。为此,我甚是苦恼。后来,我把他调到讲台旁边的一张空桌子。为的是上课更好的约束他的行为。从相处中得知他是个充满想象的孩子,在一次想象作文的写作课上,我听着他天马行

10、空、充满新意的想象时,对他竖起大拇指。看到他害羞的低下头,我知道他会慢慢改变,变得更好。在班级举办的画展比赛中,我看到了他画的惟妙惟肖的孙悟空。我邀请他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作画。我们建立了一种姐弟一般的感情。在引导和鼓励下,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作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 70 分,也许和优等生相比他的成绩不够好。但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实践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成长为有用之才。要教师善于发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就一定会促进差生的转化。总之,因材施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11、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就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因材施教,巧用教育艺术清澜中心小学 语文 林欣序号:45 学分账号:928056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他重视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和优缺点有比较深的了解。 例如,他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孔子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他们的特长。他的学生中,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来,宋朝的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

12、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的成语由此而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都非常重视因材施教这一宝贵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会古通今,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常常总结反思。我认为因材施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一般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的集体教学上,同时也要善于在集体教学 中兼顾个别学生。第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针对不同特

13、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教师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欠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在学生中确有一些才智出众、能力过人的高才生,还有一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人才,对他们精心培植,为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提出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

14、能力。在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期间,有一个调皮的男孩让我印象深刻。在第一堂课上,他站起来大喊了一声姐姐。我注意到了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子。我以为这是个乖巧的男孩,但在后面的教学工作中,我慢慢了解到他上课爱说话、打架、开小差,考试常不及格。我和他的家长沟通过,他的母亲对他似乎很是苦恼,诉说了这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性格倔强。谁也管不了。从他母亲的口述中,我知道他有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妹妹,父母把希望都寄托的妹妹身上,认为他是个“没救”的坏孩子。他常常为了引起我的注意与别人打架。为此,我甚是苦恼。后来,我把他调到讲台旁边的一张空桌子。为的是上课更好的约束他的行为。从相处中得知他是个充满想象的孩子,在一次想象

15、作文的写作课上,我听着他天马行空、充满新意的想象时,对他竖起大拇指。看到他害羞的低下头,我知道他会慢慢改变,变得更好。在班级举办的画展比赛中,我看到了他画的惟妙惟肖的孙悟空。我邀请他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作画。我们建立了一种姐弟一般的感情。在引导和鼓励下,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我布置的作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考了 70 分,也许和优等生相比他的成绩不够好。但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实践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成长为有用之才。要教师善于发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就一定会促进差生的转化。总之,因材施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就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