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1814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人生如舞台第10课哈姆莱特(选场)学案语文版必修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010 课课 哈姆莱特哈姆莱特( (选场选场) )学习重点 准确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富有个性的戏剧语言,把握内心独白在戏剧表演中的效果。莎士比亚的名言1.年轻人的爱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全靠眼睛。2.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4.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6.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紊

2、乱( ) 迷惘( ) 匍匐( )轻蔑( ) 虔敬( ) 暴虐( )踌躇( ) 鞭挞( ) 懦夫( )罪孽( ) 忏悔( ) 尼姑庵( )咒诅( ) 嫁奁( ) 吮吸( )怪诞( ) 延宕( ) 俳优( )(2)多音字转Error! 折Error!创Error! 宁Error!禁Error! 抹Error!2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5)Error! (6)Error!3.理解词义(1)紊乱:_(2)虔诚:_(3)俳优:_(4)涂脂抹粉:_(5)烟视媚行:_4.选词填空(1)变换变幻不管骗子手法如何_,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上

3、当受骗。她美丽背后的艰辛、风光背后的无奈以及_莫测的政治前途吸引着人们对她的关注。(2)掩盖掩饰大雪_了大地,我们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用再_自己的错误了,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吧。莎士比亚最善于用诗的语言塑造鲜明的喜剧人物,请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把握人物性格。答:_1.分析课文,归结起来看,剧本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的冲突进行的?这些冲突有什么作用?答:_2.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答:_3.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

4、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3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结合文中的描写,请说说哈姆莱特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又该怎样来看待他性格中的忧郁和延宕。答:_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还能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请结合画线的句子含意,说说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1)国王 那好极了;我非常高兴听到他在这方面感到兴趣。请你们两位还要更进一步鼓起他的兴味,把他的心思转移到这种娱乐上面。答:_(2)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

5、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答:_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 37 部戏剧,154 首 14 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有亨利四世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有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和麦克佩斯等;后期的传奇剧有暴风雨等。2.背景展示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 ,成书于 1601 年,取

6、材于 12 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格拉马提卡所著的丹麦史 。莎士比亚借鉴前人的作品,赋予哈姆莱特重大的社会意义,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是一部反映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艺术水平非常高的伟大悲剧。3.文体知识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著名的悲剧有俄狄浦斯王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 浮士德 雷雨等等。文内文外4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节选)哈姆莱特人物分析(一)成长

7、中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哈姆莱特的出身是个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追求纯洁的爱情,属于上流社会的统治阶层。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的话来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他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高呼“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情、友谊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时的他年青而乐观,对人对事充满幻想。可见,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快乐的王子,拥有地位、名分、权利和爱情

8、是父母的骄傲和未来的王位继承人,摆在他面前的是繁花似锦的前程和命运。然而,伴随着成长中遭遇的现实变故,他的理想宏图完全被破坏。开始由高贵的王子向凡夫俗子转变,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堕入矛盾和苦难之中。老国王之死,标志着哈姆莱特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逆转。父亲的死,使他陷入悲痛之中,失去了早先的欢乐。紧接着是母亲的迅速改嫁、自己的叔父转眼成了继父、王位被剥夺等一系列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他用一身“墨黑的外套”抵抗着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也包裹着他此刻痛苦而流离失所的内心。作为儿子,哈姆莱特丧失了原有的人伦秩序,家的存在随着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改嫁而瓦解。他的母亲不仅无法帮助

9、他进行自我身份的认证,还突然间远离和抛弃了他。而作为王子,哈姆莱特理所当然的继承权也遭到了剥夺,新国王克罗迪斯以堂皇的言辞对王位世袭进行了质疑,现实的篡改意味着对哈姆莱特以前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剥夺。作为爱人,哈姆莱特怀疑奥菲利娅爱情的纯洁性,认为她是奸王派来的暗探,于是就决然地斩断情丝。这时的哈姆莱特面临着一切常人都可能要面临的人生困境。家的解体,母亲的背弃,王位的丧失,爱情的失落。他不再是以前快乐的王子,而是像凡夫俗子一样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各种人生苦恼。回顾目睹的各种丑恶现象使他认识到现实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曾被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如今都已化为泡影

10、。年轻的哈姆莱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沉思着亲缘的关系,沉思着被否定的亲情,沉思着被篡夺的王位,沉思着被轻蔑的爱情。这一系列的沉思始终伴随着哈姆莱特走向未来的成长旅途之中,促使他变得忧郁和易于怀疑。当哈姆莱特从父亲的亡魂那里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更加深了他心中的疑惑,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复仇之路。哈姆莱特命运的悲剧性逆转不仅使他看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且还进一步看清了把罪恶掩盖起来的伪善。他完成了由高高在上的王子向凡夫俗子的转变,开始了严肃、忧郁的沉思。(二)忧郁、沉思的性格5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父亲的不明猝死、母后的迅速改嫁、叔叔的篡位这三道冲击波,使一向无忧

11、无虑的哈姆莱特变得忧郁、沉思起来。然而,忧郁、沉思并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从表层上看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父亲的死亡,来自母亲的背弃,来自爱情的失落。他从威登堡匆匆返回丹麦为父奔丧,流露忧伤的情绪是人之常情。儿子哀悼父亲的死亡,以至于产生郁结情绪,谁也不会惊异。也正体现了他作为凡夫俗子的一面,具有常人的正常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忧伤之情会逐渐淡化。然而,哈姆莱特却并没有从忧伤中解脱出来。其母亲乔特鲁德认为活着的人都要死去,从生活踏入永久的安宁,她要求哈姆莱特把“高贵的父亲”的死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抛开“阴郁的神气” 。其叔父克罗迪斯却先从表面上肯定王子的“孝思不匮”是“天性中纯笃过人之处” ,随

12、后认为哈姆莱特“固执不变的哀伤,却是一种逆天悖理的愚行,不是堂堂男子所应有的举动” ,要求哈姆莱特承认既成事实。而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是由于向他女儿奥菲利娅求爱遭到拒绝。因此,他们认为,哈姆莱特的忧郁来自于父亲的死亡,爱情的失落。然而,哈姆莱特之所以忧郁不仅是因为克罗迪斯杀兄霸嫂、篡夺王位,而是他目光尖锐,从个别人的罪恶中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罪恶。他看到宫廷腐化堕落、阴谋重重,朝臣们阿谀奉承、阴险狡诈,国内民怨腾沸,社会动荡不安,邻邦挪威蠢蠢欲动。原先代表他高贵出身的丹麦王室,现在却成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在哈姆莱特看来,克罗迪斯的罪行只是世界上存在的

13、全部罪恶中的一桩,问题在于整个时代颠倒混乱,与理想相背, “原以为美好的大自然,只是一片荒岬,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原来理想的天神一般的人类,现在看来,不过是泥土塑成的生命” 。所以哈姆莱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为父报仇,杀死一个奸王那么简单,而是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要把个人复仇同改造社会结合起来。哈姆莱特确定了为父复仇的使命,却又找不到恰当的方式;他期望改变现状,却又力不从心。为父复仇容易,重整乾坤却困难重重,哈姆莱特变得越来越忧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沉的思考:是行动还是放弃?哈姆莱特看出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他的内心矛盾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冲突着。并且,这时哈姆莱特不只是考虑自身的生存与毁灭,而是联想到人类甚至整个宇宙的生存与毁灭,哈姆莱特超越了凡夫俗子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而是作为乾坤巨人的思想而存在。(三)身不由己的行动现实要求哈姆莱特的是行动,但他却迟疑不决。从哈姆莱特的忧郁沉思性格我们可以找出他延拖复仇行动的理由。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他父亲的亡魂那里找到答案。哈姆莱特的主动行动很少,多半是受到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