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811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方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编制依据及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2 编制范围 .12.工程概况及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意义 .12.1 工程概况 .12.2 地层岩性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22.4 水文地质特征 .32.5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42.6 地质预报重点 .42.7 围岩级别统计 .42.8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意义 .53.施工地质工作组织原则 .53.1 施工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 .53.2 施工地质工作实施分工及职责 .74.施工地质工作程序 .94.1 总则 .94.2 施工地质工作程序图 .94.3 施工地质技术工作 .104.4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工作内

2、容 .115 施工地质工作的实施 .155.1 工程地质分级标准 .155.2 不同工程地质分级相对应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166 施工地质工作、技术要求 .166.1 工作要求 .166.2 不同预报方法及测试技术要求 .176.3 施工地质工作记录、报表及资料整理要求 .17附录一 不同预报方法及测试技术要求 .18附录二: 施工地质资料整理要求及各种记录图表 .261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DK149+986DK152+096)1 编制依据及范围1.1 编制依据1.1.1 中国中铁五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 ZCZQ-9 标 段 杨家山隧道有关的设计文件和相关标

3、准的施工图纸;1.1.2 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神华集团筹备组有关超前地质预报的文件、规定及要求; 1.1.3 国家及铁道部颁布最新的客运专线铁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等相关的客运专线施工技术规范及指南;1.2 编制范围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 ZCZQ-9 标 段 杨家山隧道进出口,按此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编制,以指导现场施工。2.工程概况及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意义2.1 工程概况杨家山隧道位于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陡峭,自然坡度2030,植被不发育。工点所经区域地面标高 15401770m,相对高差约 230m。进出口地表均为粗角砾土覆

4、盖,出口存在威岩落石。进出口均无道路到达,交通不便。隧道隶属山西省朔州市境内。隧道起止里程为 DK149+986DK152+096,2110m,洞身最大深埋约220m,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左线进口至 DK150+088.77 右线进口至DK150+098.76 位于右偏曲线上,半径均为 R=800m 和 R=795.6m。其余均位于直线上。洞内设计纵坡为-5.5的单面坡。22.2 地层岩性工点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角砾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局部夹薄层泥灰岩。其岩性特征详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地层:粗角砾土(Q 4el+dl6):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褐黄色,稍实中密,矿物成份以灰

5、岩、泥灰岩为主,呈棱角状,厚 56m,粒径 2060mm 的约占 50,大于 60mm 的约占 25余为粘质黄土填充。级硬土, -0=400kPa。奥陶系中层:灰岩(O 2Ls):灰青色,隐晶质结构,中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厚度 13m,级软石, 0=600 kPa;其下弱风化灰岩,级次坚岩, 0=1200 kPa.泥灰岩(O 2MI):灰黄色,泥质结构,中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强风化层 13m,级软石, 0=400 kPa;其下弱风化泥灰岩,级次坚岩, 0=600 kPa.岩层产状:N8W/9N。发育三组节理:J1:N80E/80S,密闭节理,节理间距约 0

6、.5m,延伸长度约 3m。J2:N60E/85N,密闭节理,裂隙中铁锰质浸染,节理间距0.20.4m,延伸长度 13m。J3:NS/70W,微张节理,无填充,裂隙中铁锰质浸染,节理间距0.3m,延伸长度 12m。杨家山隧道围岩级别概况如下:级围岩 1160m;级围岩680m;级围岩 145m;级围岩 125m。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场内地形地貌单一,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角砾土及奥陶系中统灰岩、泥灰岩,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活动轻微,本工3点内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大地质构造。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10g

7、,相当于地震基于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二区。2.4 水文地质特征(一)地下水类型工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级岩溶水,不发育,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属地下水较为贫乏区。(二)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补给能力受降水强度、江水持续时间、汇水面积及地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遂址区地层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不发育。2.5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本隧道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危岩落石及溶洞。为岩落石:分布于隧道出口,再出口坡面上分布零星落石。溶岩:在隧道出口左侧陡壁见溶岩,洞口直径 23m,其余地段岩体溶沟、溶槽不发育,综合判定段岩溶若发育。2、特殊岩土无特殊

8、岩土分布2.6 地质预报重点全隧道采用 TSP、地质雷达等综合物探手段对掌子面前方进行综合超前预测预报,并对综合物探结果加以分析,若物探异常则应增设超前水4平进行验证。2.7 围岩级别统计隧道围岩主要以、级围岩为主,其中级长度为1160m,占 55%;级长度为 680m,占 32%;级长度 145m,占 7%;级长度为 125m,占 6%。2.8 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意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隐患多,同时存在浅埋、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易产生突水、突泥、坍塌等现象。为规避施工风险、预防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和事故,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能否做好隧道施工地质工作,尤其是超前地质预测预

9、报,做到超前预判,及时决策预防、处理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选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 施工地质工作可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根据掌握的地质灾害前兆和超前预测预报地质灾害,及时改进施工方法,调整施工工艺,确定防灾预案,进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施工地质工作可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 通过开展施工地质工作,为变更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依据。3.施工地质工作组织原则为了应对不良地质及突发地质灾害,确保工程安全和施工进度,项目部成立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组,组织编制、实施施工地质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导。地质预报组参

10、与审核本标段施工地质工作实施方案,决策处理复杂地质问题。同时,项目部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日常性施工地质工作。3.1 施工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3.1.1 施工地质工作组织机构5项目部地质预报专项工作组杨家山隧道地质预报组进口、出口地质预报工作小组中交股份神华准池铁路工程指挥部图 3-1 组织机构图3.1.2 人员组成表 3-1 杨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工作组成员表序号 姓 名 职责 职 务 备 注1 李长福 组长 项目总工2 李文明 组员 副总工兼工程部长3 汤春阳 组员 地质工程师4 徐茂华 组员 隧道工程师5 赵志学 组员 地质工程师项目部6 吴季岩 组员

11、隧道工程师7 国晓亮 组员 地质工程师隧道进口8 张亮 组员 隧道工程师9 张大伟 组员 地质工程师隧道出口3.1.3 仪器设备的配置本管段隧道工程施工地质工作主要仪器设备(见表 3-3) 。表 3-2 隧道施工地质工作主要仪器设备表6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1 TSP / 套 1 标段统一调配2 地质雷达 / 套 1 标段统一调配3 地质钻机 台 2 每个洞口 1 台4 红外探水仪 HY-303 台 1 一项目管段统一调配5 数码摄影机 / 部 2 每个洞口 1 部6 电 脑 / 台 2 每个洞口 1 台7 地质罗盘 / 套 2 每个洞口 1 套8 地质锤 / 把 4 每

12、个工作面 2 把9 放大镜 / 套 2 每个工作面 1 套3.2 施工地质工作实施分工及职责3.2.1 施工地质工作实施与分工3.2.1.1 指挥部地质预报工作组(1)受指挥部总工程师领导,负责全标段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技术策划、管理工作。并组织一系列技术培训与讲座。业务上受局项目部地质核查组指导。(2)编制全标段隧道的施工地质工作实施方案,包括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分段预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3)负责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或中、长距离的地质预报(地质雷达和 TSP)和地质资料汇总、分析工作。(4)必要时组织实施隧底隐伏岩溶勘察和地面气象水文观测。(5)组织围岩分级现场核对和修正。(6)组织重大地质灾

13、害研讨,根据超前预报结果及施工地质工作监测试验资料,结合地面勘测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预报和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建议。(7)按照砼耐久性要求,进行相关地层地下水侵蚀性分析。3.2.1.2 项目部地质预报专项工作小组(1)杨家山隧道日常施工地质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行政上受项目部总工程师的领导,业务上受指挥部地质超前预报工作组的指导。(2)开工前对洞口地表及出露的围岩情况进行必要的、简单地质核7查;开工后定期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包括 TSP、地质雷达等综合物探探测的配合及超前钻孔实施与预报。(3) 施工中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填写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素描卡,提出围岩分级修正建议。(4)根据设计与施工需要,进行隧道采空区、断层、地应力、地温等项目的监测。(5)洞内涌水的流量、水压的监测。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