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12828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切诊按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切 诊二、按诊概念 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 及俞穴等部位施行触、摸、按、压,测知 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按诊方法体位:坐位、仰卧位手法:触、摸、按、叩触辨外感、内伤,汗出与否,及阳气阴津盈亏摸辨病位及疾病虚实按辨脏腑虚实和邪气的痼结叩辨病性及病情按诊注意事项1、体位、方法2、医者手法轻柔3、患者主动配合4、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改变按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通过按诊不 仅可以进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程 度,同时也使一些病证表现进一步客观化 ,是对望、闻、问诊所得资料的补充和完 善,为全面分析病情、判断疾病提供重要 的指征和依据。 按肌肤意义:分析疾病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内容

2、:寒热、润燥滑涩、疼痛、肿胀、疮疡按肌肤(一)诊寒热 意义:了解阴阳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肌肤寒冷,体温偏低阳虚肌肤灼热,体温升高阳盛实热证肌肤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 亡阳证汗出如油,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亡阴证按肌肤(二)诊润燥滑涩意义: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皮肤干燥未出汗,皮肤湿润者已出汗皮肤干瘪津液不足肌肤滑润气血充盛,肌肤枯涩气血不足肌肤甲错血虚,或血瘀按肌肤(三)诊疼痛意义:辨虚实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虚证肌肤硬痛拒按实证轻按即痛病位表浅重按方痛病位深重按肌肤(四)诊肿胀意义:辨气肿、水肿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气肿按肌肤(五)诊疮疡意义:辨证之阴阳寒热

3、肿硬不热寒证;肿处烙手而压痛热证根盘平塌漫肿虚证;根盘收束而隆起实证患处坚硬无脓;边硬顶软脓成按肌肤(六)按尺肤 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肤。 意义:根据其缓急、滑涩、寒热的情况,判断病证的性质。尺肤松弛不绷紧缓热证绷紧不松弛急寒证柔滑润泽滑风邪或多汗干涩涩寒凝、津枯、气血不和尺肤热甚,其脉象洪滑数盛温热证尺肤凉,而脉象细小阳气亏虚,里寒偏盛泄泻、少气按胸胁 意义:诊察心、肺、肝、胆等脏腑病变 (一)按胸部:(心、肺、虚里)1、前胸:前胸高起,叩之膨膨然,其音清者肺胀,或气胸按之胸痛,叩之音实饮停胸膈,或痰热壅肺胸部青紫肿胀外伤2、虚里:正常:虚里搏动不显,仅按之应手心气充沛,宗 气

4、积于胸中异常:虚里按之其动微弱(不及)宗气内虚虚里动而应衣(太过)宗气外泄按胸胁(二)按胁部:(肝、胆)胁痛喜按肝虚胁下肿块,刺痛拒按气滞血瘀按脘腹 意义:辨别脏腑病位及证之寒热虚实 分部: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脐腹 (一)按脘部脘部痞满,按之较硬而疼痛(实)实邪聚集胃脘按之濡软无痛(虚)胃虚脘部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水饮停胃按脘腹(二)按腹部1、凉热:肤凉喜温寒证肤热喜凉热证 腹痛喜按虚证腹痛拒按实证2、胀满:腹满有弹性,有压痛实证腹满无弹性,无压痛虚证腹胀,按之有波动感,如囊裹水水臌腹满,按之无波动感,叩之如击鼓气臌3、肿块:肿块推之不移,痛处定处癥积(血分病)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瘕聚(气分病)4、压痛: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肠中有宿粪右少腹作痛,拒按,按之有包块肠痈按手足意义:按手足冷热,了解疾病寒热虚实及表里内外顺逆手足俱冷阳虚寒盛(虚寒证)手足俱热阳盛热炽(里热证)阳热太盛见手足厥冷热厥手足背热甚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内伤发热(阴虚)热证见手足厥冷顺证热证见手足逆冷逆证阳虚见四肢温阳气尚存,预后较好阳虚见四肢冷预后不良按腧穴 意义:压痛点反应内脏疾病。肺俞穴有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肺病肝俞穴或期门穴有压痛肝病胃俞穴或足三里穴有压痛胃病阑尾穴压痛肠痈(阑尾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