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011498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 1、新、旧教材编排结构比较2、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二、教学建议三、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 1、新、旧教材编排结构比较、新、旧教材编排结构比较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功 阅读教材 变力的功二、功率 三、功和能 四、动能 动能定理 五、重力势能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伯努利方程 原来放在学生实 验中移至课内,

2、 增加了探究性新教材新教材旧教材旧教材不要求或以不要求或以 隐性的方式隐性的方式 渗透渗透不要求或以不要求或以 隐性的方式隐性的方式 渗透渗透在新教材中在新教材中 不要求,或不要求,或 以隐性的方以隐性的方 式进行渗透式进行渗透 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增增 加加2 2、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新、旧教材总体特点比较 从知识结构方面看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 容,使知识线索更系统、更流畅。对教学活动 不大会产生不适应

3、的情况。 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 和趣味性更强,可读性更好。因此,不会对教 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新增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使教材内容的连贯性 和趣味性更强,可读性更好。因此,不会对教 学工作产生多大的影响。 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 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 会实践和现代科技。教师如何在新教材的基 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更好 地体现新课

4、程的理念,是实施新课程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 从教育理念方面看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 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社 会实践和现代科技。教师如何在新教材的基 础上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更好 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实施新课程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 从教学策略方面看新教材在文字处理和插图的选择上更趋 向于生活化、通俗化。二、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知识深度的控制更合适教材的结构更和谐教材中有教材中有 明显明显变化变化 的地方的地方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一)教材的结构更和谐新教材中,机械能部分内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旧教材的知识结构如果一个物体能

5、对外做功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做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结论结论: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感觉感觉:似乎似乎定义功是为了定义能,先有功的定义功是为了定义能,先有功的 概念,才有能的概念。概念,才有能的概念。但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 的,能量的概念是人类在“追寻守恒量”的过程中发展 起来的。 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个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守恒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教材中, 把守恒思想的提出放到了具体的概念之前。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体验:一切运动变化都要满足

6、一定的守一切运动变化都要满足一定的守 恒定律恒定律 。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显然,新、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知识的托出更自然、更 和谐。也更符合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对学生来说 ,这样的处理,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在其分析处理实 际问题时的可借鉴性也更强。因此,把“寻找守恒量” 作为本章的开篇内容是很有意义的。 从整体上考虑,“寻找守恒量”这节课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对待。但这节课,不必在知识深度上多动脑 筋,只要利用实验、动画等媒体增强直观性教学,让 学生感到有劲、有趣,有意思,能吊起

7、学生的胃口, 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定的想法就可以了。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好探究性。如果能结合实验 开展讨论式教学那就更好了。但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 备。“寻找守恒量”的一些教学素材:(二)较好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力势能推演+直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和动能定理直观+推演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推演对以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更科学教学案例:“重力势能”的教学功与能的关系问题,在功与能的关系问题,在“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中进行了第中进行了第 一次的汇合,一次的汇合, 运用运用“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想,的思想, 引出了重力势能,揭示了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引出了重力

8、势能,揭示了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 间的关系。以后,我们还要运用这一思想来统领弹性间的关系。以后,我们还要运用这一思想来统领弹性 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及机械能的知识,构建好知识势能、动能和动能定理及机械能的知识,构建好知识 系统。系统。可见,可见,“重力势能重力势能”一节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一节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节。因此,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演绎演绎”的方法的方法 ,也要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转变努力转变 “ “重推重推 演、轻直观演、轻直观”的教学观念。的教学观念。探究过程:探究过程:重力做功 的特点式中的mgh与 高度h有关

9、WG12mgh1mgh2重力做功只跟始、末位 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 的路径无关始末状态的 mgh之差等于重力的功定义重力势能EPmghWG12Ep1Ep2教学反思: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尽管我们也会运用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尽管我们也会运用实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重力势能形成一定的实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重力势能形成一定的 感性认识,但在得出重力势能、揭示重力的功感性认识,但在得出重力势能、揭示重力的功 与重力势能变化量间的关系时,主要还是运用与重力势能变化量间的关系时,主要还是运用 了推演的方法。了推演的方法。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的教学的教学探究弹

10、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是建立在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是建立在 重力势能教学的基础上的,尽管也是一次探重力势能教学的基础上的,尽管也是一次探 究活动,但教材对探究过程的处理方法却是究活动,但教材对探究过程的处理方法却是 完全不同的。完全不同的。发现问题弹簧弹 力做功 弹性势 能变化弹性势 能应怎 么表达创创 造造质疑创质疑创 新新问题表问题表 达达 问题探究问题的 解决类比研 究策略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分析推理分析推理(1)课题的发现重力势能结论:这类力做功的一般计算方法定义:结论:可以引入势能的条件弹性势能?定义:?结论:?(2)探究过程对优秀对优秀 生进行生进行 渗透渗透(3)思想交流:不

11、要一提到探究,就想到实验。不要一提到探究,就想到实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行为,变求知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行为,变求知 为已知。其中是否有实验,不是问题的本质特为已知。其中是否有实验,不是问题的本质特 征。征。关于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探究,尽管没用实关于弹性势能表达式的探究,尽管没用实 验,但探究的过程却体现得很好。验,但探究的过程却体现得很好。可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可见,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并不在于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探究的意识,是否形式,关键在于是否体现了探究的意识,是否 渗透了探究的方法。渗透了探究的方法。教学反思: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尽管

12、可以运用实验在重力势能的教学中,尽管可以运用实验 或动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或动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 变化间的关系,但在得出重力势能、揭示重力变化间的关系,但在得出重力势能、揭示重力 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间关系时,主要还是运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间关系时,主要还是运 用了推演的方法。用了推演的方法。教学案例: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案例: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 ?动能定理的应用控制变量法定义:直观感受演绎推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物体质量不变时:形成一个课题动力学思路推导优越性 可求变力的功可处理曲线运 动问题 动能定理: 弄清楚动能定 理的物理意

13、义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发 生一段位移 ,速度由V1变为V2, 试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力对物体的 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教学内容结构(2)教材分析:1、引入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本节与“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起 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课题,对学生课题意识的形成、探究 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会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2、本节内容,只是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一个认识基础,并没有直接给出动能定理。而没有动能定 理,又不能完整叙述功与速度、功与速度的变化、功与速度二次 方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把握。 (3)教学建议2、做好实验

14、是关键,而橡皮筋的选择是重中之重。3、实验中要先引导学生实验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可以采用哪些实验方法?根据现 有的实验条件,选择什么方案为好?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怎样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1、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得出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 系、探究过程中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既能发 挥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围绕本节的重点把探究过程深入 下去。(4)实验技能点提醒 橡皮筋的选择、实验装置的改进 实验情景展示 实验数据处理:用计算机拟合较好 经验共享:1、为了使得 坐标平面上各对应点的分布能成较为 明显的非线性。可以考虑采用以下几项措

15、施 :在小车上加砝码,通过增加小车质量的方法,使小车 速度不致过快。 画曲线时加大 坐标轴的单位长度。 从原点从原点O O开始描绘图线。开始描绘图线。 经验共享:2、为了使 与 的关系更加直观明确, 在让学生对 图象进行 、 的关系分析后,要适时地引导学生 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描绘 图线来看看 、 间的函数关 系。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材分析:(2)在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测瞬时速度时,要 让学生弄清楚其中的道理。特别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测 瞬时速度的方法与第一、二章所用方法的差异。(1)在“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处理 中,与旧教材相比,在实验方法上作了改进。首先, 实验要求用天平测

16、出重物的质量,以便计算重物的动 能和势能改变量的数值。其次,在测量点的选择上, 并不要求起始点的速度为零。因此,在选择纸带时, 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是否接近2 、第一个点是否清 晰也就无关紧要了。(三)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教材更加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能源问题在涉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问题时,教材中只 是简单地提到,在选修1-2和选修3-3中有深入的地介绍 ,但考虑到我省的实际教学要求来看,大部分学生将不 再选学这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2、功如果单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节内容跟旧教材相 比没什么变化,但它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更密切了。3、功率功率的教学中,通过对汽车换档问题的分析帮 助学生理解物理意义。生活化的味道更浓,趣味性 更强,应用性也更好了。4、教材中,插图的选择更加注重生产和生活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