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1051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矢状面平衡Spinalsagittalbalance(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矢状面平衡Spinal sagittal balance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马纪坤手术治疗方法:单纯黄韧带切除术局限性腰椎管及根 管后方减压术常规腰椎管减压术腰椎管扩大减压术腰椎管成形术腰椎管减压、内固 定术腰椎管狭窄症撑开棒对腰椎的影响如果撑开棒腰椎前 凸的塑形不合适, 撑开力可能使腰椎 变平撑开棒的上方发生 后凸畸形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脊柱和骨盆相互影响 以维持矢状面平衡 测量站立位脊柱全 长X线片来评估矢状 面平衡矢状面力线受身体姿势的影响摄片要求身体站直放松上臂前屈30膝、髋关节完全伸直,拍摄自颅底至近侧股骨的后前位、左右侧 位片(C7 plumb line,C7PL): C

2、7铅垂线 经C7中点作一与水平面 垂直的直线脊柱参数(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矢状面偏移 C7PL与Sl后上角的距离SvAC7PLC7铅垂线和人体重力 线不一致正常人在测力平台上 安静站立时,GL投影 在包括两足底在内的 两足间的支持面上GL投射到脊柱全长侧 位X线片上,一般经股 骨头中心稍偏后、骶 骨稍前矢状面平衡常用经C7椎体中心的 铅垂线(C7PL)衡量整 体平衡,即矢状面垂 直轴(SVA),正常人 C7PL与S1椎体后上角 的水平距离一般不超 过2.5Cm。脊柱参数胸椎后凸角 (thoracic kyphosis,TK): T4上终板和T12下终板向前

3、延长 线的夹角胸腰后凸角 (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 : T11椎体上终板和Ll下终板向前 延长线的夹角:腰椎前凸角 (lumber lordosisLL): Ll椎体上终板和L5下终板向前延 长线的夹角骨盆参数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S1上终板和水平线的夹角 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 线与垂直线的夹角 骨盆人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经Sl上终板中点作该终 板的垂线该垂线和Sl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 ,若双侧股骨头不重叠取两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作为中心 点SS、

4、PI、PT有恒定的几何关系:PI=SS+PT骨盆入射角(PI)与姿势无关,仅受骶髂关节微动的影响,骨生长结束后恒定不变。 脊柱在矢状面逐渐 形成颈、胸、腰、 骶四个连续相反的 生理弯曲,腰椎前 凸(LL)受骶骨倾 斜角(SS)影响,胸 椎后凸(TK)则取决 于腰椎前凸(LL) 和C7位置。在发育过程中PI逐 渐增大,儿童行走 前骶骨倾斜角(SS) 随着PI增大,同时 出现腰椎前凸(LL) ,从而能两足站 立。Berthonnaud和Roussouly等根据SS值将脊柱 矢状面曲线分为四型 1型,SS45,下弧曲度明显增大,组成下弧的椎体数目多 ,腰椎前凸的长度和曲度增加,胸椎后凸亦相应增加。

5、此类为过曲的协调状态。Lafage, Barrey, Mac-Thiong904例提出理想的范围:SVA5-6cm, TK40-60,LL=45-60PI40-60,PT=12-15,SS=30-45脊柱骨盆参数 Tl脊柱骨盆倾斜角(T1 spino- pelvic inclination,T1-SPI):经过T1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 中点作一直线,测量该直线与 经Tl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T9脊柱骨盆倾斜角(T9 spino- pelvic inclination,T9-SPI):经过T9椎体中点和股骨头的 中点作一直线测量该直线与 经T9中点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脊柱-骨盆角(spinosacral angle ,SSA):C7中点与S1终板中点的连线 与S1终板之间的夹角 矢状面平衡对脊柱手术非常重要,失衡和代偿 的平衡与否都会影响疗效 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症引起的节段性前凸减 少或保护姿势尚未造成失衡,单纯减压术后矢 状力线可恢复到接近正常 脊柱融合术导致相应节段代偿能力丧失,需重 建合适的力线,否则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顽 固性腰痛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