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0663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 定结构于功能的有机 整体。包含四个要义: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分或 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 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 一的有机整体。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 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 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一)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和综合性

2、 (2)层次性、结构性(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二)城市系统的构成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具 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以 及与环境的联系性。城市系统内部是一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 结构严密的整体。一般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 、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城 市的构成。因此,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 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的社会系统构成一般可以从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文 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几个方面观察分析。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的产业构成可

3、以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第一种是与国民经济的三个产业构成相对应的产业构 成分类方法,这是现行比较普遍的产业构成分析方法。 第二种是以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的 产业构成分类方法,主要用于城市产业发展研究。按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的类型如下:1.农、林、牧、渔、水利业;采掘业;第一产业2.工业;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4.建筑业; 第二产业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第三产业10.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11. 金融、保险业;1

4、2.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3. 其他。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概述(一)、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 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 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既包 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 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城市建成区:某一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在地域分布 上的客观反映,是城市范围内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 设的非农业生产建设的地区,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 部分及分散的具有基础设施的城镇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用地:已经列入城市规划,因城市建 设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在城市 总体规划总体中划定。相关概念:

5、(二)、城市用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3.经济属性4.法律属性(三)、城市用地的价值1.使用价值2.经济价值(四)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划 2.用途区划3.房地产权区划4.地价区划(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1、 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章第二条明确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 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并规定除农民集体所有外 ,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 家行使。在第二章的第八条中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 国家所有”。在第九条中又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 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即 是按照土

6、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可以分离的原则,单位或 个人虽无地产权,但可通过合法手续获得土地使用权。它 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同样受到法律保护。2城市用地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 一章第五条明确了“国务院土地管理 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 督工作”。并相应设置县级以上土地 管理机构,行使管理职能。二、城市用地条件与适用性评价(一)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作为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 地,大量的能耗与物耗,三废的无度排放和环 境保护的不力,所造成的城市生态失衡与恶化 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突出的现象如:1、城市无节制的扩展,肆意改变自然地形 与地表构造,破坏植被与水文环境,造成水土 流失等而加

7、剧了洪涝灭害;2、 城市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城市活动带 来的大量热能释放,改变了大气下垫面状态 ,形成“城市热岛”等不利的城市气候环境; 3、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改变土壤结构 和水文地质状态引起城市地面下沉;4、 污水排放,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导致水源水质恶化,造成城市水质性缺水。“人类要利用自然,自然界就要以某种形式 报复人类。” 马克思(二) 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城市自然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查、搜集和按 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分析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 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1)建筑地基(2)滑坡与崩塌滑坡斜坡在风化作用、地表水或地下水、人为

8、 的原因,特别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斜坡上的土、石 向下滑动。(3)冲沟间段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4)地震A.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B.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C.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 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设施。(5)矿藏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江、河、湖等的流量、流速、水位等。(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 条件。 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影响到建筑的朝向、间距、密度 、遮阳设施及各项工程的热工设计。(2)风向盛行风、微风、静风、地方风(如城市风 、山谷风、海陆风等)。(3)温

9、度(气温)逆温现象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区( 尤其在冬天),常因夜晚地面散热冷却比上部 空气快,于是在城市上空出现逆温层结,此时 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工业烟气不易扩散,滞 留在城市上空。尤其在静风或地处谷地,因山 坡冷气流下沉,更加剧了逆温层的形成和增厚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 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 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4)降水与湿度降水多少及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影响 较大;山洪、江河汛期对城市用地选择影 响较大。 4.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影响:(1)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2)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间的高差,是对制高 点的利用、用地的

10、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 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3)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4)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 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的分布建筑、绿 地等设施。(5)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一)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1.用地评定的要求城市用地评定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 个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 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 定用地的适用程度。通过用地的评定,将为 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组织提供科学依据。用地评定时应注意的问题:(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用地评定的 内容与深度

11、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地拟订。(2)用地评定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 响。(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 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它们相互的作用 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同时也要尽可能预计到城市 建设的人为影响给自然环境条件可能带来的变化,及可 能对建设出现新的影响,并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一个因 素先期加以考虑。(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要抓住对用地影响最为 突出的环境要素即主导要素,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以 提供具体而可靠的依据。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规定,通常将用地分为三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 施的建

12、设需要,一般不需要或只需要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 用地。二类用地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 用地。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 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用地类别的划分应按各地区的具体条件相对来拟定,用地分类 具有地方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不能作质量类比。用地评定的成果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它是城市规划文件之一。 用地评定图可以按用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标出各项分析与评定的内容 ,如地下水深线、洪水淹没线、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等。图纸比 例一般与规划图纸相一致,以便于对照。2、用地评定的分类三、城市用地的选择(一)用地选择

13、影响因素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 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来进行鉴别与选定。城市用地选择需有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成果为依据,同时还需 要按照规划与建设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 多方面的因素,对用地的适用性作出综合评价,通常涉及到以下 方面:建设现状是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 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 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评估等问题 。基础设施用地内以及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 基础设施环境条件,将影响到用地相宜建设的规模、建设经济以及建设周期

14、等问 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择用地所在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该用地的用途规定 及调整的可能性。生态环境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同时, 如作为选定用地加以人工建设,可能对既存环境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文化遗存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以及有关部门的 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社会问题指用地的产权归属、动迁原住民涉及社会、民族、经济等方面问题。(二)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 要,同时要

15、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 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 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 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 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用,合 理利用土地资源。(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 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三)用地选择举例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用途分类与构成类型一、城市用地的分类按照建设部1990年制定并颁布的城市用地 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 类、中类和小类三级,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 73小类。十大类: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 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 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 水域和其它用地。代号 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R C M W T S U G D E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