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0649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今天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 1 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

2、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 20 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 1 少 1 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

3、,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4 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 5 个点,也就是要栽 5 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

4、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 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 米长的小路,按 5 米可以平均分成 20 段,也就是共有 20 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 1,因此一共要准备 21 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关注植树问题爱护环境。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5、(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给学出示建公车站,和生活中钟表问题。(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四,改正措施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的点紧张,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谢谢

6、各们老师指导。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思今天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 1 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

7、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 20 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 1 少 1 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

8、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4 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 5 个点,也就是要栽 5 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

9、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 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 米长的小路,按 5 米可以平均分成 20 段,也就是共有 20 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 1,因此一共要准备 21 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关注植树问题爱护环境。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给学出示建公车站,和生活中钟表问题。(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四,改正措施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的点紧张,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谢谢各们老师指导。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课后反

11、思今天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 1 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

12、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 20 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 1 少 1 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

13、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4 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 5 个点,也就是要栽 5 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

14、数(间隔数)多 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 米长的小路,按 5 米可以平均分成 20 段,也就是共有 20 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 1,因此一共要准备 21 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关注植树问题爱护环境。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给学出示建公车站,和生活中钟表问题。(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四,改正措施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的点紧张,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谢谢各们老师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