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0631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说课稿(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平均数说课稿说课稿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渗透“移多补少” “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二、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

3、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中,老师准备了实物投影片、大小一样的 4 个水杯等教具;学生 4 人一组准备大小一样的4 个水杯等学具。三、 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设疑激趣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 (板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

4、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桌上 4 个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匀,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次数,最快的速度完成。学生充分活动后,小组汇报实验过程时,请完成最快的一组到前面边演示边谈谈怎样快又准的分均,从而渗透移多补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估计预测,探究解疑。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水面的高度,并把这个数记下来。那准确的高度是多少呢?让学生探究解决。预计学生会用尺子量,或先求总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学生得出结论后,最好选择有差异的

5、两个小组汇报并板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肯定学生的方法后,让学生看板书说想的过程。教师再让学生说 4 厘米怎样得来的?通过这样的强化,学生明确 4 厘米就是把 4 杯水的总高度平均分成 4 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们可以叫它什么数呢?(板书:平均)让学生再谈谈对平均数的理解?由此揭示课题,突破重点。本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猜测、探究中亲历亲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个人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着眼发展,凸显主体中进行。第三环节:应用扩展(分四个层次

6、进行)1.列举实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过平均数?学生谈完,教师出示一组平均数的资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老师出示的资料,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1、未来 1000 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 180 岁。2、一年里,有 1032 万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钟 20 公顷的速度减少着。3、一天平均笑 15 次。4、 唐山市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身高明显上升。712 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2.1 厘米,女生增长 1.7 厘米;1315 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 1.9 厘米,女生增长 0.8 厘

7、米。2.尝试练习:出示例 3,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我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和自己的身高对比,以及猜测全县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为一组,推广对全省以至于全国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3.明辨真伪: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电费的支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再结合第 1 题,唐山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

8、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渗透“移多补少” “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

9、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二、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中,老师准备了实物投影片、大小一样的 4 个水杯等教具;学生 4 人一组准备大小一样的4 个水杯等学具。三、 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

10、设计第一环节:设疑激趣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 (板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桌上 4 个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匀,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次数,最快的速度完成。学生充分活动后,小

11、组汇报实验过程时,请完成最快的一组到前面边演示边谈谈怎样快又准的分均,从而渗透移多补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步:估计预测,探究解疑。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水面的高度,并把这个数记下来。那准确的高度是多少呢?让学生探究解决。预计学生会用尺子量,或先求总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学生得出结论后,最好选择有差异的两个小组汇报并板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肯定学生的方法后,让学生看板书说想的过程。教师再让学生说 4 厘米怎样得来的?通过这样的强化,学生明确 4 厘米就是把 4 杯水的总高度平均分成 4 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们可以叫它什么数呢?(板书:平均)让学生再谈谈对平

12、均数的理解?由此揭示课题,突破重点。本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猜测、探究中亲历亲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个人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着眼发展,凸显主体中进行。第三环节:应用扩展(分四个层次进行)1.列举实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过平均数?学生谈完,教师出示一组平均数的资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老师出示的资料,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1、未来 1000 年,人类的

13、平均寿命将达 180 岁。2、一年里,有 1032 万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钟 20 公顷的速度减少着。3、一天平均笑 15 次。4、 唐山市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身高明显上升。712 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2.1 厘米,女生增长 1.7 厘米;1315 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 1.9 厘米,女生增长 0.8 厘米。2.尝试练习:出示例 3,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我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和自己的身高对比,以及猜测全县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为一组,推广对全省以至于全国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3.明辨真伪: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每

14、月平均电费的支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再结合第 1 题,唐山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

15、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 渗透“移多补少” “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二、教法、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

16、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中,老师准备了实物投影片、大小一样的 4 个水杯等教具;学生 4 人一组准备大小一样的4 个水杯等学具。三、 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设疑激趣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 (板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桌上 4 个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