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00621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教教 学反思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

2、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如:62=12 6020=1200。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

3、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 ,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

4、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另外,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规律,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生搬硬套。例如:1、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 45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8 小时呢?12 小时呢?2、一块长方形的果园,长是 18 米,面积是108 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扩大 3 倍,扩大后的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显然,这两道题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而学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才会活学活用,而不至于再用老法子去绕圈解决,从而使学生更深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

6、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如:62=12 6020=1200。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

7、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展现” ,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

8、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另外,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规律,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生搬硬套。例如:1、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 45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8 小时呢?12 小时呢?2、一块长方形的果园,长是 18 米,面积是108 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扩大 3 倍,扩大后的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显然,这两道题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而学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才会活学活用,而不至于再用老法子去绕圈解决,从而使学生更深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

9、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让学生在充分地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与交流。老师只是适时补充或纠正。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

10、积的变化规律:两数想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就乘(或除以)几;我还通过练习,让学生感知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积不变的规律;两数相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若干倍,积就扩大两因数扩大倍数的积的倍数。如:62=12 6020=1200。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我认为平时的教学不应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适合自己,适合学生,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最重要的。但我反思自己课堂上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语言表达是学生思维的全面

11、展现” ,学生们对于新知内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语言描绘去反馈,当学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时,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当学生真正明白了一道、两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后,怎样概括,而不是让学生就题论题似乎也是个问题。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另外,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规律,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生搬硬套。例如:1、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 45 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8 小时呢?12 小时呢?2、一块长方形的果园,长是 18 米,面积是108 平方米。如果长不变,宽扩大 3 倍,扩大后的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很显然,这两道题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是最简便快捷的方法。而学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积的变化规律,才会活学活用,而不至于再用老法子去绕圈解决,从而使学生更深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