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93476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精品教案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感受联系紧密,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层 层深入推进,全面体现新课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 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计中想让学生通过以 自己对气温的直接感受来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关心、关注身边地理环境的意识,通 过对已知数据资料的分析,会画气温变化图,同时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 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2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 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导学法、自主

3、探究、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一天收集临沂的天气预报内容。2、准备气温与人类 生活、生产相关的图片。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引入新课 师:天气渐渐变凉了,今天的天气怎样?2生:根据收集的天气预报情况回答。 师: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如何观测出来的呢?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这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测定 师:读 50 页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内容。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 (2)气温的单位是 ,读作 。 (3)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时、 时、时、 时。

4、生:自主学习完成。 师:多媒体出示课本 P49图 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 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 温,归纳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展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过渡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气温?气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又有什么关系?请同 学们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板书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师:读课本 P50活动,各项资料反

5、映的是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哪些方面的关系。 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这 5 个实例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你 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生:小组竞赛。 过渡上面知道了气温的观测方法,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二、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 师:读课本 P51 图 3.12 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 时间,什么是气温日较差? 生:自主学习完成。 师:强调日最高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而不是中午 12 点;日最低温出现在日出 前后,而不是半夜。 练习:判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比较 A、B 两地气温日变化大小。 过渡气温不仅一天中有变化,一年中也有变

6、化。 板书2、年变化3师:读课本 P51 图 3.13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几月最高?几 月最低?海洋上几月最高?几月最低?什么是气温年较差? 生:自主学习完成。 生:展示交流。 师:多媒体补充资料说明海洋与陆地的属性不一样,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 吸热慢,散热也慢。 师:多媒体演示气温年变化图的绘制。 课堂练习 师:读图 3.14,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5) 说出该地所在 半球(南、北),判断理由 。 气温曲线呈 状(呈波峰状还是呈波谷状)。 (

7、6)图中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判断的依据是 。 生:自主学习完成。 师:按照课本 P52 活动中提示的步骤,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59 的绘制气温曲 线图。 生:根据资料独立完成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师:巡视指导。 生:完成好的全班展示。 课堂小结:找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达标测试: 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观测仪器气温的观测观测时间 气温 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日变化气温的变化 年变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本课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习时可结合图 3.12 和 3.13 明确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并掌握其变化规律。通过动手作图,掌握根据气温资

8、 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一个地方一天当中或一年当中的气温是不同的,那么在世界不同的地方, 气温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板书三、气温的分布 师:读图 3.15 完成下列要求。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生:自主学习完成。 展示交流 生 1: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等温线。 师: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的绘制过程。 生 2:同一条等

9、温线上,各点气温是相等的。 生 3: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 4。 生 4: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生 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 中心。 师:多媒体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要求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交流 生 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这说明气温的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生 2: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原因是低纬获得光热多,高纬获得光热少。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 20等温线,看看它是怎样分

10、布的?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 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 生: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 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师: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和海洋气温有什么不同?冬季呢? 生: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5(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 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 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上乘凉。) 师:多媒体出示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图片。 生:欣

11、赏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山奇观” 。 师: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课堂练习 师:读图 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 生:自主完成,山顶气温应该是 24。师:所以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 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生:盘点收获。(只要学生回答的思路对,教师要及时表扬) 达标测试 布置完成 P6061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即时巩固”栏目。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影响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 地形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世界气温的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 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海陆、地势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 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