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990435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品德课程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 展展江西永修教研室 钱跃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2、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因此,教学评价时,应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性评价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如一位教师在上我换牙了时,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在平时生活中,喜欢使用怎样的牙刷、牙膏和说一说刷牙的经过,并向大家示范刷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在爱牙、护牙的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评一评后,又让全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评、互评,让他们在互评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感悟对与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真正懂得从小养成良好

3、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课后,还布置了生活实践题,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一周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先让父母评一评,然后参加班级的评星活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是学生天天都在过的日子,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与同学争吵、损坏公物、挑吃挑穿和教师闹矛盾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品德课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结合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生活实际,编印了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评定手册 。每两周开设一节品德评价课,规定了“按时上学、勤奋学习、文明活动

4、、尊重老师、团结友善、认真做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勤俭自强、走好路队”十个方面的评定内容,评定呈现形态是主体参与性活动,即:个人评、小组评、大组评、全班评。品德评价课的开设拓展了品德课中的教育内容,开放了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对学生单一的、封闭性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机会的平台,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发挥。在评定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通过生生互评、互帮互助,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规范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性,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教学评价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是

5、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一位心理学家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层都具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 ”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策略,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等方面的评价。如一位教师在上春天来了时,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去找春天的学习内容,课中让学生回忆课前是怎样找春天的情景时,有一位学生回答到他是通过看(风筝) 、听(河水哗哗) 、闻(花香) 、摸(柔软的小草) ,来找到春天的。教师使用和话题有关的激励性语言及时评价到:“你找得真棒!”这一及时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前的学习方法、生活的情感态度及探究性学习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激励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当有一位学生回答到他是通过看(柳枝发芽) 、听(树上蝉鸣)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一句“仔细想,再努力” ,及时给学生以激励。这位学生听到老师的鼓励后,想了想站起来补充说:“蝉鸣不是春天到了,而是夏天到了”时,

7、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学生脸上也有了笑容。从师生脸上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激励性语言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畏惧感和压抑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自己回答问题时答错了,也敢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使学生懂得了回答问题过程中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应答出完整正确的答案。三、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不能受自己教案的限制,而应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通过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

8、尝试解决;及时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真实的和有生命力的。如一位教师在父母的疼爱这节课上,请来了家长与学生一起上课,采用家长与孩子对话的交流形式,使课堂上到处可见情真时的泪水,意浓时的微笑。可就在此时,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伏在桌上痛哭失声。而对此生成性资源,教师没有按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地继续进行教学,没有因学生“干扰课堂”而批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最温暖的拥抱,用自己的行为代替了“语言评价” 。使这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在得到老师关注和关爱的同时,也树立了生活的自信心;又如一位教师在上风儿吹呀吹时,当讲到风与人们的

9、生活关系时,让学生思考:风的利用能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时?大多数学生答到:电扇产生的风给人们带来了凉爽,风发了电给人们带来了光明,风使风车转起来为我们带来了快乐等。可只有一位学生答到:“我要让风送水给在沙漠里口很渴的人” 。教师面对这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没有“稍纵即逝” ,而是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并评价到:“你不但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探索的好孩子,而且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这样的赞赏和评价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这一生成性资源“熠熠闪光” 。四、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选择其实就是对人性的尊重。由于学生的生活

10、状况、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原有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由此,学生生活的多元化产生的富有个性的体验,也必将做出独特的选择。教师在评价时,不能武断地把学生的多元选择与答案中划一的、统一的标准作比较,从而来衡量学生行为指向的对与错。而应引导学生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或转化或提升。如一位教师在上风儿吹呀吹时,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找风,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风表现出来时,有的学生画着风,有的学生在写风,有的学生在说风,有的学生在演风。这时,教师没有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学生,而是对以上学生的表现分别给予了鼓励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多元选择和真实的生活体验,极大地促进了

11、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有一位教师在上讲谦让时,出示了“在公共汽车上,李明没有给张伟让座。如果你是李明,会怎么做?”一题时。有位学生回答到:“我会马上把座位让给张伟” 。教师笑着夸奖到:“你真棒!” 。而对回答:“如果张伟个子比我高,我不一定会让位给张伟。 ” 、 “如果张伟身体不好,我才应该让位给他。 ” 、 “如果我当时身体不舒服,可以让张伟与我挤在一起。 ”的学生,教师则不作任何评价。从互利双赢的价值观和维持底线伦理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回答是符合现实的。他们的评价并没有完全排斥他人的想法,体现的就是一种道德思维。他们流露出的想法,实际上包括了:让位的对象可能是弱势群体, 让位中包含着共享:两人

12、一起坐,这是他们能接受的最现实的条件之一。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在什么前提条件下,我能帮助别人,而不能不作评价,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久而久之学生在教师面前就不敢流露真情实感,就不愿说真话,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我们的品德教育有名无实,成为“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因此,教师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保护儿童个性思考的火花,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生活中的不同见解,只有在真实生活中,才能暴露自己对生活中出现的两难困惑,才能发现弱点,调整偏差,谋求改善。江西永修教研室 钱跃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通过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13、激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应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生成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实施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策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因此,教学评价时,应把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性评价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中进行。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

14、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如一位教师在上我换牙了时,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在平时生活中,喜欢使用怎样的牙刷、牙膏和说一说刷牙的经过,并向大家示范刷牙的方法。然后让大家评一评这位同学在爱牙、护牙的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和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评一评后,又让全班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评、互评,让他们在互评中体验真实的生活感受,感悟对与错,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真正懂得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课后,还布置了生活实践题,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一周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先让父母评一评,然后参加班级的评星活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是学生天天都在过的日子,是

15、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与同学争吵、损坏公物、挑吃挑穿和教师闹矛盾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大多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但也正是这种日常生活“琐事”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品德课教学评价必须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结合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在校内校外的生活实际,编印了小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评定手册 。每两周开设一节品德评价课,规定了“按时上学、勤奋学习、文明活动、尊重老师、团结友善、认真做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勤俭自强、走好路队”十个方面的评定内容,评定呈现形态是主体参与性活动,即:个人评、小组评、大组评、全班评。品德评价课的开设拓展了品

16、德课中的教育内容,开放了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对学生单一的、封闭性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机会的平台,让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自己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发挥。在评定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通过生生互评、互帮互助,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规范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性,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教学评价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一位心理学家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层都具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 ”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评价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策略,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