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9755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 中医让人糊涂地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裕民:西医让人明白地死中医让人糊涂地活2007 年 03 月 30 日 北京日报佟彤认识何裕民是在十几年前,当年他的一本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曾在中医界一石激浪,这个在当时业绩斐然、已经是学科带头人的新中医,居然严肃而且严密地明确指出了巫术和传统中医间的关系。虽然他在书中同时列举了诸多证据:不独中医,任何一门传统医学都是从巫术丛林中走出的但被他率先直面的中医历史似乎成了影响中医跻身于科学的证据之一,而何裕民本人也足以被认为是传统中医的“叛逆”。十多年之后,张功耀一篇“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是时,何裕民以医学与哲学副主编的身份将其见诸杂志,目的是希望以此掀起对中医现状的关注。和当初写

2、那本书一样,他希望由此而来的讨论能帮助中医完成自洁,因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随之而来的“存废之争”应该是一个难得的中医言说自我的机会。遗憾的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业内的反应不缺少与世无争的回避,也不缺少义愤填膺的冲动,唯独欠缺自信而冷静的、能够和现代科学平等对话的声音。日前结束的“中医问题深层次思考”座谈会上,何裕民以清晰的思路、确凿的证据和与新知同在理论能力,对中医的非科学问题做了理性的辩护。因为在过去的采访中,熟悉中医领域的传统、规矩和中医从业人的性格特点,发稿之前我特意致电:是否把人们觉得过激的话落实成白纸黑字?何的回答让我释然:既然说了就不怕写出去

3、于是就有了这篇“存废之争”以来,来自中医的“极端”言论。在“叛逆”中医之后保卫中医,两种看似冲突的思想其实出自同一个基础:充分地了解中医,不回避其中的弱点,“认识中医”而且“爱上中医”,而后二者正是何裕民两本新书的名字。那些何裕民写在书中的思想轨迹,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中医作为一门医学自我否定与完善的过程,而这正是中医在“存废之争”中可以轩昂应对的根基1.严格定义为科学的医学没有人性佟彤:这次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原因是“中医不科学”。而中医给人的印象,无论是诊断方法还是用药确实不像西医学那么严谨。何:这个问题话题比较长,首先,科学在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是非常时髦的事,其实科学的含义是多样的。首先

4、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其二,我们讲“科学的”,往往是相对于迷信而言的。就知识形态而言,我认为中医是带有历史烙印的传统科学形态。至于中医科学不科学,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医相对于迷信来说是科学的。就引申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怎么来看医学。就“狭义的科学”来说,历史上或者目前所遵循的主要是指物理科学,物理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它是用还原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用数字化表达。从这个含义上来说,我说一句可能很多人都会吃惊的话“现代西方医学都不是科学”。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说的,他叫库恩,美国人,这是他在 50 年前就发表的一种议论。他认为医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是生物科学,他认为生物科学尚够

5、得上科学标准;医学的另一块,更为重要的,也是医学的主体临床医学,却远远够不上科学的标准。我们讲两个例子:一般人看病都喜欢找老医生,不管找老中医还是老西医,因为经验丰富。经验的东西就不是定量化可以表达的,充满着技艺之类成分,不是科学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比如说 IT 行业,原子物理,一般来说,30 岁左右是最好的年龄段。因为科学是严格遵循还原方法论的,且不断更新,很快很快,医学却恰恰相反。第二个证据,近十几年来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学科:循证医学。就是充分寻求可信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光靠实验室得出来的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循证医学的出现也表明医学主体目前还够不上一门严格意义的科学。再

6、如,揭示规律是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物理科学认为规律是惟一的,无例外的。但生物科学领域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规律,用著名现代生物科学哲学家迈尔的话来说:“生物学中只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所有概括都有例外。”所有的物理科学,最后表达都是数字公式,比如自由落体定律,可以表达:H 等于1/2gt2。但生命科学讲的都是概率、百分比,大概是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生物科学也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些生物科学家强调生物阶层在不同水平上都有不同的特征,需要不同的理论,从大分子到细胞器,到细胞、组织、器官、人的整体,每一阶层都导致独立的生物学分支产生,低层次的特征并不足以完全解释高层次生命活动的特点,但这在物理科学

7、却是必然的,因此他们力主生物学必须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间隔”。生物科学可以充分借助物理科学的方法、手段,但还必须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再讲第三个含义,医学还是门人学,还是门生活方式。有个离休干部,他患高血压、糖尿病,每次都开同样两种药物。医院有三种号 5 块钱、15 块钱、50 块钱,他每次就挂50 块钱,同样拿两种药,他说:“5 块钱的,医生不听我说、不让我说;15 块钱的,让我说、不听我说;50 块钱既让我说也听我说,也和我交流。”你说这是科学问题,还是人学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关于医学科学问题的讨论,或者中医不是科学问题的讨论本身前提就是有点站不住脚的,缺乏一个常识,你想把医学严格定义为

8、科学,那么这门医学肯定是没有人性的。医学本身是科学的一个部分,医学本身带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如果我们带有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我觉得中医学的存在,对世界是一种幸事。2.解剖的边界和生物学的边界不是一回事儿佟彤:西医是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之上的,人有哪些内脏器官,在什么位置,会怎么怎么样,通过一些仪器都能够检查出来。但是中医说的经络、穴位,感觉很玄虚,到现在没办法证明啊,人们更容易相信看得见的东西。何:解剖学上没有发现的现象,不等于客观不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协作对近20 万人进行流行性调查,已经表明循经感传是种客观现象。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不断有欧美学者用放射性核素等注入穴位,重复发现该放射物质并不沿血管、神经、淋巴管移动,而似乎是沿着中国人所说的“经络”线路循行,这种移行轨道可以用扫描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虽解剖上人们仍无法发现相应的组织结构,但可以重复的事实却表明:在活体身上这些部位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通道,因为示踪剂在其中移行。可见,解剖学的边界,特别是源自尸体解剖学的边界,和功能状态下生物学实际边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