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6694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全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走进大自然(共 2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教具】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二、课堂进行时:翻开书本,读标题:走进大自然。问:什么是大自然?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师: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

2、有问:我是不是大自然?生争议中。师: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问: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生翻开书本看第 2、3 页(3 分钟左右)问:河水是从哪里来?问: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 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呢,比如说鱼腥草等。)问:书上还有什么?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茶花: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属于“十大名花”中的

3、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品种多达 2000 种,中国有其中的 300 多种。21 教育网翠鸟: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 15 种,中国仅有 3 种,分别是:班头、蓝耳、普通三类。珊瑚: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鱼:现在大约有 32000 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特殊的鱼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燕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康吉鲤、电鲶、箱鲀、海马等;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电鳐等;会发光的鱼有:带鱼、龙头鱼、烛光鱼等。21cnjycom世界十大天然石拱:美国虹桥(世

4、界最大)、德里克特拱门英国杜德尔门中国仙人桥、阳朔月亮山、西普顿石拱门法国普安特石拱桥澳大利亚伦敦拱马其他蔚蓝之窗猪笼草:野生的共有 170 多种,广东只有一种,园艺种有 1000 多种。火山: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分类: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喷发,旺盛时期死火山指曾经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三、小结:【布置作业】1、巩固今天所学。2、与家长和朋友分享今天所学。3、查找有关星星的故事。【板书设计】1.走进大自然一、大自然:二:瀑布:茶花:翠鸟珊瑚:鱼:天然石拱:火山:教学反思:第二课我有好奇心 教学目标: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

5、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感受探究的乐趣。 2、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3、通过对自然的感知及描述,使他们感到好奇。4、 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温室里的石头、自然中的鸟儿、蜻蜓、彩虹和其他 。 难点:通过对温室里奇怪的“石头”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质疑 1、课件出示温室里奇怪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质疑。 2、孩子们,知道吗?当你在对这幅图片提出疑问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奇了。 二、细心观察,说说

6、稀奇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课件(课件出示:宝贵的好奇心) 板书:好奇心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宝贵的好奇心,那么我们身边有那些现象会让我们好奇呢?(1)师课件出示课前收集的奇怪事:1、蜗牛遇到盐巴会变成水2、鳄鱼吃饭的时候会掉眼泪 3、把蚯蚓切成两段,它不会死,反而两端还会重新长出来三、讲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师给孩子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讲下面名人(课前收集)故事,感受名人的好奇心。 (1)摩尔根在抽屉里养一窝小老鼠会怎样? (2)李四光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大石头呢? (3)鲁 班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4)达尔文甲虫能吃吗? 四、读名人名

7、言五、活动 1、2:打开课本第 4 页。温室里为什么要种一盆石头?(3)汇报小结1、美观;2、可以如果植物的花粉传递到那盆石头里,有可能长出新植物;3、。生石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多肉植物的总称,茎很短。3-4 年生的生石花秋季从对生叶的中间缝隙中开出黄、白、粉等色花朵,多在下午开放,傍晚闭合,次日午后又开,单朵花可开 3-7 天。开花时花朵几乎将整个植株都盖住。异株授粉花谢后结出果实,可收获非常细小的种子。说说自己身边奇怪的事:1、蜻蜓有几只脚呢?2、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3、什么时候能见到彩虹?4、小结:希望你们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能记住这些名人以及他们提出的问题。因为他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

8、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作业布置 1、记住爱迪生等伟大发明家的发现; 2、选择身边的某一样物品或者是现象提出你的问题,在问题卡片上完成。七、课堂回顾(2 分钟) 用心观察 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实践探索发明家板书设计 我有好奇心 是创造的动力 第 一 步 提出问题教学反思:第三课第三课 我们来观察我们来观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感受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教学

9、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准备教学准备:PPT、水果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活动 1 1:我们的感觉器官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它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学生汇报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并进行简单的介绍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提醒

10、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师小结:通过师生齐回答巩固每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活动活动 2 2:观察香瓜教师引导提问: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特征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教学总结:教学总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用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否则将可能会对自身造成危害。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

11、征和作用(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板书板书: 我们来观察感觉器官有:眼睛舌头鼻子耳朵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第四课学会运用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会运用工具”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单元中的第4课。通过第3课的学习,教科书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感觉器官,并尝试用各种感觉器官感觉身边的各种物体,然后再综合利用各个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事物更多的外部形态特征。在这节课中,教科书利用情境创设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观察物体,这样可以观察得更细致,再让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学会记录自己的发现,丰富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网版权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 1是用放大镜观察。本活动通过教师的

12、指导,学生以模仿的方式跟教师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活动2边观察边记录,是指导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比较使用放大镜观察与肉眼观察的差异,并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学会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记录,这为后续科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21教育网二、学情分析延续上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活动主要的科学研究技能还是观察,有所区别的是本课是运用工具(放大镜)进行观察。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听说过放大镜,但使用放大镜的经验比较少,本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观察工具。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等直观的方式展示放大镜的使用规范。同时,

13、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放大镜时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强调“爱护放大镜”以及“禁止用放大镜看太阳”等教育。对于放大镜的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以体验活动为主,通过不断的使用领悟到放大镜可以放大细节,观察物体更清晰等就可以了。三、教学目标(1)知道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认识事物。(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4)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

14、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五、教学准备分小组准备、每人一份:放大镜 1 个、花朵一支、较小物体一个、记录单一张。教师准备材料:课件、花朵一支、放大镜一个。六、教学过程教教 学学 阶阶 段段教教 学学 环环 节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时间时间参参与与任务驱动课前互动1、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2、提出问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做什么呢?3、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

15、思考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5 分钟探探究究探究活动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怎样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练习使用放大镜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例如一朵花)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思考回答问题模仿练习回答通过学生对放大镜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发现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更大更清晰。15分钟探探究究探究活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思考通过学生对放15分动 体?怎样使用放大镜?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

16、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练习使用放大镜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例如一朵花)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回答问题模仿练习回答大镜的描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发现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更大更清晰。钟解解释释建立概念1、观察较小的物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的到的部分都画下来。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看到了这个物体是怎样每个学生在记录单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活动,知道学生进一步熟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领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放大18分钟的?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物体的这个部分总是看不清楚,你有什么方法观察到?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上画图。口头汇报回答细节,能使结果更加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