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896673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教学设计与反思(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初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古藤古藤教学设教学设 计与反思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进一步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思路,.体会作者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的鲜明特色。4. 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5. 品读文章质朴、简单的意象,自然、灵动的文字,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领会文章

2、主旨,体会作者感情。(2)分析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3)揣摩词句,品味语言。2.难点(1)想象与联想的作用(2)词句揣摩,语言品味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课件显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文章阅读同学们,我们自初一以来,学习了不少的优秀散文,大家回忆一下,举例说说。示例(1.) 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充分显示了藤萝花的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意蕴美的和谐、统一。文章先着重刻画紫藤萝花的外在美。通过对花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跃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写作者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的深刻思考。说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挫折、磨难不过是

3、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丽和充实,但不会阻碍生命长河不息的流动。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示例(2.) 行道树: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全文 466 个字,却蕴涵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示例 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

4、景交融。作者在书写人们盼春的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春草, 、春花、春风、春雨、人们迎春这一幅幅的画面,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 4.巴金的日 ,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 ,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飞蛾”即抗日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学理想。 月则表现了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了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了原有的一切, “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日和月是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了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通过一篇篇散文的阅读,我们获得

5、了一些散文阅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哪些方法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补充小结:课件显示:总的说来要弄清楚四点: 一是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是为什么写(主旨,即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三怎样写的(行文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四是写得怎样(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去阅读王剑冰的一篇优秀散文古藤 。(二)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1.文章的抒情对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点拨:文章的抒情对象的是古藤,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是围绕着它来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6、。 (注意抓关键词语,抓文眼: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 )点拨: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倔强、孤独。3.对于“古藤” ,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四个词语来概括。点拨:惊奇,敬慕,担心,敬仰。4.纵观全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点拨: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点拨:文章开头运用描写,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对象古藤,在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对古藤的惊奇感受。为了更

7、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叙述古藤由来的美好神话,在叙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更好的抒发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围绕古藤的艰难命运展开想象议论,同时联想到与古藤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事展开叙述和议论。由物及人,升华主题(三)品读鉴赏请同学们细读品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妙的地方,给大家赏析一下。 (下例示例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和是否需要补充的情况,有选择的展示)示例 1.文章开篇第一段对古藤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反复、比喻、拟人三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也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做了铺垫。示例 2.第 9 段里“.一千三百年风霜雨雪,

8、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这句话这句话显示了古藤生命升华的过程。“变成根”是指藤无所依傍后开始独立,自己为自己坐桩。“变成树”指变成了独立的个体, “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变成精”指藤有自己的灵魂、个性、和精神特质。 “藤留下了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示例 3.第 10 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这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强烈,层层深入地赞颂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间水土的精华,阐释了生命的内涵;比喻生动、形象,讴歌了古藤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表达了作者对古藤的敬仰和赞美之情示

9、例 4.文中最后一段(第 16 段)呼应第 14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奥秘,进一步突出古藤坚守者的形象,一个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语“倔强” ,这个词语揭示了古藤面对命运的变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种顽强的生存意志,坚强不屈服的独立个性。尽管挣扎过,痛苦过,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这个词就是全文的“文眼” 。 ”是作者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示例 5.文章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运变故,为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示例 6第 12 段

10、“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义 。 (寓意)示例 7.第 13 叙述老态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 14 段写古藤的“起点与终点” 、 “根与头” 、 “存活与伸展”,的叙述议论。有着内在联系:老态女子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奥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四)总结归纳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通过大家的阅读赏析,现在我们进一步归纳一下散文阅读的具体方法。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总结:1.紧

11、扣文眼明散聚。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虽然取材范围广泛,内容博杂,所谓“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但都统一在“神”这个灵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统领全文的这一“神” ,就能迅速而准确的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在散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这就是“文眼” 。倘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广博、纷繁的题材是怎样被有机地组织起来的。2.找准线索结构清。线索就是窜连文章内容的的一根红线,它在文章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找准它的线索就理清文章的结构。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3融情于景见立意“一切景语即情语”

12、,大凡写景状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4.咀嚼精妙品词句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揣摩咀嚼需结合全文内容,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品读感悟,理解才更准确。(五) 、作业:运用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课文谈生命(六)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学习者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大人生启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和失败

13、,当在这个时候,希望你们能像这棵古藤那样,以顽强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经历磨练,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只有经历了磨练的生命才会更灿烂,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会更精彩!一、教学目标1. 运用所学散文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进一步提高散文阅读的能力、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一株失去了大树的依托,但却并不因此而丧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写、抒情、议论谈感悟的思路,.体会作者以抒情为主,融抒情、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的鲜明特色。4. 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5. 品读文章

14、质朴、简单的意象,自然、灵动的文字,增强语言的感悟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领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2)分析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及其作用。(3)揣摩词句,品味语言。2.难点(1)想象与联想的作用(2)词句揣摩,语言品味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课件显示:(一)创设情境,导入文章阅读同学们,我们自初一以来,学习了不少的优秀散文,大家回忆一下,举例说说。示例(1.) 紫藤萝瀑布: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精彩描绘,充分显示了藤萝花的外在形象美与内在意蕴美的和谐、统一。文章先着重刻画紫藤萝花的外在美。通过对花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跃的

15、生命力。然后是抒写作者对生命底蕴和意义的的深刻思考。说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长河中,挫折、磨难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丽和充实,但不会阻碍生命长河不息的流动。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示例(2.) 行道树: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赋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全文 466 个字,却蕴涵了作者

16、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示例 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书写人们盼春的基础上给我们描绘了春草, 、春花、春风、春雨、人们迎春这一幅幅的画面,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 4.巴金的日 ,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 ,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飞蛾”即抗日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学理想。 月则表现了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了嫦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了原有的一切, “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日和月是作者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了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通过一篇篇散文的阅读,我们获得了一些散文阅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哪些方法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师补充小结:课件显示:总的说来要弄清楚四点: 一是写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是为什么写(主旨,即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