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896654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鲁氏菌血清学检验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秋香免疫学基础 n由于布鲁氏菌培养的营养条 件苛刻而且时间长,所以布 鲁氏菌的血清学诊断越来越 受到重视。主要是根据相应抗原抗体可以 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呈现可见 反应的原理,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 测体液中未知的抗体(或抗原).由于 试验时通常是用患者血清作为待检 材料,所以检测抗原抗体的体外试 验又称为血清学试验或血清学反应 . n血清学检查既可协助早期诊断,还可 确定是否复发或重复感染。n感染1-2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M抗 体,可以用凝集试验或抗人球蛋白试 验检测n感染周后,患者血清中出现IgG抗体 ,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或 EL

2、ISA检测虎红平板的凝集反应(RBPT)原理n该试验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 试验。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3.6 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 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 凝集活性、检查出的抗体是IgG类,因 此提高了该项反应的特异性。器材与试剂n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清洁脱脂 玻片或有凹形孔的玻片、0.1ml吸管或微量 加样器、混合棒或牙签 试验方法n在玻片上加0.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 红平板抗原0.03ml,充分混匀,在5分钟内 观察结果。(四) 结果判定n有二种方法,第一种是,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就判为阳 性;n另一种用“+”表示凝集程度按下列标准用加号

3、记录反应 强度:n+:出现大的凝聚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 ,100%凝集n+:有明显的凝聚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5%凝集n+: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n+: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n-:液体均匀混浊评价n此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 疫;n此法有一定敏感性,检查牛的阳性率稍高于绵羊 、山羊。n因为在酸性环境下IgM活性受抑,该法主要是检 查IgG类凝集抗体,所以特异性较好,与补体结合 试验、二巯基乙醇(2-ME)试验和抗球蛋白( Coombs0)试验有较高的吻合率。n该法受制备抗原时条件影响较大,所以每批制备 抗原应予以检查、标化方可应用。试管

4、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的原理1897年莱特氏等(Wright)与其同 事发现患该病的病人血清与马尔 他细菌的培养物产生了凝集现象 ,遂称之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成 了迄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 一。设备及试剂n试管凝集抗原n被检血清n0.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n吸管n试管n试管架n孵箱操作步骤n被检血清的稀释:一般情况下,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 管,第一管加入2.3毫升石碳酸生理盐水,第二管不 加,第三、四、五管各加入0.5毫升.用1毫升吸 管吸取被检血清0.2毫升,加入第一管中,混匀。混 匀后, 以该吸管吸取第一管中血清加入第二和第 三管各0.5毫升,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匀,并吸 取0.5毫升加入第四管,

5、依次稀释到第五管,混匀后 从第五管吸出0.5毫升弃去.如此稀释后,从第二管 起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 1:25 1:50 1:100操作步骤n加入抗原:先以0.5%石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做 适当稀释(一般是作1:10稀释),稀释后的抗原加 入各稀释的血清管(第一管不加,作为血清对照 ),每管0.5毫升,混匀。加入抗原后,第二管至第 五管每管总量为1毫升,从第二管起血清稀释度分 别为1:25 1:50 1:100 1:200,从第一管再吸出0.5 毫升,剩1毫升。n对照管的制作:n抗原对照(适当稀释的抗原加石碳酸盐水)n被检血清对照n阴性对照(阴性血清稀释后加抗原)n阳性对照(阳性血清稀

6、释到原有滴度加抗原)n然后将试验管和对照管充分 混匀后,放于37温箱中 20-22小时后取出,在室温 下放置2个小时,以比浊管 为标准判定结果。结果的判定n判定比浊管的制备:每次试验须配制比浊 管作为判定的标准依据.n配制方法是:取本次试验用的抗原稀释液 (一般1:10)5-10毫升,加入等量的 0.5%石碳酸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按下 表配制比浊管n比浊管的配制试管凝集反应标准比浊管配制n管号 抗原稀释液(ml) 生理盐水(ml) 透明度 标记n1 0.00 1.00 100% + n2 0.25 0.75 75% + n3 0.50 0.50 50% + n4 0.75 0.25 25% n

7、5 1.00 0.00 0% 结果记录n根据各管中上层液体的清亮程度记录结果 ,特别是50%清亮度(+)对判定结果关 系较大,一定要与比浊管对比判定n血清对照为清亮透明无沉淀,抗原对照为均 匀混浊在两种对照管都成立的情况下,才 可判定试验管,否则应重做。对沉淀需要 经验判定。n “+” 几乎完全凝集,上清液75%清亮n“+”显著凝集,上清液50%清亮n“+” 微量凝集,液体25%清亮n “-” 无凝集,液体不清亮n确定每份血清滴度是以出现“+”及以上的 凝集现象的最高血清稀释度n“+”完全凝集,上清液100%清亮诊断标准n没有进行过菌苗接种的人、畜血清试验的标准是 :n人、牛、马、鹿、骆驼等大

8、家畜血清为1:100( +)及以上者为阳性,1:50(+)为可疑。n猪、羊(绵羊、山羊)、犬等小家畜血清在1: 50(+)及以上者为阳性,1:25(+)为可疑。n对可疑反应的人和动物应在10-25天内重复检查, 以便进一步确定诊断。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n 受检血清应新鲜、无溶血、无污染,存放血清处 温度不能超过10,采血后应于34日内进行检 查,因放置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清效价降低。n 遵守操作规程:所用的器材要清洁、干燥,试剂 的加量一定要正确,放入温箱的温度和时间都要 按要求,否则都影响结果。每份血清和抗原均要 有对照。n高渗盐水作凝集反应,一般浓度在1012%,一 般切记人血清不

9、能用高渗盐水。n作凝集反应时,有个别血清会出现前带现象,即 稀释度低的血清管内(或血清量多的格)不发生凝 集,而稀释度高的管内(或血清量少的格)出现凝 集,这叫做前带现象。如果某血清在平板凝集反 应中出现了前带现象,那么做试管反应时应多做 几个管,多采用几个稀释度。n 氯化钠的含量增高对血清反应有明显的影响,盐 的浓度越高,反应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兽医界 为了克服凝集反应中的阻抑抗体的干扰,对羊血 清采用高渗盐水作凝集反应,一般浓度在 1012%,切记一般人血清不能用高渗盐水。n 前带现象产生的原因n 胶体粒子学说:血清稀释度低所含的胶体粒子 多,它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而稀释度高的则含 胶体粒

10、子少,所以出现凝集。n 不完全抗体学说:血清中因存在不完全抗体竞 争抗原,所以在低稀释度的管中不凝集。n 抗原抗体比例失调,也就是抗体过剩或血清内 含有过多防腐剂,严重污染可造成前带现象的产 生,封闭抗原的干扰。评价n该方法特异性较好,敏感性也高,因此适 用于检疫和临床诊断。n由于该试验有时出现前带现象和封闭现象 ,所以有时也出现假阴性结果,必要时和 其它方法联合应用。n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与抗体 的抗原结合部位之间 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专 一性的.例如:布氏杆菌只能与布氏杆菌抗体 相结合,而不能与痢疾杆菌抗体相结合.抗原抗体 结合的表面性n抗原抗

11、体的结合仅仅是分子表面的结合, 虽然两者的结合相当稳定,但结合后的抗 原抗体,其本身的结构,生物学活性均未 遭到破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即抗原 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所以,解离抗原抗体复 合物的方法可用于 提取,纯化抗原或抗体.抗原抗体结合的适当比例抗原是多价的(分子表面有多个抗原决定簇),抗体 一般是双价的,(分子的末端有两个抗原结合部位 ),所以,二者的结合就有一个比例关系问题只 有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才能形成较大的,容易观 察的复合物如若比例不当,就不能形成较大复合 物.所以试验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对抗原抗体(甚至两 者同时)进行连续稀释,以便更好地提供两者最适的 比例.颗粒性抗原,因其分

12、子较大,形成可见的凝集 物质所需的抗体较少,所以试验时一般把含有抗体 的血清做连续稀释,尽管如此,有时还能在含有较多 抗体的前列试管中,因两者比例不当不呈现可见反 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前带现象. 抗原抗体结合的阶段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快, 只需几秒或几分即可完成.但不出现 肉眼可见的反应. 第二阶段:抗原抗体结合的可见阶段, 这一阶段的反应是可见的,反应较慢, 常需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更久。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n电解质;抗原抗体反应必须有适量的电解质参加,否则不 出现可见反应,一般拿0.85化钠溶液做为抗原或抗体的稀 释液。n温度: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多抗

13、原与抗体的碰撞机会。促 进反应现象加速出现。一般最适温度范围在0-56之间。在 这个范围内,温度低,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较小,但生成的 复合物不易解离。温度高,对反应的促进作用较大,但生 成的复合物容易解离。实际工作中,多数反应在37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一般在加温之前,适度的振摇抗原抗体的 混合液,也能增加两者之间的碰撞机会。n酸碱度:一般以6.0-8.0为宜,若低至3左右,因接近细菌 的等电点,可引起细菌性抗原非特异性的酸凝集,影响试 验结果。血清学试验的对照n由于参加血清学试验的成分和试验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影响因素很多,所以需要在正式试验的 同时,在与正式试验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分别对 抗原,抗体等各种成分做对照检查。这些对照 检查和对照试验对观察和分析试验结果是绝对 必要的。另外,诊断制品一定要在有效期内使 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