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3472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透明玻璃杯、滴管、曲别针、硬币(一元) ,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我又准备了矿泉水瓶盖、粘有肥皂的小棒。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装水、在满杯水内放曲别针、给硬币装水”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拓展活动利用“让塑料瓶盖飘入水中央”这一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2、。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课前谈话:孩子们,脑筋急转弯会吗?谁来说一个?(学生自由说)老师也有一个,想听吗?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是水)(学生猜)玩过水吗?在哪里玩的,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玩法)现在想玩水吗?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那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水,想玩水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课前通过让学生说脑筋急转弯,活跃气氛,形成学生主动交流的氛围。自然引出“水”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情 ,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了解学生对水的一些认识,为上课做好准备。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中玩水,过渡到课堂上玩水、研究水面

3、,使学生意识到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课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1.1.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面吗?(学生自由汇报)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玩玩水,观察水面,看能发现什么。(板书:水面)2.2.引导学生从观察半杯水开始探究。引导学生从观察半杯水开始探究。同学们会装水吗?看,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一个空玻璃杯,谁愿意帮老师装半杯水?那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你打算怎样装?(学生自由简单汇报)装水时,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汇报)那好,我们就选用烧杯装水,装时注意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

4、半杯水) (学生装完后)现在每个桌上都有半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杯内的水面什么样?(学生观察后简单汇报)3.3.引导学生观察满杯水水面。引导学生观察满杯水水面。我们继续往里装水,一直装到水满为止。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学生装完后)同学们,水装满了吗?满到什么程度?还能继续往里装水吗?再用滴管加一些试试。现在杯子里的水已经装满了,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观察汇报)【学生在说生活中的水面时,大都从颜色、有波纹等方面来交流,基本不切入本课观察主题。为了突出本课探究主题,教师通过装水这个活动,让学生先观察半杯水水面,

5、再观察满杯水水面,从而让学生随着水面的变化一步步深入探究水面的秘密。 】二、进行二、进行“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的探究活动1.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曲别针, (指着学生面前的满水杯)这么满的的水,你认为还能往里放曲别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能放入,请说说理由)如果能放入,你认为最多能放几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再汇报,把学生们的猜想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以后与实验数据比较)2.2.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每个小组的猜想都不一样,那满水杯内究竟能放入多少枚曲别针?怎么样才能知道?在实验的过程中,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

6、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放的时候注意速度要慢,数清数量,水流出来之前数量为最多数。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面,看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放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3.3.学生汇报与交流学生汇报与交流你们在满水杯里放了多少枚曲别针,哪个小组先汇报?(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和猜想的数据相比较)同学们看,你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看来有些问题只凭猜想还不行,它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验证。那在放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却没有流出来)【通过“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

7、形象具体地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此时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有一种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感觉。通过猜想与实验的对比,体验到猜想与实验结论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问题只凭猜想是不科学的。 】三、进行三、进行“硬币上装水硬币上装水”的探究活动的探究活动1.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出示一元硬币)看这是什么?你们平时用它干什么?今天我们不用它买东西,我想用它来装水,你们认为能行吗?(学生表现出不相信的样子,认为不能装水,此时让学生说说不能装的理由)如果我们用滴管在硬币上装水,你就为能装几滴?(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以便与实验的数据做比较)2.2.指导实验。指导实验。这枚硬

8、币究竟能装多少滴水,我怎么样才能知道?在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同学们在滴水时,要慢慢滴,一边滴一边数清数量,一直滴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边滴边观察水面的变化。(学生在滴水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3.3.学生汇报与交流。学生汇报与交流。你们小组硬币上最多装了多少滴水?(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并与猜想的数据做比较)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那在滴水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同学们,一杯满的都快要流出来的水里还能放入几十枚,甚至还要多的曲别针,一枚小小的硬币上居然能装几十滴水

9、,水面越来越鼓,都快变成半球形了,水面都高出杯子一大截,而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这圆鼓鼓的水面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小组内猜猜看。(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验现象,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4.小结:同学们说的多好啊,你们都感受到在这水面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阻挡了里面的水流不出来,那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只问不答)科学家给这种神奇的力量取了一个名字: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此处让学生齐读“水的表面张力” )这就是水面的秘密。 (补充板书:的秘密)5.5.出示资料卡。出示资料卡。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

10、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指生读一读)【学生通过给硬币装水这个活动,发现硬币上的水面越来越高了,都成半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但是学生通过活动,只能体验到这种现象,而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此处教师适时揭示水的表面张力。 】四、应用与拓展四、应用与拓展1.1.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同学们多棒呀!你们在玩水的时候就发现了水面的秘密,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其实在生活中,水面这种神奇的表面张力到处可见。咱们看,在座的每一位小科学家,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2.2.这儿还有一些水的表面张力现

11、象的资料,请大家欣这儿还有一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赏一下。(欣赏关于水的表面张力图片、视频)(介绍水黾)认识它吗?它叫水黾,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飞速的滑行, 。3.3.课外延伸,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课外延伸,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出示一塑料盆,一曲别针)(老师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松将曲别针引入水面中央,此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同学们看,曲别针为什么跑到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水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呢!【这里我向学生演示了一个让曲别针飘到水中央的小实验,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想课下继续探究水面秘密的欲望,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

12、的保障。 】水面的秘密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从生活入手,激起探究兴趣。“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 “玩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都玩过水,但对于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水面是什么样子?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留意过,既使看过,也是表面现象,如颜色、有波纹等。因此接下来,我

13、设计了两个装水小活动:一是装半杯水,装完后仔细观察,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二是装满一杯水,在装的过程中,我及时问学生:“你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并引导学生用滴管继续把水装满。这时让学生再去观察水面,满杯水的水面有点鼓的,原来水面不是平的,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生活中的普通水面入手,逐层深入,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小小的水面还藏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真是有趣。就像一颗小石头,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纷纷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二、有序地观察,引导自主探究。这是一节观察课,本课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从而得出水

14、面的秘密就是水有表面张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半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又是让学生观察满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已有了一杯满水的前提下,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满满的一杯水内还能放曲别针吗?如果能放,能放多少枚?学生小组讨论,大胆猜想。这时,我及时把学生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与实验结果作以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面,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没流出来,纷纷感到奇怪。在学生的惊奇中我又设计了“给硬币装水”的活动,出示一元的硬币,让学生猜想能不能在硬币上面装水,如果能,你认为能装

15、几滴?学生大都猜测不能装,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在滴水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这时学生发现水面越滴越高,都快成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进一步体验到了水面神奇的现象。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交流、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有序地观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神奇的水面现象就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从而揭示出了水面的秘密。通过几个不同的观察水面的探究活动,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三、合理的拓展,问题使探究走出课堂。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我

16、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又从问题结束” 。引入性问题是将学生领入探究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以最终又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而圆满结束。课堂探究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交流、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了水有表面张力这一现象。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拓展这一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曲别针。这时我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轻一碰,轻松将曲别针引入了水面的中央,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这时我趁机问:“曲别针成功地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继续将探究活动深入进行下去,对“为什么”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