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892578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教材《国学经典教育读本》合编(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 -目目 录录上上 编编第一章 论语选读 1第二章 学记选读 11第三章 大学选读 16第四章 韩愈作品选读 20第五章 传习录选读 24第六章 黄宗羲作品选读 27下下 编编第一章 孟子选读 32第二章荀子选读41第三章乐记选读 50第四章中庸选读 54第五章对贤良策选读 58第六章颜氏家训选读 61第七章朱子语类选读 69第八章习性诸论选读 72第九章 梁启超作品选读 75- 1 -上上 编编第一章第一章 论语论语选读选读一、原文选读一、原文选读1 1 1.1.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2、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注释注释】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 ;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 ;二为“正” 。 【大意大意】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2.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 ”曰:曰:“既富矣,又何加

3、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 ”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注释注释】仆:驾车。 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大意大意】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 ”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 3.“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论语阳货阳货 )【注释注释】性:指先天素质。 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大意大意】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4.“4.“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

4、曰:对曰:“未也。未也。 ”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论语阳货阳货) 【注释注释】女:通“汝” ,你。 居:坐。 愚:受人愚弄。 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贼:害。 绞:说话尖刻。【大意大意】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

5、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5.子路问君子,子曰: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敬。 ”曰:曰:“如斯而已乎?如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 ”曰:曰:“如如斯而已乎?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论语宪问宪问 )【注释】以: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或“以便” 。

6、下面几个“以”用法同此。 斯:代词。指代“修已以敬” 。 而已:罢了,够了。 安人:使他人安乐。安:使动用法。 病:这里有“难”的意思。【大意】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应以敬为目标,提高自身修养,使言行不越礼。 ”子路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进一步要通过修养自己,使亲人朋辈安乐。 ”1 该读本凡有“”号均为必读文段。- 2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更进一步便是通过修养自己,使天下老百姓都得到安乐。而修养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以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这是尧舜也难以实现的目标啊!”6.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

7、【注释】行:社会实践。【大意】孔子按四项内容教授:典籍文化,社会实践,忠和信。7.7.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注释】有:同“又” 。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8、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8.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注释】箪: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大意】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9.子曰: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

9、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注释】躬自厚:重责自己即严于律己。.【大意】孔子说;“严于自己的过失,而轻于别人的过失,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10.10.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 ”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注释】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

10、:实践,实行;复礼:践行礼仪。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 目:具体的条目,纲目。 回:颜回。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 事:从事,实行,照着做。 斯:这,这些,代词。【大意】颜渊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仪,这就是仁。一旦都能这样做,天下就会归顺于你的仁治,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细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看,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听,不合于度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11.1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司马牛

11、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忧不惧。 ”曰: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论语颜渊颜渊)【注释】省:反省,自我检查。 疚:内心痛苦、惭愧。【大意】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曰:“不忧愁,不畏惧,- 3 -做到这些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可以畏惧的呢?”12.12.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论语语学而学而

12、)【注释】重:稳重、庄重。威:威严。 固:闭塞不通。 忠信:忠诚,讲信用。主忠信:以忠诚信实为根本。 友:意动用法,是“以为友” 。 过:作动词,犯过失。惮:害怕。【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则不牢固。要以忠信为根本。不要与那些在品德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过错,不要怕改正。 ” 13.13.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大意】孔子说:“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仿效着去干;执政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就是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14.14.子曰:子曰:“苟正其身

13、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论语子路子路 )【注释】何有:有什么困难呢, “何难之有”的省略。 【大意】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使自身品行端正,那又怎能使别人端正呢?”15.15.子曰: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 )【大意】孔子说:“以前我对人,听他怎么说就信他怎么做。现在我对人,是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是宰予让我有了这种改变。 ”16

14、.16.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 17.17.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大意】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 ” 18.18.子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抑:只是。 云尔:如此。【大意】孔子说:“如果要说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但为此而不断追求,并不知疲倦地教诲他人,则可说是已经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弟子们无法学到的啊。 ” 19.19.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