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甾体及其苷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92107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甾体及其苷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08甾体及其苷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08甾体及其苷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08甾体及其苷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08甾体及其苷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甾体及其苷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甾体及其苷类(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甾体及其苷类 STEROIDES AND GLUCOSIDES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天然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种类很 多,包括动植物甾醇(也称固醇)、胆酸 、维生素D、动物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植物强心苷、蟾酥毒素、甾体生物碱、甾 体药物、昆虫激素等。虽然这些成分来源 不同、生理活性不同,但它们的化学结构 中都具有甾体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 这类成分涉及到生理、保健、节育、医药 、农业、畜牧业等多方面,对动植物的生 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甾体的定义又名类固醇化合物(steroids),因其 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核,1936 年给这类化合物提

2、出一个总称“甾体化合物 ”,“甾”字很形象化地表示了这类化合物 的骨架,即在含有四个稠合环“田”字上面 连有三个支链“”。C10、C13上各有 一个甲基,称为角甲基。 C17位有侧链。二、研究进展1903-1932年,甾醇及胆酸的研究阐明了 甾体的碳架结构。 1928-1960年,动物激素的发现和工业生产 。 1960-80年代末,避孕药物的合成及其应 用与昆虫激素的发现。 三、基本结构和分类在甾体母核上,大都存在C3羟基,可和 糖结合成苷。而C17侧链有显著差别,根据 C17侧链结构的不同,可将天然甾类分为不 同类型。分类C17 侧链A/BB/CC/D C21 甾类羟甲基衍生物反反顺强心苷类

3、不饱和内酯环顺、 反反反甾体皂苷类 含氧螺杂环顺、 反反反植物甾醇脂肪烃顺、 反反反昆虫变态激 素脂肪烃 顺反反胆酸类戊酸顺反反甾体母核有七个手性碳原子,C5、C8、 C9、C10、C13、C14、C17,故理论上应有 27=128种光学异构体,但由于稠环的存在及 其引起的空间阻碍,实际上可能存在的异 构体大大减少,一般只以稳定的构型存在 。四立体化学1.母核的构型:甾体化合物的四个环之间,每两个环以 碳碳单键稠和时,可以是顺式的,也可以是 反式的。 A/B环有顺式(5-H)或反式(5-H)稠和。 B/C环是反式稠和(8-H/9-H)。 C/D环有顺式(14-H)或 反式稠和(14-H)。(1

4、)正系:A/B环为顺式,B/C反式,C/D反 式,C5-H及C10-CH3处于环平面同一边,以 粪甾烷(coprostane)为代表。(2)别系或异系:A/B为反式,B/C反式, C/D反式。C5-H及C10-CH3 不处于环平面同 一边,以胆甾烷(cholestane)为代表。许多甾体化合物,于C5处形成双键,故区分A/B环稠和时构型的因素不存在,故无正系、别系的区别。2.取代基的构型: 天然甾类成分C10、C13、C17侧链大多为 -构型,以实线表示。由于C3上有羟基, 故取代基的构型实质上是指C3羟基的空间排 列,有两种类型的异构体:C3 -OH, C10-CH3 顺式:型(实线表示)C

5、3OH, C10-CH3 反式:型或epi(表)型 (虚线表示)四、甾类成分的颜色反应甾类成分在无水条件下,用酸处理,能产生 各种颜色反应,用这些反应来初步鉴别该类成 分或供比色分析。 v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样品溶于冰醋酸 ,加浓硫酸-醋酐(1:20),产生红 紫 蓝 绿 污 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Salkowski反应 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 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 酸层显绿色荧光。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 锑反应 将样品醇溶液点于 滤纸上,喷 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氯仿溶液 (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 热,显黄色、灰蓝色、灰

6、紫色斑点。v4.Rosenheim反应: A.样品 25%三氯醋酸乙醇液红色、紫色 分子中有共轭双烯结构或经三氯醋 酸作用,生成物具共轭双烯结构。B.25%三氯醋酸乙醇液-3%氯胺T水液(4:1) 样品荧光反应毛地黄强心苷类的区别毛地黄毒苷类:黄色 羟基毛地黄毒苷类:兰色 异羟基毛地黄毒苷类:灰黄色6.Lifschutz反应:样品冰醋酸液过氧苯甲酸结晶 (C6H5COO2H)H2SO4 呈色7.Tortellijaffe反应:样品冰醋酸液 2%溴-氯仿液界面呈绿色5.Tschugaev反应: 样品冰醋酸液 氯化锌+乙酰氯淡红或紫红 其反应机理较复杂,无色的甾体化合物在无 水条件下和浓酸作用,首

7、先是C3含氧小基团的 质子化而形成烊盐(此时加水稀释可回收甾醇 ),进一步则脱水形成共轭双键,然后产生双 键移位或双分子聚合或氧化等过程,生成有色 物,故有色物多为复杂混合物。例:胆甾醇( cholesterol)三氯化锑反应黄红色3,3双(2,4)胆甾二烯3,5-胆甾二烯一、C21甾体化合物(一)定义C21甾(C21-steroides)是一类含有21 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由植物中分离出 的C21甾类都是以孕甾烷(pregnane)或其 异构体为基本骨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 床的一类重要药物,具有抗炎、抗肿瘤、 抗生育等方面生物活性。(二)存在形式C21甾类在植物体中除游离存在外,可 与糖

8、结合成苷C21甾苷类。其苷类糖链多和C21甾的C3-OH相连,少数连于C20-OH上 。其苷类分子中除2-OH糖外,还有2-去氧 糖。1C21甾苷类大都与皂苷、强心苷共存于中药 中如洋地黄叶和种子中,含有强心苷、皂 苷及C21甾苷(称为洋地黄醇苷或洋地黄醇 苷类)。其无强心作用,水解可生成糖及 苷元。杠柳的根皮及树皮称北五加皮,其 中含多种甾苷,除强心苷-杠柳苷外,还 含C21甾苷。 2有些植物,不含强心苷,而含C21甾苷,多 存在于萝摩科。如从牛皮消中得到的牛皮消 苷元、本波苷元、林里奥酮等均属C21甾苷。(三)结构特点v A/B反;B/C反;C/D顺。 v C5、C6位大多有双键; C20

9、位可能有羰基 ; C17位上的侧链多为a构型。 v C3、C8、C12、C14、C17、C20等位置可能有 OH;C21位可能有OH。 v C11、C12羟基可能和醋酸、苯甲酸、桂皮 酸等结合成酯。 v C3OH有时和糖缩合成苷类存在。(四)结构类型 1大都是结晶形化合物;一般亲脂性较强 (分子中往往存在酯键)。可溶于石油醚 、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不溶于水;C21甾 苷类水溶性增大。四理化性质2具甾体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由于C21甾苷类分子中2-去氧糖的存在,故存 在Kellerkiliani 颜色反应(强心苷类颜色反应 )C21甾苷类溶于含少量Fe3+(Fecl3或Fe2(SO4)3)的冰醋酸

10、,沿管壁滴加浓H2SO4界面及醋酸层颜色变化(蓝、蓝绿色)苷元不同而不同二、海洋甾体化合物Section ThreeCardiac Glycosides 一、定义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存在于植 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 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二、三十种,用于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病, 如西地兰、地高辛、毛地黄毒苷等。 但强心苷类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而 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有剧毒 ,若超过安全剂量时,可使心脏中毒而停 止跳动。 其中某些强心苷对动物肿瘤有效,主要是 细胞毒作用。 1785年,W.Wi

11、thering 使用洋地黄叶治疗水 肿,到现在已从十几个科一百多种植物中发 现强心苷类,主要有夹竹桃科、玄参科、萝 摩科、卫矛科、百合科、大戟科等等。 较重要的植物有黄花夹竹桃、紫花洋地黄、毛 花洋地黄、杠柳、铃蓝、海葱、福寿草、羊 角拗等。 动物中尚未发现有强心苷类成分,蟾蜍中所 含的蟾毒也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具强心作用 ,但其非苷类,而属甾类。 二、生物合成以甾醇为母体经多次转化而逐渐生成涉及 到大约20种酶的作用,如还原酶、氧化还原酶 、苷化酶、乙酰化酶等。毛地黄中的强心苷元 的形成过程:强心苷生物合成途径:三、化学结构和分类(一)苷元部分1.基本结构 强心苷是由强心苷元(cardiac

12、aglycone) 与糖(sugar)二部分构成。(1)苷元母核苷元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构象对 强心苷的理化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天然 界存在的强心苷元B/C环是反式,C/D环是顺 式,A/B环大多数为顺式-洋地黄毒苷元 (digitoxigenin),少数为反式-乌沙苷元 (uzarigenin).(2)取代基苷元母核上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 C3位-OH多为-型-洋地黄毒苷元,少数 为-型(命名时冠以“表”字)3-表洋 地黄毒苷元(3-epidigitoxigenin)。C14位-OH 都是-型(C/D环顺式)。 C10,C13,C 17位有侧链,C10,C13多为-CH3

13、。 C 17位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 C11,C12和C19位可能连羰基;C4,5、C5,6、C9,11、C16,17可能有双键。 2.结构类型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 -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构型,个别为-构型, -型无强心作用。甲型强心苷元:C17位上连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内 酯-强心甾烯型。以强心甾(cardenolide)为 母核命名。乙型强心苷元C17位上连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 -双烯-内酯,分为海葱甾二烯和蟾蜍甾二烯。 以海葱甾(scillanolide)或蟾蜍甾 (bufanolide)为母核命名

14、。(二)糖部分构成强心苷的糖又20多种,根据C2位上 有无-OH分为-OH糖及-去氧糖两类。后 者主要见于强心苷。 1.-羟基糖 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D-葡萄糖、L-鼠李 糖外,还有: (1)6-去氧糖如:L-夫糖、D-鸡纳糖等。 (2)6-去氧糖甲醚如:L-黄夹糖、D-洋地黄 糖等。2. -去氧糖 (1)2,6-二去氧糖如: D-洋地黄毒糖等 。 (2)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 D-加拿大麻糖等。 (三)构成强心苷的糖对强心作用的影响构成强心苷的糖数目和种类不同,对强心苷 活性影响不同。 v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二糖苷三糖苷 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

15、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 2, 6-去氧糖苷 v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 v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四)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强心苷中,多数是几种糖结合成低聚糖 形式再与苷元的C3-OH结合成苷,少数为双 糖苷或单糖苷。糖和苷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 v 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v 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v 型:苷元-(D-葡萄糖)Y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v (五)结构举例四、强心苷的理化性质(一)理化性质 1. 性状: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物质,有旋光性,C17 侧链为-构型的味苦,-构型味不 苦,但无效。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度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 有关,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 极性溶剂;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 性溶剂。弱亲脂性苷微溶于氯仿-乙醇(2:1),亲 脂性苷微溶于乙酸乙酯、含水氯仿、氯仿- 乙醇(3:1)。 一般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或苷元的 亲水性强、亲脂性弱,可溶于水等高极性溶 剂而难溶于低极性溶剂,多为无定形粉末。 洋地黄毒苷是一个三糖苷,但3分子糖 都是洋地黄毒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 故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小(1:100000000),易 溶于氯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