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918296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4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关于 2424 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时计时法的教学体会多年来的教学体验,使我深深认识到在 24 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于是我就反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最终从中摸索到一套比较成熟的讲授方法。这套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同学们听得懂、记得牢,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地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今特借此机会以奉献给大部分的年青的同行们,以期达到与大家交流互助。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 “24 时计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首先要明确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在整个“时

2、间”的教学中把“24 时计时法”放在教材的最后,足以证明它的重要和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社会上的很多行业,如邮电、交通、广播等许多部门都用的是“24 时计时法”的时间。而且今后会普遍运用以达社会化。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必须逐步解决以下几个相关联的问题:一、通过直观教学务必使同学们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 。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 12 个数字。12 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 24 时计时法相

3、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 12 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 1 时,两个 2 时,两个 3 时,两个 12 时。例如:钟面上的 1 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 1 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 时等。而 24 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 12 个数字,但和 12 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 12 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 1 时一直读到中午的 12 时后,下面的 1 时就直接读作 13 时,那么1 时后面的 2 时就续读作 14 时,读到午夜的12 时时就读作 24 时,这就是 24 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 24 时。通过黑板上的钟面,

4、使同学们产生对家里的钟面的联想。通过老师的反复对照读法,使同学们也能很好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有了概念,同时,也就有了有计算的基础,这就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第一阶段。务必引起老师的重视。二、以“求列车运行时间”为代表,推出诸如此类的简易计算公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 24 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例如:一列火车 10:22 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 到达沈阳。求列车的运行时间。还有,一场 演唱会从8:30 开始到 14:

5、30 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诸如此类的计算举不胜数,要是见一题就给讲一次怎样的计算,那就麻烦太大了。所以凡属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同学们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运动时间。这个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关键是公式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同学们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运动时间,接近的有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些事物虽不接近行走,但也是运行的事物,有如:比赛、会议、义务劳动、演唱会等也都可看作运行的事物,只要有开始

6、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的解决了。如:19:29-10:22=9:07,这个9:07 就是火车在北京和沈阳之间的运行时间。又如:14:30-8:30=6:00,这个 6:00 就是演唱会的“运行时间” ,同学们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就非常的灵活和得心应手了,这样一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同时也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和时间。三、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还要使同学们认真掌握实际的计算技能这是所说的计算技能主要是竖式的计算(笔算)。列竖式时必须使同学们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也就是时间的单位时与分的借位和进位问题。

7、虽然同学们把 1 时等于 60 分,60 分等于 1 时背记的很熟,但在竖式中的具体计算时,必须使同学们知道,分与分之间,时与时之间都是借一当十,够十进一,可是时与分之间的借位和进位却是借一当 60 时够60 进一。例如:19:20 中 20 分不够减去 30 分,得从前面的 9 时中借一,但借一时就等于 60 分,原来分的十位上是 2,现在就是 8 减下面的 3,结果原来时十位上的 9 只剩下 8 去减下去的 0。因此得出 19:20 这样的结果。又如 8:45 中的 45 分加上 25 分等于 70 分,但不能写成 70 就完事了,应拿出 60 分向前面的时位上进一,而得出到8:45,而不

8、应该写成 11:70,以上这样的换算技能十分的重要,我们务必给同学们讲明白,写清楚,免留后患。四、列车运行时间跨越两天或多天的分段计算方法该问题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引伸问题。通过上面运行时间求作的简易公式的教学,只要同学们对于求当天的运行时间熟炼了,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也都能较顺利的通过的。但是也会遇到个别的(少部分)同学产生糊涂和混乱。这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难点部分。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的时间是 18:00,到达上海的时间是第二天 8:25,求这列火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对于有些同学似乎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但当我们讲出灵活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时,也就使他们不再感到困难了。也就是说

9、,从今天的 18:00 到晚上的24:00 属今天的运行时间,用 24:00 减去 18:00等于 6:00,这 6:00 就是今天的运行时间,所不易看出的是 24:00,它是一个不明显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很关键,它是两天的分界线,计算时必须用到它。今天的运行时间求出后,再加上 24:00以后的 8:25(每二天后运行的时间) ,就是整个人北京到上海的全程运行时间。列综合算式:(24:0018:00)+8:25=14:25。解决了跨两天的运行时间问题后,那么跨多天的运行时间也就可以类推计算了。例如:一列火车从沈阳 14:00 发车,第三天到达成都,到站时间为 13:20,求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在

10、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应该把运行的时间分为三段来认识,即从沈阳出发的当天为第一天,到达成都的那天为第三天,那么中间的第二天是整整的一天(24:00) 。列算式也就很容易的事了。那就是先求出第一天的运行时间:24:00-14:00=10:00,第二天是整 24:00,第三天运行了 13:20,把这三天的时间加起来的和,就是这列火车从沈阳到成都的运行时间。即:10:00+24:00+13:20=47:20。多年来的教学体验,使我深深认识到在 24 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于是我就反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最

11、终从中摸索到一套比较成熟的讲授方法。这套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同学们听得懂、记得牢,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地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任务。今特借此机会以奉献给大部分的年青的同行们,以期达到与大家交流互助。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 “24 时计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首先要明确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在整个“时间”的教学中把“24 时计时法”放在教材的最后,足以证明它的重要和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社会上的很多行业,如邮电、交通、广播等许多部门都用的是“24 时计时法”的时间。而且今后会普遍运用以达社会化。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必须

12、逐步解决以下几个相关联的问题:一、通过直观教学务必使同学们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 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 。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 12 个数字。12 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 24 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 12 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 1 时,两个 2 时,两个 3 时,两个 12 时。例如:钟面上的 1 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 1 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 时等。而 24 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 12

13、 个数字,但和 12 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 12 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 1 时一直读到中午的 12 时后,下面的 1 时就直接读作 13 时,那么1 时后面的 2 时就续读作 14 时,读到午夜的12 时时就读作 24 时,这就是 24 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 24 时。通过黑板上的钟面,使同学们产生对家里的钟面的联想。通过老师的反复对照读法,使同学们也能很好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下面的实际计算打下坚定的基础。有了概念,同时,也就有了有计算的基础,这就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第一阶段。务必引起老师的重视。二、以“

14、求列车运行时间”为代表,推出诸如此类的简易计算公式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讲清 24 时计时法的概念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计算的教学。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例如:一列火车 10:22 从首都北京发车,19:29 到达沈阳。求列车的运行时间。还有,一场 演唱会从8:30 开始到 14:30 结束,求演唱会演出的时间等。诸如此类的计算举不胜数,要是见一题就给讲一次怎样的计算,那就麻烦太大了。所以凡属这类的计算问题,都可以概括出一个简易的公式,让同学们像应用其它的公式一样,轻松地把数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运动

15、时间。这个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盖了很多问题的时间计算。对于同学们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是很容易接受的,运用起来也颇为方便。关键是公式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概念要让同学们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运动时间,接近的有飞机、轮船、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等,有些事物虽不接近行走,但也是运行的事物,有如:比赛、会议、义务劳动、演唱会等也都可看作运行的事物,只要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代入这个公式中求出运行时间。在掌握了这个公式以后,有关的运行时间的计算就彻底的解决了。如:19:29-10:22=9:07,这个9:07 就是火车在北京和沈阳之间的运行时间。又如:14:30-8:30=6:00,这个 6:00 就

16、是演唱会的“运行时间” ,同学们运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的时间计算问题,就非常的灵活和得心应手了,这样一来,实际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同时也缩短了教学的过程和时间。三、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还要使同学们认真掌握实际的计算技能这是所说的计算技能主要是竖式的计算(笔算)。列竖式时必须使同学们会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也就是时间的单位时与分的借位和进位问题。虽然同学们把 1 时等于 60 分,60 分等于 1 时背记的很熟,但在竖式中的具体计算时,必须使同学们知道,分与分之间,时与时之间都是借一当十,够十进一,可是时与分之间的借位和进位却是借一当 60 时够60 进一。例如:19:20 中 20 分不够减去 30 分,得从前面的 9 时中借一,但借一时就等于 60 分,原来分的十位上是 2,现在就是 8 减下面的 3,结果原来时十位上的 9 只剩下 8 去减下去的 0。因此得出 19:20 这样的结果。又如 8:45 中的 45 分加上 25 分等于 70 分,但不能写成 70 就完事了,应拿出 60 分向前面的时位上进一,而得出到8:45,而不应该写成 11:7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