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91121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移:迈向文化诗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文本分析与英诗鉴赏】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焦点的转 移:迈向文化诗学(学术讲座 编号OCT2009)【关键词】美国比较文学学会四个报 告理论观念文化诗学巴洛克风 格玄学派诗歌新巴洛克美学广西师范大学 麦永雄 教授 博士报告人简介麦永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 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东方丛 刊主编。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 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 国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曾经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二等奖三项(省部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政府“首届桂版优秀图书二等奖”(省部级);广西 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广西教委优秀

2、科研成果二 等奖等。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德勒兹诗学与跨语境理论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批准号07XWW002,2007,92009,12,主 持) 2. 文明冲突中的审美经验及其理论阐释(广西科技厅“人文强桂”软科学专项,2005.12 2008.12,主持)【主要内容】 一.导论:文学边界的裂变与理论 焦点的转移(从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 报告谈起参照系) 二.文本理论方法文化诗学( 理论观念与批评实践) 三. 巴洛克玄学派诗歌新巴洛 克美学(文化艺术风格个案研究)一.导论:从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四个报告谈起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四个报告列文报告(1965)格林报告(1975

3、)伯恩海默报告(1993)苏源熙报告(2003) (尤其是后面两个报告可以作为参 照系,反思中国“比较文学与世 界文学”学科和研究趋势问题) 1993年伯恩海默报告以“世纪 之交的比较文学”为题,重提列文 和格林报告“标准和学科”的问题 ,认为列文和格林报告反映了盛行 于20世纪5070年代比较文学学科 概念,但是,现在的语境已经出现 了深刻的变化比较文学“越来 越明显地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 舞台”。 (20世纪是批评理论的世纪!)伯恩海默报告强调“领域的更新”,因为 比较空间已经大大拓展,人们研究的重心已经 从以作者、民族、时期和文类为依据的旧的文 学研究模式转向“广阔的话语、文化、意识形

4、 态、种族和性别领域以至于文学这个 词已不再能有效描述我们的研究对象了。 在这个飘摇不定迅猛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中, 许多学者开始重新反思这个比较领域”。“比 较文学应当包括媒介之间的比较,从早期的手 抄本到电视、超文本和虚拟现实。”比较文学 空间拓展的“另一个迹象是,许多学校开始讨 论是否可以在比较文学这个院系和项目名 称后面增加一个和文化研究、和文化批 判或和文化理论之类的词,以表明旧的 称谓已经不够用了。” 英国比较文学专家苏姗巴斯奈特 比较文学:批判性导论(Susan Bassnet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1

5、993):西方新一代雄心勃勃的研 究生纷纷将文学理论、妇女研 究、符号学、电影和传媒研究 以及文化研究作为最基本的专 业领域,而完全抛弃了比较文 学,将之视为某种从以前的自 由主义人文主义历史中遗留 下来的恐龙之类的东西。 苏源熙报告(2003)深化关于比较文学 跨边界、跨学科属性问题的思考。报告认为伯恩海默报告“将比较文学 刻画成新千年各研究领域之冠”,“比较 的空间”是众多话语实践活动协调的结果 :社会学(包括种族、性别和性偏好)、 历史编纂学(西方的和非西方的;欧洲殖 民活动前后的情形)、技术史(交流形式 ,不同艺术的媒介)以及以“文化建构” 为关心对象的学科(人类学、历史学、社 会学和

6、政治学)。应当从“文学”研究转向“文学性” 的研究,“文学”已经从本学科的绝对中 心降格为众多文化话语模式之一。 苏源熙报告深化了关于比较文学 与时代关联性的探讨。讨论了全球化 与文化多元主义关系,认为比较文学 有幸是“一个多极化职业”,“比较 文学总是思考差异的问题”。信息时 代现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电子 网络上的Google搜索可以使我们感受 到信息内爆的时代来临和数字化信息 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文 学就好像早期的、数据贫乏的、低频 度的交际时代的遗物。文学的读者是 古生物学家,刨出几块烂骨头拼凑在 一起,想象成一头有10层楼高的野兽 。”时代在将文本转化成数据 新世纪的苏源

7、熙报告不像美国比 较文学学会前面三个报告那样怀着忧 虑和疑惑描述比较文学忧郁的前景, 而是高度颂扬比较文学学科富于包容 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报告的结语是用 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比较文学时 代?”认为比较文学教导我们要适应 多样化的参照系,注意其中的关系, 而非定义。我们擅长于跨学科,但又 容易弄巧成拙”。比较文学“从哲学 的基础,跨越洲际和语境,进入到几 乎是无学科边界的新境界(当然它的 成功伴随着无穷的乏味的研究) 现在,对这门最为成功,最像幽灵的 人文学科进行描述的时刻到来了”。 法国学派:影响-途径-接受(中心主义) 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泛化) 中国学者:“互动认知

8、”(互动、互证、 互释)。设置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 学史、比较诗学与诗学史、比较实践批评 、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等五大板块。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赛博空间 出现,导致文学疆界的裂变、消解或 者拓展,促使文学研究理论焦点和重 心的偏移。 中国学界同样遇到了比较文学 边界无限膨胀与文学研究焦点 转移问题。一贯擅长于“跨学 科、跨语言、跨民族、跨国别 、跨文化、跨文明”的比 较文学在蓬勃的发展势头里隐 含着自我解构的危机当一 样东西无所不包时,它可能什 么都不是;包罗万象意味着自 身的空无一物!迈向文化诗学 传统意义上纯文学的研究是否已 经过时了? 文学研究是否一定需要理论? 希利斯米勒担忧:文化

9、研究淹没 文学研究?回归文学? 童庆炳: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刷新“文学政治工具论”);文化诗学 文学与文化的双向互动。 二. 文本理论方法文化诗学 理论是快乐的!理论之树常青! 从文本(Text)到语境(context关联 域);两翼:外文与理论;新批评式 细胞级的微观研究+宏观多层面的文 化研究。 建立文化诗学的观念文学与文化 双向互动,立足文学本体,注重文化 哲学语境与文学的审美特性。 新闻与文学之异:五Wvs审美意蕴( 牛仔裤崩裂/雪国结尾) (蚕房兼作戏棚失火)火星子迸散 到银河中,扩展开去,岛村觉得自 己仿佛又被托起漂到银河中去。黑 烟冲上银河,相反地,银河倏然倾 泻下来。消防队

10、员喷射出弧形的水 柱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女人的身体。 她就是这样掉下来的。女人的身体 ,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势。岛村心 头猛然一震,他似乎没有立刻感到 危险和恐惧,就好像那是非现实世 界的幻影一般。僵直了的身体在半 空中落下,变得柔软了。然而,她 那副样子却像玩偶似地毫无反抗, 由于失去生命而显得自由了。在这 瞬间,生与死仿佛都停歇了。 “新感觉派”主张以纯粹的个人官 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 握事物的特点。雪国结尾描写 叶子之死,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 。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 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 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 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 目中叶子虽死犹生,

11、她的死不过是 “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 程”。(白色在日本美学中有重要 的地位;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 本/大江健三郎我在暧昧的日本 ) 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举隅 【经典重释】重读经典:亨利 希米勒读俄狄浦斯王+ 贝壳放逐法(解构与政治)。 发掘经典:乔叟的巴斯妇(女 性主义理论) 【文本与互文性】 法国著名 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创造“ 互文性”(intertextualit,或 译“文本间性”)的概念。T. S. 艾略特荒原与著名的 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互文性研究例证荷马史诗伊尼特尤利西斯;荒岛文学:莎士 比亚暴风雨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凡尔纳神秘 岛戈尔丁蝇王图尼埃礼拜五苏联影片 第四十一个;2

1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 J. M. Coetzee)的敌人(Foe, 1986)“重写”了笛福的 鲁滨逊漂流记(1719);彼得 格林纳威(P. Greenaway)的电影彼罗斯彼洛的魔典(Prosperos Books,1991)“重写”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1623) ;等等。 女性主义文本、后殖民文本常常通过续写、重写、逆写、 改写和戏仿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作品,创造新的维度。譬如 ,英国当代女作家琼里斯(Jean Rhys)的中篇小说藻海 无边(Wide Sargasso Sea, 1966)“重写”了夏绿蒂勃 朗蒂的简爱(1847),创造性地改写了这个经由男主 人公罗切斯特

13、之口讲述出来的前妻故事,即“阁楼上的疯 女人”伯莎梅森的故事,使之成为一个不幸的女人对买卖 婚姻与男权统治的有力控诉,揭示了罗切斯特作为压迫者 ,欺骗者的形象以及冷酷,生活放荡,道德责任缺失等人 格缺陷。桑德拉吉尔伯特与苏珊格巴的阁楼上的疯女 人、斯皮瓦克的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琼 里斯的藻海无边都是对简爱进行抗拒性批判解 读的经典文本。 【跨学科研究】人类学转向与文学研究:吉尔兹“厚描”与印象刘三姐 “羊皮纸”(文化批判与审美人类学) 印象刘三姐剧照与失学儿童 【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研究】例证:蓝棣之症候式阅读与 双重结构 /第四十一 【影视文本分析】 例证:王一川张艺谋电张艺谋电 影

14、文本菊豆 鲍鲍德里亚亚与楚门门的故事 西蒙尼1西蒙尼2【边缘话语与诺贝尔文学奖】亚文化研究:Lesbian, Gay, and Queer Criticism (嫘思宾、基、酷儿批评)如霸王别姬 断背山 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 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1970)可以将精神 分析文学批评与后殖民批评结合起来:小说中许 多黑人形象因为自己黑人的皮肤与相貌而自认为 丑陋,甚至皮肤浅的美国黑人姑娘Peal自恨心理 的投射使她看不起自己,更看不起深黑肤色的同 胞。比外在压迫更为可怕的是,作为牺牲者的黑 人把白人审美标准“内化”!主要人物Pecola自 我否定,欲追求“最蓝的眼睛”,引人

15、注目地诠 释了种族主义“内化”的心理破坏性。2003年度获奖者、南非库切长篇小说耻(1999) 写一个五十二岁的白人教授卢里与妻子婚姻破裂,性 饥渴,与妓女鬼混,甚至诱奸女生,被校方开除。从 开普敦前往南非乡下农场与女儿露西相处,以及露西 遭遇3个黑人轮奸。他们当着黑人孩子强奸露西,是 要报复白人殖民者,让下一代不忘种族歧视的深仇大 恨。让卢里吃惊的是,女儿遭强奸后竟拒绝报警和跟 他离开农场。她把耻辱视为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故 事开放式结尾:强奸案不了了之,露西怀孕。 在耻中,两个父亲同时受到羞辱:被诱奸的女生 父亲和轮奸露西的父亲。形成一种张力。后者涉及 种族问题:露西努力与黑人友好相处,对南非新社会 充满希望,可惜正是这帮刚获解放的黑人强暴了她。 读者从黑人对白人的仇恨、从露西的沉默与震撼人心 的独白中,读懂了小说隐含的象征意义:“种族隔离 制度在南非尚未灭迹,它不仅是南非一国之耻,也是 整个人类的大耻。” 参阅杨伟民反种族隔离的不屈战士,上海市社会 科学院国外社会科学前沿,508-9,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2005三. 巴洛克玄学派诗歌新巴洛克美学 (文化艺术风格个案研究) (一) 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 巴罗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