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903529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适: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 ,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时务报、新民丛报、新青年。耒阳一中:资光华2016年9月26日一本杂志与一个时代从新青年看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的创办:一九一五年六月中旬,陈独秀结 束了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这时他心中,正怀揣 着一个宏伟的计划,要创办一份宣扬革命的杂志。刘仁静在回忆党的“一大”中说,陈独秀和他 谈起他是怎么办起新青年的,“他说,一九一五年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约的时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认 为中国还是军阀当权,革不成什么命,在中国进行政治 革命没有意义,要从思想革命开始,要革中国人思想的 命”。任卓宣在陈独秀先生的生平与我的评论中说 ,陈独秀曾和他

2、谈办杂志的事,陈独秀说:“欲使共和 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结合下列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 度分析陈独秀“必须改变人的思想的社会背 景?观察一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政治:1912年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袁世凯妄图复 辟帝制,破坏共和)观察二 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13年,袁世凯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 经。在袁世凯政府支持下,各地纷纷 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人民版教材观察三 20世纪初的思想危机思想:辛亥革命 促进

3、了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袁世凯掀 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政治方面:1.经济方面:3.思想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失败,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支辛亥革命失败,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支 持下妄图复辟帝制,阶矛、民矛激化持下妄图复辟帝制,阶矛、民矛激化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u根本原因u直接原因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 -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 ,并迁往北京。“民众以为清室

4、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 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新 文 化 运 动时间兴起 标志前期指 导思想主要代 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活 动基地青年 杂志 的创办1915年民主 科学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新青年北京 大学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辜鸿铭鲁 迅李 大 钊蔡 元 培陈 独 秀胡 适“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 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 学派苟其

5、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 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 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 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二、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 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

6、拥护这两 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 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陈独秀所提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他提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针对的是当时怎 样的社会现实?民主和科学民主:袁世凯复辟帝制 科学: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陈烈女名宛珍,三世居上海。年十七,许配给王运甫之子、年 十八岁的王菁士。尚未过门,王菁士就死了。陈女闻死耗,即 沐浴更衣,服毒自尽。其家人觉察,仓皇施救,已经赶不及了 ,死时距其未婚夫之死仅三时而已。不久,上海县知事送来烈 女的牌匾。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7、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追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 向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 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 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 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1

8、、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 神支柱。 2、它束缚思想并阻碍社会进步,也阻 碍民主与科学的实现。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迷信和旧道德,为何又把矛头指向了以文言文为主要形式的旧文学?“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白话是一 种活的语言”,“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 用” 胡适“文学者,国民最高精神之表现也”,“旧文学与旧道 德,有相依为命之势”,“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 本是一家眷属,故不得去此而取彼” 陈独秀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上:形式上: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 内容上:内容上: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陈独秀)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

9、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1)文学革命原因: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易于普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2)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朋友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文学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发表重要文章目录时间作者地 址内容每期 发行 1915年9月 陈独秀上海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创刊词敬告青年1000 册左 右1916年9月 陈独秀改名为新青年,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1917年1月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2月 陈独秀北大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大一万 多册7月 胡适贞操问题 1918年 新青年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

10、式标点。一万 七千 多册3月 陈独秀驳康有为“中国不宜民主共和”论、文学革命论 5月 鲁迅狂人日记 12月 周作人人的文学1919年1月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月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辨书 1月 鲁迅随感录四十呼吁解放孩子 4月 发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 五四运动后 京到沪刊登马克思主义文章为主,后成为中共机关刊物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是民主科学,但从新青年文章目 录看直接关于“民主科学”的文章并不多,这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传播 1)1918年: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李大钊是在中国树社会主义

11、大旗的第一人2)1919年: 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 俄国革命的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3)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大批呈现马克思主义者中共诞生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 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 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象春雷初动一般,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 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 中就生出了叛

12、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 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新青年新青年是良师益友是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当头一棒。 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与评价请结合以上青年学子的变化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来谈谈如何评价 新文化运动。他们对于现状对于 历史,所谓坏的就是 绝对的坏;所谓好的 就是绝对的好。-毛泽东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民众觉醒进步性(主导)局限性:全面的文化转型

13、运动(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者钱玄同认为“惟 有将中国书籍一概 束之高阁一法” , 才能避免“中毒”, 甚至要“废灭汉文” 、采用世界语。新文化运动扫除了 过时的思想桎梏, 点燃了中华民族文 化复兴的火炬,这 是中华民族文化学 术的罕见的繁荣期 ,一部中国现代学 术、思想、文化史 ,严格点说是以新 文化运动为起点的 。袁伟时 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的文 化?化?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4)后期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社会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兴起发展兴起初期内容发展影响思想解放民主洗礼自然科学发展五四运动爆发改造社会孙中山在评价某

14、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 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 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 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 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 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 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 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

15、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 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 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 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 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 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 了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