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90041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哈六中哈六中 20182018 届上学期届上学期 1212 月阶段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月阶段性测试高三语文试题第第 I I 卷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 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 汉宫秋的“团圆梦境” , 琵琶记的“玉烛调和” , 精忠旗的满门旌表, 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

2、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 ,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 “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 “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 老子 “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

3、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 “圆”经常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 ,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 ,称善根为“圆根” ,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 ,称涅槃境界为“圆寂” ,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 。这里, “圆”均可作为“圆满” 、 “大美”和“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

4、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 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 “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 ,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

5、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 “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

6、关。B. “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 “大团圆”结局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C. “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D. “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B.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

7、了中国文学的发展。C. 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从易、庄、禅三个角度阐述“圆”在中国哲学的美学内涵。D. 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B.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

8、不开的。C. “圆”经常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D. 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答案】1. D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A“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 ;B“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错误,应该是“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 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的。2. 试题分析:B 项, “虽然使中国古典

9、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3. 试题分析:C 项说“圆”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推崇,是因为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错,其实“圆”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推崇,与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没有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高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吴宏庆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

10、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

11、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

12、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 ,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还有什么东西?”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

13、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 ,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 “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 ”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五十万?”“五万!”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