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89967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 2018 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了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

2、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

3、,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如

4、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不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

5、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B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C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D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B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C至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

6、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D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B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C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D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7、完成 46 题。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李娟今年春天,把家从富蕴县南面戈壁滩上的阿克哈拉搬到了阿勒泰市,在红墩乡买了个小产权房,院子很大,五亩!为了充分炫耀此事,我四处吆喝,组织了一拔又一拔看房团前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参观。一到地方,大家除了尖叫和眼红,都不约而同地问了一个问题:“那冬天怎么扫雪?”在阿勒泰的冬天,人人都得扫雪。乡下人扫自家的院子,城里人扫各单位的片区。一到久雪初停的日子,天大的事都得放下,处级以下干部职工无人幸免。不便人工清扫的主干道上的积雪,则以推土机推开,再用挖掘机装满一辆辆卡车,然后运到城外倒掉。之前我早就提醒过我妈,阿勒泰市比

8、不得富蕴县,雪大。她嗤之。意为:老子什么样的雪没见过?下第一场雪时,我妈真心地感慨:“老子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下第二场雪,我妈又感慨:“除了上次那场雪,老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到了第三场雪,我妈继续:“这是老子这辈子见过的第三场大雪!”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纪录刷新了三遍。才开始,我俩约好,管它多大的雪,咱只扫一条通道。能走路就行。后来发现,头几遍雪如果不腾出空来,后面再下的雪根本就没处码。只掏一条路?太天真了。况且,才十二月就此等规模,若真的只掏一条路,等到二月间,人岂不得夹在深沟里走,脑袋都冒不出来。然而,就算只掏路,这活儿也不好干。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大的院子?这么多年以来,终于,第一

9、次有了结婚的想法找个老公,帮忙扫雪雪停了,我和我妈去赶集。回到家,我妈警告我:“再不许让人来咱家了!你看这一路上,家家户户都扫了雪,就咱家堆得满院子,丢人!”雪太厚,要到我家,连大铁门都近不了身,来人站在马路上就得狂喊,惊动我家的狗之后,才能惊动我和我妈。偏那两天又刚盖了一层新雪,我妈挣扎着趟行,一百米呐!齐膝深呐!那人隔着铁门的栏杆遥遥看了,怪不好意思的,只好也下了马路,把双脚插进雪里,从马路到大门,帮我们踩出了宝贵的十二个脚印。从此以后,我每次出了大门,都踩着这十二个印子上马路。谢谢他。进得门来,那人笑道:“雪把门都埋了一大截,要不是看到烟囱在冒烟,还以为这家人搬走了!”我妈问:“年年都这

10、么大的雪吗?”那人说:“也不是”我俩微微地舒心。然而他又说:“大的时候还没到呢。”才开始那两场雪,我妈还会在鸡窝外扫开一片空地,让鸡们放放风,啄啄泥巴。鸡在封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闭环境里呆久了,容易缺钙。可后来缺钙就缺钙吧。我妈一扫雪就骂狗,说累得半死也不见狗帮个忙。结果狗还真帮忙了。我家大狗豆豆是女的,除了能生仔,再没别的本事。整天招风引蝶,院子里一天到晚野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间一久,竟给趟开了一条路!只可惜这条路我们只能借用一半,走着走着,就通向了隔壁家围墙的豁口处。地上的雪还好说,掏一掏,挖一挖,总不至于把人给埋了。最大的担忧来自屋顶上的雪。我

11、买这个院子很大,房子也大。是三十多年的土坯房,墙壁八十公分厚。整修房顶时,发现上面盖的房泥足有一尺深。房泥厚了固然保暖,但份量太沉,大梁和檩条承了这几十年,全变形了,向下弓着。多少令人发怵。如今再加上雪的重荷,真是住不安稳大雪一停,左邻右舍们赶紧上屋顶推雪,我和我妈谁都不敢上。我要盖房子的话,房檐上一定要再加一排围栏!要不就盖锥子一样的尖顶房,让雪自己往下滑!前两天看新闻,初冬雪灾,受灾最大的当然不是城市,也不是农村,而是牧区。城市已经和天气没什么关系了,农村虽依附着天气,但尚有抗衡的力量。而牧民们只能被天气的绳索紧紧缚着,在空中甩来荡去。在电视画面上,人们把羊一只一只从雪堆里刨出来。有的活着

12、,有的死了。上午,又一场大雪开始了。掐指一算,冬天这才刚刚开始。(本文选自最散文书生的骨头)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的首段交待“我”买了一个带大院子的房子,引来了参观者的羡慕,但也引出了“冬天如何扫雪”的问题。B文章第二段写城市中各单位“自扫门前雪”,目的在于引出“我”和“我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需要扫我们门前的雪。C“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非常富有诗意的标题,点明了作者的所在地及所处的环境,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D雪本是浪漫而温柔的,但一旦雪大成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文章中透露出对牧民的担忧。5根据文章中画线的三段内容,

13、分析为什么作者三次描写母亲对雪大的盛叹。(5 分)6文章的语言质朴而不失幽默,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材料二:2013 年 11 月,国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喊口号。如何精准?一些地方创造性地探索菜单式扶贫开发新模式。菜单式扶贫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主动问需于民,倾听困难群众的发展意愿,做到“你点我有”“你需我供”,这是基础。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树立“要什么、给什么”的帮扶理念,精心“配菜”,着力打造调和众口的“满汉全席”,这是重点。依托干部职业技能和岗位特点,为不同类型贫困户送上私人定制的“精品点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从志愿服务、慈善帮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等方面为贫困户贴心“上菜”,这是核心。用心“评菜”,将精准扶贫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