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89965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丹东市五校协作体联考语文科试卷丹东市五校协作体联考语文科试卷时间: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试卷满分:试卷满分:15015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

2、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

3、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

4、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5、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

6、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C.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

7、提。D.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答案】1. D 2. B 3. C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解析】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3. 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

8、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D 项,混淆范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最苍凉的海岸迟子建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地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

9、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地间看着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

10、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 ,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

11、带的公路正在为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礼炮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12、!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 1953 年就任美国第 34 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 1957 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黑暗消失了吗?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13、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A. 第段环境描写写出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冷清、肃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引出下方对战争的反思。B. 第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C. 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D. 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5. 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6.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答案】4. D 5. “折取橄榄枝” , “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 ,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用战争换取和平,是以流血乃至牺牲生命为代价的,这时人的生命已遭践踏,和平环境已遭破坏。这句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只有彻底拒绝战争,才能真正拥有和平。 6. 正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