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89776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的初步诊断心理诊断 (psychological diagnose)对在初诊接待中以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量法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对当事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智力水平及个性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各种偏离常模的行为等做出判断的过程。 广义的心理诊断:涉及到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诊断和临床精神病学的辅助诊断、疗效和预后评定问题。 狭义的心理诊断(心理评估) :专指临床心理学中对各类心理紊乱的定性区分与评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临床精神病学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用心理学方法取得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依据。 以个体为目标,探求个体心理特征,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

2、置,以及个体行为偏离常模的程度和距离。与一般心理学研究目标的区别:(1)寻求人类总体或各种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与规律(2)某些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心理诊断的目标求助咨询与治疗的人,或界于健康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的人心理诊断的对象心理诊断的方法u心理诊断的直接目的对心理紊乱的性质、程度和原因做出判断,心理评 估是诊断的先决条件。u心理评估的手段和方法(1)晤谈法:与患者晤谈直接了解(2)观察法:直接、间接观察(3)测验法:认知能力、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与个 性等u任何单项测验均应有常模,且常模来自信、效度良好的量表和测验u心理诊断必须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的综合分析(各单项之间有内在逻辑性,测定结果与

3、临床症状应用相对一致性)u根据各基础学科的规律和操作原则来提出心理诊断及方法设计u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心理诊断的科学性心理诊断的重要性uu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心理诊断应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心理诊断应 为为“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诊断诊断” ”的过程。的过程。uu在精神病学领域当中,心理评估只有参考价值在精神病学领域当中,心理评估只有参考价值,诊断必须依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诊断必须依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uu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判断和鉴别心理问题、严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中判断和鉴别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必须依据心理诊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心理问题,必须依据心理诊

4、断的标准断的标准心理诊断的任务 正确区分正常精神活动和异常精神活动 寻找心理紊乱的原因 对心理紊乱状态做出分类诊断心理诊断的基本步骤u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u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 围u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进行分析u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u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u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确定造成心理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学习目的(1) 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2) 找出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一) 分类收集、确定资料的可靠性u横向比较:不同途径收集到的临床资料 (主诉、家属报告、晤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等)u纵向比较:不同时间收集到的资料 u确定临床症状与

5、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或横向影响关系(二)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 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表现有关的资料 进行对比和分析。综合分析临床表现 ,寻找关键因素的过 程(三)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该因素持久存在,自身形式可能变,但其本身性质不变(强迫行为,厌食)原则:真实、客观、逻辑 P24相关知识 找关键点或关键因素是最基本的或重要 的技能。P24:病例-寻找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相关资料 分析 结论注意事项(一)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 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 据。(二)资料分析不能主观随意性,要符合

6、客观 逻辑。判断问题是否属心理诊断范围学习目标学会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P30-34工作程序n运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n根据求助者是否具有典型的特异性行为(具体定性)n根据求助者是否具有求医行为(神经症or重性精障)n根据求助者对于症状的“自知”程度(一)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三原则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自知力)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个性/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P27:例1-慢性精神分裂症;例2-非精神病(二)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 行为 表现进行定义P30:例3-强迫症例4-躁狂抑郁症(三)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其 为神经症

7、或重型精神病P30:例5 迫害妄想例6 - 钟情妄想例7 一般心理问题(四)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 来分析P32:例8-对视恐怖症例9-强迫症P33:例10-重性精神病例11-边缘性精神障碍(五)不属于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P:34 例12 -例13 - 同性恋(六)寻找心理紊乱的原因 社会原因、认知原因、生物学原因 找出经常的、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对主要因素和从属因素的关系作出解释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 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初步印象: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后,对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学习目标依据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结果 ,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形成临床初步 印象

8、。基本步骤u使用“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健康的衡量(有病无病)u选择有效测评工具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u对某些含混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按规定程序,保持客观性 不暗示,诊断不明确定不给临时矫治手段根据程度与性质进行对心理紊乱作出分类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边缘:人格偏离等P37:处理不当 例1-正常状态例2-精神病 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心理诊断避免“贴标签”,以临床表现为 依据 疑难病例通过会诊解决附:神经症与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特征为情绪、认知

9、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的精神 方面的问题。 精神病性障碍: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 ;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退缩; 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性行为。神经症性障碍: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 、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附:神经症与不健康心理状态分界线1、心理问题与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评分:(1)病程(3分): 1分:病程三个月一年(2) 精神痛苦程度(3分):1分:病人自己可以 主动设法摆脱。2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 才能摆脱。3分:即使别人的安慰开导,或娱乐,或异 地休闲也无济于事。(3)社会功能(3分

10、): 1分-轻微社会功能受损 :2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3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 心理冲突划界:3分心理问题;46分可疑病例;6分神经症2.神经症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特点(1)有引起精神障碍的脑部疾病或脑功能不 全的证据。(2)脑病变和精神症状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关 系。(3)精神障碍可因原发性脑病的变化而发生 相应的变化。(4)精神症状不是由其他病因引起(如明 显的家族史或应激等诱发因素)3.神经症与人格障碍鉴别: 人格障碍的特点:(1)无明显的起病时间和病程。一般开始于青少年 和成年 早期,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2)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 模式,突出表现在情绪

11、与行为两方面。(3)意识和智力均无异常。(4)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 吸取教训,以致害人害己。(5)一般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经常发生社交 冲突,有主观痛苦感。4、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 自知力 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操作程序(一)把握主导症状来访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 绪问题常能找到该问题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 无明显异常一般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 有较好的效果P38:例1-趋避冲

12、突的一般心理问题P39:例2-社会性质的一般心理问题P41:例8:应激反应的一般问题P38-44(三)神经症性问题P41: 例9暗示治疗有效的偏执观 念P42: 例10-感知觉障碍的边缘状态P43: 例11-精神因素有关,可缓解 的强迫障碍P43: 例12-妄想性精神障碍(边缘 状态)注意事项 各种心理问题的咨询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能进 行 初学者残疾资料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操作中应主动体会各类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学习目标学会对严重心理问题做出诊断工作程序来访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来访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道德性质,是否有求治动机来访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是否受影响来访

13、者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与神经症及其它精神障碍鉴别相关知识 P45:案例:严重心理问题 长期的压力与情绪问题 现实冲突明显 严重影响生活学习 没有器质性病变 没有精神病性症状注意事项 健康心理咨询的心理诊断,力求与典型神经症 鉴别。 心理冲突的性质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对年轻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 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的刺激学习目的综合初诊材料,对求助者的问题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原因做出评估提出心理评估报告P46-51基本步骤 核实临床资料(知情人) 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分析 根据上述资料,综合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原因。写出评估报告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形成诊断 (评估报告)(1)三份书面报告临床表现、自评,资料的分析与结果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关于心理健康的初步印象与理由(2)提交报告(3)接受指导,形成诊断 案例: P47-50 对案例的心理评估: 求助者提出的问题 临床表现 资料的可靠性 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心理诊断分类 病因分析Bye-Bye!Bye-By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