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896892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5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成都龙泉第二中学成都龙泉第二中学 20152015 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级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

2、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莫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

3、义务、履行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 “从个人本位出发则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

4、共善。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价值观强调义务优先,是相对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而言的。B. 在梁漱溟看来,西方一直盛行个人主义,形成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因而其流弊甚多。C. 尽管个人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认可,也为社会价值观所承认,但它决非最重

5、要的价值。D. 个人的德行如以义务为基本取向,就不会张扬个人权利,而会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前三段将中西方价值观并举而论,突出了中华价值观中义务优先的观念。B. 文章大量引用梁漱溟的话,暗示西方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C. 文章采用引证法:第二段明引,使论述富于说服力;第三段暗引,使论据富于概括性。D. 本文既从理论层面详论中西方价值观,也对现实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指导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伦理关系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义务,有伦理关系的一切相关之人自然都应该互尽义务。B. 在对待自己与他人

6、关系上,中华价值观主张努力承担对他人的义务,强调尊重对方。C. 若个人利益优先的价值观占了上风,那么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就很难建立起来。D. 当今,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此价值观有损于社会健康运行。【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文中 A 项错在“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上,原文说的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 ,因而说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没有根据。B 项错在“一直” ,原文的“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

7、”说明并非“一直” ,而是“近代以来” 。D 项错在“就不会” ,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不主张张扬个人权利” ,并非不会张扬。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 “西方

8、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价值观导致了西方人的自私”的说法无中生有。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错在“众多问题产生于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 。原文说的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半歌声安谅初春的子夜,依然寒冷砭骨。街头人车稀落。夜风,舔弄起了一张纸片,它时而半空中飘舞,时而匍匐在地面上,喘息着,抵抗着风的侵扰。明人刚为一部作品画上句号,一时无法入眠,就到街上溜达几圈,就看见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

9、,裹着老式的围巾和中山装,在街上踽踽行走。他走得很慢,像是在寻找或者等待什么。明人迎面走来,他停了步,弱弱地问了一句:“你见到那个街头艺人了吗?”明人正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点恍惚,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顾自走了。后面传来老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那一声叹息把明人的心神又抓了过去。他站住,回望,老人已转身蹒跚而去。明人迟疑着是不是要快步追去,因为他感到了老人不可名状的失落。他迟疑着,老人的苍老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街头想起了一阵悦耳的声响。明人定了定神。循声望去,那盏路灯下,出现了一个人影。稍顷,一个男人低哑的歌声,在吉他的伴奏下,在夜晚的街头飘掠。与此同时,他瞥见那个苍老的背影也停滞了脚步,凝然不动,如

10、树,好一会儿,他才缓 缓转身,蹒跚着回走。那边的歌声在冷寂的夜晚,显得苍凉深幽,甚至有一种悲壮。明人轻步走过去,他想,此刻街头卖唱的,必是十分困苦落魄的艺人,他从口袋里摸到了一张十元纸币,准备赐予艺人。却是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正闭着眼投入地歌唱。手指在吉他的弦上熟稔地拨弄着。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那位老人在马路对面又站住了。他仿佛在侧耳倾听,身子骨都在激动地颤栗。明人走近艺人,掏出纸币,塞入艺人冰凉的手心。艺人猛地睁开眼,五指伸开,毫不犹 豫地推辞了。明人尴尬间,男子轻声耳语:“这位老年痴呆了,没法和我们交流了,每晚,只有我的歌声,能唤醒他,让他早早地回

11、家。 ”明人惊讶了。他禁不住又瞥了老人一眼。他看见老人正注视着他们,像街头的一尊雕塑。男子又轻声说道:“他很孤独,神情整日暗淡,但只有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 ,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男子继续说道。明人的心弦被拨动了,他想告诉他,刚才那老人还在记挂他,他不像是个痴呆者。这时,老人竟迈着难以想象的矫健的步伐,快步走来。他像一个阳光少年一样,向艺人,还有明人道了一声,你们好呀!他还老友似的拍了拍艺人的肩膀,说:“你唱得挺棒,很到位,只是个别词没唱准。 ”说完,他竟亮开嗓子哼唱了起来。这回,艺人也吃惊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朗声笑了:“你不知道,这是我年轻时所作的最后一首歌,我以为没人会知道这首 歌,

12、没想到,这些日子,在街头天天听到了你的歌声”“爸爸!”明人忽然听到一声呼唤。是艺人!他此时扶住了老人的臂膀说:“爸爸你是 真正的艺术家!我们,回去吧”老人的眸子闪亮,他似乎点了点头,面带微笑,与艺人相伴而去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以一张纸片的拟人化描写,烘托并渲染了夜风侵扰的具体场景,表现了初春子夜的寒冷和孤寂。B. 老人的叹息透露内心不可名状的失落,明人的心被那叹息声抓住,但迟疑中他错失了老人,说明救人当及时。C.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如“听到我唱这首春夜冷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表明儿子善解、善待父亲。D. 熟悉的旋律、亲切的音符能

13、唤醒痴呆老人灵魂深处的记忆,这正印证了歌声温暖生命、艺术点亮人生的道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5. 小说以“夜半歌声”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 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B 5. 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为故事设置悬念;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6. 揭 示人物关系,使故事更为感人;交代最后结局,突出人物的可贵品质;结尾出乎意料,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环境,B 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手法,D 项考核主旨,其中 B 项, “救人当及时”有误,应该是“少一些冷漠”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分析,此题“夜半歌声”从内容的角度,交代特定的时间和事件,为故事设置悬念;从情节的角度成为父子之间联系的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