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659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61 大小:1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261页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_第4页
第4页 / 共261页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_第5页
第5页 / 共2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2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机能评定与处 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n n随着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的迅速提高,随着科学技术和竞技体育的迅速提高,运运 动训练的科学化动训练的科学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受到重视。n n运用科学的运用科学的理论理论、科学的、科学的方法方法和先进的和先进的技技 术术指导控制运动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挖掘指导控制运动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挖掘 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 运动时人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是机体对所 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客观反映。通过对这些化学变化 进行监测,可以正确反映机体对运动训练的应激能 力。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不断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 ,科学地进行监

2、督,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对正 确地控制训练负荷、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力, 更有效地提高竞技能力以及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 伤的发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n运动机能评定与处方就是应用生理生化 的方法和相应的指标,对运动员承受运动训 练负荷的能力、现实身体机能情况、训练的 科学和有效性等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运动处 方,以合理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 疲劳,减少运动损伤,合理营养,以最大限 度的提高运动成绩。课程的主要内容n一、了解和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 化和恢复规律 。n1、运动时人体机能的变化及系统训练对 人体的影响n2、运动性疲劳n3、运动后各器官系统的恢复n4、超量恢复学说二、运动

3、员的健康检查 n1、健康检查的种类n入队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n2、健康检查的内容n一般史和运动史,体表检查,人体测量,肌肉 骨骼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 查,消化系统检查) n3、入队的特殊检查n高身材、肥胖、性别鉴定、某些项目的特殊检 查 三、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科学诊断与 评定 n1、对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和评定的意义。n2、对运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和评定的组织n3、运动员机能状态科学诊断和评定的方法及意义( 心率、心电图、肌电图 、尿蛋白、血红蛋白、血乳 酸、反应时、最大摄氧量、PWC170、无氧功等 )四、运动处方 n1、运动处方的概念及意义n2、制定运动处方的

4、基本原则(针对性原 则,实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 则)n3、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个人资料,锻 炼的目的,运动的种类,运动的强度,注 意事项)n4、运动处方的范例机能评定的实际意义机能评定的实际意义(一)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 依据 n运动员正确选材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首要 环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证实,人体机能 水平、代谢能力的高低,既受生长发育过 程中营养、疾病以及运动训练等后天因素 的影响,也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 n因此,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择相应 的生化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把具有从 事某项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选拔出来, 通过专门的训练,使他们的先天能力得 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达到

5、较高的 竞技水平。 指标标遗传遗传 度生化依据选选材的意义义血清睾酮酮(T)男 0.87 女 0.91具有促进进合成代谢谢的作用 ,与力量素质质有关力量型运动员动员 的选选材 指标标磷酸肌酸(CP)0.670.87反映肌肉质质量与发发达程度 ,与速度、爆发发力关系密 切与力量、速度素质质关 系密切血乳酸最大浓浓度( Bla)0.600.81反映糖酵解供能能力,与 速度耐力有关速度耐力运动员动员 的选选 材指标标血红红蛋白(Hb)0.810.99负责负责 氧转转运,维维持红细红细 胞内pH值稳值稳 定,参与血液 缓缓冲系统统关系到运动动能力和技 术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发挥最大摄摄氧量0.690.93

6、代表机体整体利用氧的最 大能力耐力运动员选动员选 材指标标身体机能检测与评定指标在选材中的应用依冯美云,1999(二)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 环节 n运动负荷是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承受或完成的身体 负荷量,它是运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不同的运动负荷对运动员机体可产生不同的影响 ,而相同的运动负荷对不同的运动员产生的影响 也不同,这些不同的影响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指 标得以反映。n因此,运用生化指标来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 反映,科学地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不仅能防止 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提高 训练效果,这是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 指标 n在运

7、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对科 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n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 能够承受和处于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 效地提高运动能力。 n由于机体在运动时其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均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从人体安静时、 运动时和恢复期各脏器及血液、尿液、汗液 、唾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为 机能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n譬如,可根据血乳酸、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来评定运动强度;n可从血糖、血脂、血氨等指标的变化掌握能 源物质利用情况;n也可通过血尿素、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活 性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 应程度;n还可从某些酶或激素含量的变化了解运动时 机体的代谢调控能

8、力。(四)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有效途 径 n运动性疲劳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中十分引人 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 过去认为的“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发展到 今天所认识的“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训练” ,把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运动训练 的组成部分。 n过度疲劳不仅会因达不到训练强度和技术 动作要求而对提高运动成绩不利,还容易 造成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病。n通过多项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综合分析,可 正确地诊断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机体恢复 情况,对防治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有积极 的作用。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 据 n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体现,除了 与技术动作、战术要求等有关外,更与运 动员身体机能

9、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运用某些生化指标来预测运动成绩,已被 逐渐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中。n如根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来预 测中长跑的运动成绩;根据两级负荷运动 后血乳酸值和跑速来预测400米跑的运动 成绩;根据尿肌酐排出量来预测举重成绩 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六)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 段 n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因 素之一,合理营养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和运动后体力的迅速恢复。n合理营养能供给运动员所需消耗的热能, 提供能源物质的储备和补充,能加速代谢 废物的清除。维持代谢平衡,使运动员精 力充沛旺盛,以创造最佳成绩。n运动员营养的合理与否,需要

10、通过一系列 生化指标来评定。 n 综上所述,应用生物化学指标可以对运 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负荷作出科学的评 估,对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有效地提高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 测定方法(一)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如核磁共振光谱法、组织活检 法等,具有准确性,可靠性高的优点。但价格昂贵、有损伤性、技术要求高,运 动员教练员接受困难。n二 间接测定法n 测定各种运动场合下心率、血压及血 液、尿液、汗液、唾液等的某些生化成 分,可以间接揭示人体运动时能量代谢 的特点和规律。第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和恢复规律一、运动时人体机能的变化及 系统训练对人体的影响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系统训

11、练后,其机 体各组织器官在形态和机能上都会出现 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这是运动者运动 能力提高的生物学基础。我们也可以利 用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测试来了解运动员 的运动适应情况。时间(time)运动机能水平(capacity)基础运动机能时间(time)运动机能水平(capacity)(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n1、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化n人体在进行剧烈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时,机体内 部的物质代谢率大大提高,因而对心血管系统 的机能活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n运动时,心血管系统机能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 心率增快,每搏输出量增多和血液重新分配到 工作的骨骼肌中。这些变化和运动项目、运动 持续时间

12、、运动强度、环境因素等有密切的关 系。 n心率加快n心率加快是运动员最容易观察到的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变 化指标之一。心率的反应状态常和运动强度相一致,在 小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时,这一规律表现得更为明显。n运动员心率的加快往往在正式训练或比赛之前就开始了 ,这个变化成为“赛前状态”的变化指标之一。n优秀运动员在进行极限强度运动时,其心率常可达到210 220次/分,甚至更高,并能持续一定时间。研究发现 ,心率往往随工作负荷的加大而呈直线上升的趋势。n每搏输出量增加n运动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使心肌收缩蛋白中的ATP酶活性增高;同时, 运动时心率加快,通过心肌收缩效

13、应使心肌收缩成分的 缩短效率提高,从而使得心肌收缩力大大增强。射血能 力也随之提高。许多研究发现,人体运动时,心脏射血 分数(EF,等于心搏量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显著 提高,说明心肌的强有力收缩使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减少 ,每搏输出量增加。n研究还发现,优秀运动员和未经训练者相比,在从事最 大负荷运动时,两者的心率可能达到同样水平,但运动 员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均显著超过未经训练者。n心输出量增加n运动中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使人体的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 的乘积)增加。安静时,健康成年人的心输 出量为45升/分,而在进行剧烈运动时, 优秀运动员的心输出量可达安静时的57 倍

14、甚至更多,其心输出量的绝对值可达40 升/分以上。n血压变化n人体在逐级增加负荷的动力性运动中,动 脉血压变化有以下特点:运动一开始,动脉 血压即开始变化,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 增加而升高。在具有正常心血管反应者中 ,剧烈运动时收缩压增高可达到甚至超过 24千帕(180mmHg), 收缩压的升高在一 般情况下具有和心率增高相同的规律,而 舒张压则不变或稍下降。n人体在从事静力性运动时,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 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升高,平均动脉血压( 舒张压脉压/3)也升高。静力运动时收缩压和 舒张压显著升高的原因,是由于肌肉持续性收缩 压迫了外周血管导致血流阻力显著增加所致。n运动时人体的血压

15、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因为运动时必须保证关键器官(如脑和心脏)的 血液供应和满足工作肌肉、皮肤对血流量的需求 。同时,肌肉活动时动脉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是 保证静脉回流的重要前提。n血液重新分配n运动时,血液从不活动的组织分配到活动的组织, 称为血液重新分配。n血液重新分配是在保证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流量 供应的前提下进行的。n在运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从260毫升/分 升高900毫升/分。)脾和肾脏的血流量显著下降( 从2.5升/分下降到0.5升/分。)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的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在剧烈运动时,骨 骼肌中几乎所有的毛细血管都开放了,骨骼肌的血 流量比安静时增

16、大了1220倍,相当于有85的心 输出量分配到肌肉。2、系统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 影响 n运动员心脏n1899年,瑞士医生Henschen建立了“运动员 心脏(Athletic heart)或“运动心脏 (Sports heart)的概念。他用叩诊法发现了越野滑雪 运动员的心脏比一般人大,并首次把因运动 造成的心脏增大和病理因素造成的心脏扩大 区分开来。 n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心脏增大主要 的标志有两个:左心室腔的扩大和左心室壁的 增厚。n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心脏增大有两 种情况:n一是从事长跑、游泳等耐力项目的运动 员其左心室明显增大,但心室厚度的增 加并不明显;n二是从事力量性项目如摔跤、举重、投 掷等项目的运动员。其左室腔扩大不明 显,但左心室肌肉较肥厚。 n窦性心动徐缓和每搏输出量增多n从事耐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在安静时常 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的现象,如安静时, 这些运动员的心率仅为3040次/分(文 献报导的最低心率是21次/分)。优秀的 耐力项目运动员安静时出现窦性心动徐 缓,是因为长期的专项训练使心血管中 枢的迷走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