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403 上传时间:2017-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总复习分数乘、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 118 页总复习第 15 题。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2 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3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

2、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 3 位学生主持复习。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 3 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

3、的倒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0 有倒数吗?为什么?1 呢?(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计算。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217/9= 3/102/5= 5/92/3= 6/115/12=(4)复习比的知识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知识性问题: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怎样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难点问题: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 0?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练习:34=()/()

4、=()/12=():32=12:()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三位主持人上场。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主持人点 4 名同学板演教材第 118 页第 3、4、5 题。对 4 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对比观察第 3 题第(1)(2)小题。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单位

5、“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第 5 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 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三、应用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 5 题。(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 7、8 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

6、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 119 页总复习第 6、7 题。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理解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

7、0 年前初中是 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 10 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 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 0.2%,近三年的数字是 0.18%,0.17%和 0.15%.2、学生阅读文字,感知其中百分数。3、从上面一段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从上面的百分数中中以看出汩罗义务教育实施情况非常理想;运用百分数很能够直观;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二、复习百分率的知识1、师:看来,百分数的作用还真不小。你能理解上文中百分率的意思吗?学生尝试理解流失率、入学率、巩固率的意思,教师指正。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百分率的计算公式。3、学习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完

8、成教材第 119 页总复习第 6 题。学生自学理解烘干率和含水率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议一议。烘干率=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重量100%含水率=(烘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前的质量100%学生试求烘干率和含水率,然后集体订正。三、复习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2、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的一般问题。现在大家回顾已学知识,把你掌握的方法告诉小组的成员。分组讨论,交流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画线段图加深理解,判断

9、单位“1” 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找对应关系,写数量关系式。根据百分数题型结构特征确定解法。多(少)的数/另一个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一个数(1+几%)=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综合问题结合实际来解答。四、应用练习1、完成总复习第 7 题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方法一:(26222476)2476=14624765.9%方法二:2622/2476-11.059-15.9%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路方法。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 13 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思路.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 14、15 题。教师:九折是什么意思?利息怎样计算?本息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班上交

10、流。五、课堂小结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板书设计: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1)百分率=()/()100%(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 110、120 页第 810 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2 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11、与面积。3 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物体的位置。出示教材第 119 页第 8 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二、复习圆的知识(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圆的认识。圆心。

12、用字母 O 表示,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用字母 r 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用字母 d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2 倍,即 d=2r 或 r=d/2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 1 条、3 条、2 条、4 条、2 条、1 条、无数条对称轴。3、圆的周长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 或 C=2r。4、圆的面积知道半径求

13、圆的面积。S=r2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5、环形的面积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R2r2=(R2r2)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七第 1、11、12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 总复习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20 页第 11 题。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

14、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教学过程:一、回顾。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分析扇形统计图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问: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 1/4。B 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C 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D 以下说法都对。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两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若该企业有职工 1000 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三、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 35%,烟酒类占 30%,文化用品类占 20%,糖果类占 10%,药类用品占 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 5500 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四、巩固练习教材第 120 页第 11 题。教材练习二十七第 16、17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