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0865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53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30页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30页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30页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30页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文学院课件:西方文论史(5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文论史李松序论 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 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第二种 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第三种是19世纪以 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 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 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 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 古希腊文论 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 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 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实证主义

2、和自然主义 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 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 构主义 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 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 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 因素: 第一, 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 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 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 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 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 响。 第四, 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第五

3、, 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 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 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 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 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 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 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 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 面。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认为数的原 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从 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他 们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 一”

4、这一结论。这一学派把美的比例关系加以扩大,提出两 个宇宙的概念,即“小宇宙”和“大宇宙”。他们把天体看作大 宇宙,把人看成小宇宙,认为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 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 响,一旦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 赏状态。他的理论观点对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 及基督教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影响 。2.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左右)西方朴素唯物主义 和辩证法哲学家的奠基人。其基本哲学观点是把“火”看作宇 宙万物的本源。他说:“万物统一的世界,既非神所创造, 亦非人所创造,而是

5、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规律地燃烧着, 同时又合规律地熄灭着。”他认为宇宙由地、水、火、风四 大元素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是火,因为火最能引起事物的运 动和变化。他说:“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整个天体就 是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 冲突和斗争。他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自然是由 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 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差异的东 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 于斗争。”侧重于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在 的斗争的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 谐更好。”因为表面上的不和谐可能孕育着更 高的

6、和谐。认为美是相对的:“最美丽的猴子 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 神比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 都像一只猴子。”他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的西 方的哲学家、文论家、美学家都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3. 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西方古代 著名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认为宇宙万物 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物体中的原子流放射 出来,造成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与心灵,从而引 起人对事物的认识。根据这一朴素的唯物认识论, 他建立起自己的文艺观。他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 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 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他接受赫拉克利特的“

7、文 艺摹仿自然”的观点,又有所发展,他说:“任何艺 术都不能不经过研究而获得。”这一“研究”包括 : 首先是对文艺和美学对象的研究。认为文艺描写的对象不只 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同一的人,认 为文艺应“仿效好人”、“好事”。要求文艺真实,反对虚假的 描写。 其次是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他十分重视作家、 艺术家的天才、灵感和语言。认为:“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 ,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诗人。”同时已意识 到艺术创造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如果儿童不去劳动, 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提出“言辞是行 动的影子”,文艺家只有具备准确、生动而能真实地表现客 观事物的

8、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 金更有效。” 再次,对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研究。特别重视文艺 与审美的关系,提出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之一的观点,说:“动物只要求它所必需的东西,反 之,人则要求超过这个。”诗人为什么要追求和创造 美?他提出“快乐”说:“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 瞻仰。”这种说法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它还 对“快乐”的内容作了思考,指出作家“不应该追求一 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提出:“ 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也就是说,对读者有利,就会使他快乐,不利就 会使他不适。还提出:“那最稀有的就给予我们最大 的快乐”的观点

9、。 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 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提出“文艺摹仿自然”,并对自然做了“人生”的 解释,文艺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模仿人 的才智、行为和心灵。把美作为人和动物的 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 灵的标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学家、美学家都有影 响。4. 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西方早期著名的唯 心主义哲学家、奴隶主贵族派思想家。由于他激烈 反对当时的民主派,被雅典民主派掌权的政府以破 坏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名判处了死刑。 他的文艺思想是由色诺芬、柏拉图等弟子记载得以 流传的

10、。他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认为宇 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自然和艺术 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全部欲望,因此,哲学不 应该研究自然,而应该研究人类本身的灵魂。他的“ 艺术摹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 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 心境”、“神色”和“感情”。强调画家和雕塑家要把人 物高兴和忧伤、高尚和下贱、慷慨和鄙吝、谦虚和 骄傲、聪慧和愚蠢的“心境”与“感情”恰当地表现在他 的“神色与姿势上”,让它像活的一样。还提出如何 创造“美的形象”问题:“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却 有很难找到一个人身体各部分都很完美,你是否从 许多中选择,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

11、使全 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呢?”从中可以看出早期典型化理 论的萌芽。 他还探讨了美和善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有 的东西,如德行,从同一观点看,既是美的 ,又是善的。因此他得出判断美的标准就是“ 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他又 看出美的相对性。如食物对饥饿的人是好的 ,对发烧的病人是坏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 物本身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 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如果能实现使用者的“ 目的”,就既是美的,又是善的。 他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文艺,丰富了“艺术摹仿 自然”的内容,提出具有早期典型化萌芽的思 想,把美和善相联系进而得出“美在功用”的原 则,反映了早期艺术的特点,也揭示了艺术 的某种本

12、质,但也导致了西方长期善美不分 ,以“功用”代替文艺全部本质的倾向,并且从 神学目的论出发,把艺术创造的“天才”、“灵 感”和“占卜”相提并论,把创造活动神秘化, 对后世有久远和复杂的影响。 第二节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 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 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 立场一致,师生友谊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 国漫游,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 面寻找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建奴隶主贵族 执政的理想国的愿望。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 育场附近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 始讲学

13、。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 斯和法律篇等著作,长于思辨,追求执着, 终生不娶,晚年陷入神秘主义,82岁去世。其著作 涉及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 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 分,散见于许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 话写成,讨论双方集中一个或多个问题,一 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 最后得出结论。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 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是一个创举。 1. 理式论摹仿说 a.“理式”的基本含义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 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一种

14、由低向高的体系,最底的理式是 具体事物的理式如“桌子”、“树”的理式,再往上是数 学、几何方面的理式,如三角、正方、圆等,再往 上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式,如公正、美等;越往 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 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 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 “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 殊外在形象。他说:“理式”不仅有本领造出一切器 具,而且造出一切从大地生长出来的,造出一切有 生命的,连他自己在内;他还不以此为满足,还造 出地和天,各种神,以及天上和地下阴间所存在的 一切。 这里所说的创造一切的理式,就是“最高理式”,就 是

15、创世主、是神。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 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 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人 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 对理式的领悟。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他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 式”为蓝本的“自然”, “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 第二性的,“自然”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 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所以艺术品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 理隔了三层”。在他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 现实世界、艺术世界。后者

16、与前者是依存关系。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 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 实体”(本质)。 因此,他对诗人、艺术家极为反感。把摹仿 现实的诗人、艺术家列为九等人中的第六等 ,摆在医卜星象家之下。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首先,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 却是反映论。是西方最早把文艺比喻成反映生活的镜子的说 法,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现出 文艺的共性方面的要求。他否定文艺的理由之一是只能摹仿 事物一部分影像,“和事物的真实体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