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功能训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90826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行功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步行功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步行功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步行功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步行功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行功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行功能训练(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温州医学院附二医康复中心温州医学院附二医康复中心 张田张田日常生活活动 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 BADL (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IADL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自理活动功能性移动教学目标:掌握各种异常步态的原因和 步行功能训练的方法。教学重点:常见步态异常的原因和训练 方法。教学难点:各下肢主要肌肉在步行过程 中的作用。进展点:机器人步行训练系统。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第

2、三节 步行训练第四节 步行能力训练第五节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假肢1假肢2基本概念1.定义 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 条件下移动身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 姿态称为自然步态。 2.步行周期 支撑相和摆动相 3.步行周期的划分 4.肌肉活动 5.步行周期中各关节变化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 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 自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 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 一个步行周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 摆动相。步行周期步行周期的划分1.支撑相分期 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 撑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相分

3、期 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 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肌肉活动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 化步行周期 关节节运动动角度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首次着地 5旋前 30 屈曲 0 0 承重反应 5旋前 30 屈曲 0 15 屈曲 0 15 站立中期 中立位 30 屈曲 0 15 5 屈曲 15 跖屈10 背屈足跟离地 5 旋后 0 10 过度伸展 5 屈曲 10 背屈0 足趾离地 5 旋后 10 过度伸展0 5 35 屈曲 0 20 跖屈摆动初期 5 旋后 0 20 屈曲 35 60 屈曲 20 10 跖屈摆动中期 中立位 20 30 屈曲 60

4、30 屈曲 10 跖屈0 摆动末期 5 旋前 30 屈曲 30 屈曲0 0 曲线图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 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 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 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 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了解病史 相关康复评定 步态观察 观

5、察评价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 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 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 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 m)行走 ,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 关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 析,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 师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 。测量法-结果判定步长 步长时间 步幅 步宽 步频 步行周期 步速 足偏角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组成: 摄象机 反光标记点 测力台 表面肌电图

6、计算机分析系统第二节 步行训练基本 条件一、步行的条件1.肌力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二、步行功能评定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半定量评定,通过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行水平。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功能分类。 三、常见异常步态异常步态分类 1.基础分类:支撑相障碍和摆动相障碍。 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疾病、末梢性疾病、 运动系统疾病。 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 下。 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中枢型异常、末梢型 异常。 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和静态畸形。诊断性阻滞利多卡因运动点或神经干注 射注

7、射前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 中枢性损伤或病变 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 足趾卷曲、拇趾背伸、膝僵直等。拮抗肌协调障碍 常见的有足下垂、膝塌陷、膝 过伸、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 包括膝屈曲、短 腿步态、减痛步态等。足内翻+下垂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 背伸障碍,导致胫骨前向 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 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 偿胫骨前移不足。由于膝 关节过伸,足前进推动力 量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 下降。1 2 3 摆动相常导致患肢地面廓 清能力降低。足外翻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 支撑相足内侧触地。可 以导致舟骨部位胼胝生 成和足内侧疼痛。步行 时身体重

8、心主要落在踝 内侧。踝背伸往往受限 ,同样影响胫骨前向移 动,增加外翻。常见于骨骼发育尚未成 熟的年轻患者。足趾屈曲拇趾背伸患者步行时脚拇趾背伸,常伴有足内翻 。动态肌电图可显示腓肠肌群过度活跃, 而胫前肌活动减弱。摆动相拇趾长伸肌 加强活动,以代偿足下垂。酚注射拇趾长伸肌运动点,或肉毒毒素 注射。 膝关节僵直膝关节僵直指步态摆动前相和摆动初期 的关节屈曲角度40度(正常为60度 )同时髋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摆动相膝关节屈曲是由髋关节屈曲带动 ,髋关节屈曲减少将减少膝关节屈曲度 ,从而减少其摆动相力矩。结果导致拖 足。患者往往在摆动相采用患肢划圈步 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过早提 踵

9、)来代偿。膝关节僵直动态EMG显示股直肌 、股中间肌、股内肌 和股外肌过分活跃, 髂腰肌活动降低,有 时臀大肌活动增加。 如果同时存在足内翻 ,将加重膝关节僵直 。 足下垂足内翻+下垂单纯 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足内翻+下垂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 背伸障碍,导致胫骨前向 移动受限,从而促使支撑 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 偿胫骨前移不足。由于膝 关节过伸,足前进推动力 量降低,使关节做功显著 下降。摆动相常导致患肢地面廓 清能力降低。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时,胫 骨在支撑相中期和后期前向行进过分,导 致踝关节不稳或膝塌陷步态。患者膝关节过早屈曲,同时伴有对侧步长 缩短,同侧足推进延迟

10、,如果患者采用增 加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式避免膝关节过早屈 曲,并稳定膝关节,将导致同侧膝关节在 支撑相末期屈曲延迟,最终导致伸膝肌过 用综合症。膝塌陷患者在不能维持膝关节稳定时,必须使 用上肢支持膝关节,以进行代偿。相关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股四头 肌。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可延长和过度活 跃。 膝过伸膝过伸很常见, 但一般是代偿性 改变,多见于支 撑相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 纠正原发病因。膝过伸常见诱因:n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 ;n跖屈肌痉挛或挛缩导致膝过伸;n膝塌陷步态时采用膝过伸代偿;n支撑相伸膝肌痉挛;n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 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髋过屈主要表

11、现为支撑相髋关节屈曲,特别在 支撑相中、后期(髋关节应该在此期后 伸)。如果畸形为单侧,对侧步长将缩短。髂腰肌、耻骨肌、臀大肌、股直肌、棘 旁肌的动态肌电图常见髂腰肌、股直肌 、髋内收肌过度活跃,而伸髋肌和棘旁 肌减弱。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常发生继发 性屈曲畸形,加重 步态障碍。髋关节内收(剪刀步态)摆动相时髋关节内收,导 致剪刀样步态。足支撑面 积缩小,致使平衡困难, 同时影响摆动相地面廓清 和肢体前向运动。必须要明确原因在于原发 机制(内收肌痉挛)还是 代偿机制(屈髋肌力不足 )。可以作内收肌诊断性 封闭。 髋屈曲不足肢体在摆动相不能有效地抬高通过髋关节外旋代偿膝关节屈曲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都

12、保持屈膝姿势 。患者在支撑相时必须使用代偿机制以 稳定膝关节。由于患者在摆动相末期不 能伸膝,致使步长缩短。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 的动态肌电图常显示腘绳肌内侧头比外 侧头活跃,腓肠肌通常过分活跃,特别 是在摆动相。膝关节屈曲步态动力学研究 常可见伸膝受限 伴髋关节屈曲增 加。4、单纯肌无力步态(1)臀大肌步态(2)臀中肌步态(3)屈髋肌无力步态(4)股四头肌无力步态(5)踝背屈无力步态(跨阈步态)(6)腓肠肌/比目鱼肌无力步态5、病变特征性步态(1)帕金森步态(2)偏瘫步态(3)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第三节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 行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为目的的训练方法之一。 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 2.辅助具使用 1 2 脊髓3 3.手术矫治 4.药物 5.理疗 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 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二)平衡训练坐位平衡站位平衡1、基础站位平衡训练方法2、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方法3、平衡反应的训练4、注意事项站位平衡1、基础站位平衡训练方法2、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练方法3、平衡反应的训练4、注意事项1、基础站位平衡训练方法级平衡训练级平衡训练级平衡训练2、运动系统疾患的平衡训 练方法躯干平衡训练髋的平衡训练踝的平衡训练3、平衡反应的训练感觉反馈训练视觉反馈躯体感觉反馈本体感觉反馈姿势反射训练(2)姿势反射训练建立踝平衡反应方法建立髋平衡反应方法建立跨步反应的方法加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方法支持面基底变窄站立于软垫上在行走中转圈训练诱发眩晕的方法训练4、注意事项训练前训练中有认知损害的患者综合训练(三)协调训练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1、方法2、注意事项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 训练1单腿负重 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 3患腿上下台阶 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